【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3-28 14:44:48 作者:重返帝國伐伐伐木工 Language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0張

在羅馬和兩漢時期,都出現了很多影響後世的建築技巧、特色和美學,這些東西逐漸進化,影響至今。只不過這些後來點亮了美學光芒,成為傳世經典的東西,最早是人們的無心插柳,甚至被人嗤之以鼻。




“無奈”用“紙”糊窗,糊出了建築和文化

中國古代非常喜歡用窗紙,實際上最早都是編織好的草蓆,如果窮苦一點的人甚至乾脆就用稻草糊上去。成語甕牖繩樞本來的意思就是用破甕做窗戶用草當做門上的轉軸(也就是如今的鉸鏈)。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1張

*古代甕牖繩樞的茅草屋就類似上圖,甚至比上圖還簡樸

至於有錢人家,那時候就乾脆用絹布甚至是絲綢作為“窗戶紙”。之後才逐漸變成了麻和布料。儘管漢朝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但在當時紙張高昂的價格肯定無法用紙來糊窗子。至於用紙張糊窗的情況,那還得是唐宋時期才開始大規模使用。比如在《唐宋白孔六帖》中就有提到過用紙護窗的內容。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2張

*真正的窗戶紙是唐宋時期才開始流行的

那時候一些沿河沿海,尤其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錢人家從蚌殼、蠔殼、羊角等材料中找到了解決方法,用這些物品打造出所謂的“明瓦”,用來糊窗子。這種技術甚至一直用到了清代依然十分流行。南京的明瓦廊,曾經就是明瓦工匠的聚居地。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3張

*紅牆明瓦紫禁城中的“明瓦”是富豪權貴和帝王專屬的“玻璃”

這裡順便提一下,唐代很多文人墨客家的窗子,有不少都是用自己創作詩詞等過程中打草稿用完的紙張糊上去的,比如宋代王安石的《紙暖合》就有“楚谷越藤真自稱,每糊因得減書囊”說的就是自己拿穀皮紙和藤紙糊窗子的事情。可見古代糊窗用的都是用注入穀皮紙、竹篾紙厚密堅韌的紙張製成。

當然,面對被打溼損壞的風險,也進行了處理。比如古代很多窗戶採用了內嵌設計,紙張浸油製成油紙。就是為了防雨。漢代開始逐漸流行的迴廊式和帶有滴水簷建築,就是在保證下雨時行人的方便,也最大程度保護窗戶的壽命。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4張

*古代建築商內陷的窗戶可不是隨便設計的

後來人們還學會了在窗子上掛上草蓆和模板,有錢人家窗子上製造窗簷、窗欞。最終形成了中國建築傳統的窗簷和窗欞文化。





羅馬奠基“玻璃藝術” 木窗帶來“窗子革命”

相比較中國,從羅馬時期開始,玻璃技術逐漸成熟。羅馬帝國時期,玻璃製品已經在整個羅馬普及,很多家庭、工業和葬禮陪葬品中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窗子上,條件稍好的羅馬公民都會製造玻璃窗。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5張

*玻璃自古羅馬時代就是歐洲常見器具了

羅馬時代玻璃製作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內部的雜誌經常讓玻璃帶有各種雜誌,這就造成吹制或其他方式製造的玻璃多少帶有一些色彩

而且由於製作工藝等原因,玻璃沒法做得太大,這也讓中世紀羅馬除了部分建築外,絕大多數建築的窗戶都造得很小。一些建築為了採光,會選擇在建築頂部製造一個圓形的拱券,在這個頂部開口增加玻璃,通過這些闖入射進陽光,加上當時建築主要以白色為主,通過白色牆壁的漫反射,給建築增加一些光亮。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6張

中世紀時候由於教廷的壓制,科學技術的發展受到限制,直到1090年,威尼斯才開始大規模生產新式玻璃,1317-1330年才逐漸出現琺琅和彩色窗戶玻璃。但即便如此,玻璃無法大面積製造的缺點沒有解決,貴族用拼接法來安裝窗玻璃,之後成為了後來歐洲彩色玻璃藝術的雛形。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7張

*教堂玻璃彩繪、其實就是來自雜質的“無心插柳”。

中世紀的貧苦農民用不起玻璃窗的話,則會用木頭製作窗戶。這樣的窗戶也會在一些貴族的城堡中出現。後來隨著玻璃技術徹底成熟,透明玻璃出現,加上窗簾開始普遍採用,“窗簾、玻璃窗、木製外開窗”的歐洲窗戶形式開始成熟,最終形成了近現代歐洲建築窗戶佈置的經典形式。




只是“因材施工”卻成為輝煌經典

之前我們提到過羅馬人因為所處地形而發現了“火山灰混凝土”。這時候就有了一個問題:如何最大程度利用這份工藝?那就是拱券技術。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8張

拱券技術古已有之,最早在兩河流域就已經出現。本質上就是用磚石土坯等塊狀建材製成一個半圓形結構,利用這些鍵槽之間的側壓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結構,並且發展成了並列或者縱鏈的筒拱或被稱為穹隆的拱殼。其最大好處就可以儘量少的使用立柱,使得建築顯得更加寬敞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9張

羅馬人由於火山灰混凝土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自然盯上了拱圈結構,並且羅馬的拱圈結構技術在公元前1世紀已經基本成熟。只可惜那時候羅馬在文化上提倡復古主義,非常推崇希臘文化,因此當時還是有很多建築採用了古希臘的風格,用柱子作為核心。比如奧古斯都的御用工程師維特魯威就是一位崇尚古希臘建築藝術,貶斥拱券結構技術。

但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羅馬人還是逐漸接受了拱券結構技術,將券洞、拱頂和穹頂,把圓弧、圓球、圓拱技術帶入了建築,極大豐富了建築造型。其代表作包括羅馬萬神殿、卡拉卡浴場、和哈德良離宮。萬神殿的41米大穹頂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人類穹頂建築直徑的天花板。卡拉卡拉浴場則是大小穹頂的空間組合,是後世穹頂組合美學的開端,而哈德良離宮則是半圓拱和穹頂與室外園林組合的代表。

【手機遊戲】無心插柳,卻無意中點亮了美學的光芒-第10張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拱券結構一段被遺忘,直到公元10世紀才逐漸復活。之後更是對巴洛克、哥特等建築形式有重大影響。

當然,拱券結構也不是羅馬人的專利,比如漢代磚砌墓室的筒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後世許多磚塔也用了相應的結構,只是因為中國建築結構特點的關係,拱券結構在中國的使用不如羅馬那麼普遍。

也許在現實中,這兩種不同的建築文化藝術瑰寶沒有相見的機會,但是在《重返帝國》中,你可以在同一片大地上看到羅馬萬神殿和阿房宮遙相輝映,共同構建這片大地的輝煌,創造一片自己的帝國和建築藝術傳奇。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