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过去未来难敌现在,因果善恶终归极乐
要言正事,需溯前因,总有疏漏,不喜自略。
却说佛教起源天竺,后世流派众多,然皆有三世佛,三世劫的说法,其意指过去、现在、未来皆有佛,各自渡劫。大乘佛教又有十方世界的说法,认为万千世界各有三世佛,又有横三世、竖三世的说法。概以此论凡万千时空,万般境界,皆有佛光普照。
所谓横三世佛,即指东方药师佛,中央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
药师佛于东方净琉璃世界,有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为胁持,号东方三圣,可保祛病消灾,健康长寿。
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界,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为胁持,号华严三圣,是佛教教主。
阿弥陀佛则于西方极乐世界,有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为胁持,号西方三圣,主掌苦难轮回,死后解脱,引渡极乐。
竖三世佛,即指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
燃灯佛为过去佛,其在过去的时间中度庄严劫为佛,后授记释迦牟尼未来将成佛,许多佛祖菩萨都是他的弟子。
释迦牟尼佛是现世佛,其以佛法兼文殊、普贤二菩萨济度众生。
而那弥勒佛为未来佛,他得释迦牟尼授记,是其弟子,亦将在未来继承佛统,而在弥勒时代未到来前,他在兜率天内院,称一生补处菩萨,意味后补之佛。按《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记载,其要在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之后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继承教宗,弘扬佛法。
而由此横三世,竖三世可见,虽有过去未来,不同世界,然现世佛教皆以释迦牟尼佛为尊,地位崇高。其在民间及《西游记》中亦被称做“如来佛”。
说书人略读经、史在此胡言几句:
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此世界众生安忍于十恶,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其教义也已忍受苦难,持戒律,定人心,经轮回,终成正果。
可在释迦牟尼的众弟子中,弥勒菩萨,却是其教义中的异类。《弥勒上生经》载,释迦牟尼座下有一最受戒律的弟子优婆离,其称弥勒是个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凡夫俗子,又公开质疑佛祖为何要选他做接班人。
弥勒菩萨后被称为“极乐世界第一尊佛”,这多与其教派主张任天由性,苦乐相随,终达极乐世界有关。也因为这与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所持净土宗一派多有相似,其信仰后在民间也被称作弥勒净土宗。
然就像优婆离所说,这毕竟与释迦牟尼所持清规戒律,苦难轮回的佛道截然相反。《西游记》更借悟空口戏说其为“东来佛祖”,意指与西天佛祖对立。
弥勒净土宗在中国历朝历代亦有信众,却多为造反者所利用,也归因于弥勒不仅代表未来将要继承的佛主,其主张也与释迦牟尼这当下的佛主不同。
以此为鉴,言归正传。
话说现世佛如来释迦牟尼座下有一弟子,名曰金蝉子,聪慧过人,更于如来佛法颇有悟性,如来甚喜,着意培养。
而那未来佛弥勒菩萨座下,亦有一弟子。号黄眉,虽专司在弥勒座前击磬,却于弥勒所持佛法有悟,故深得弥勒菩萨心意。
前言曾说,如来座下弟子对弥勒所持佛道颇有微词。又一回盂兰盆会,到了出师弟子的辩经环节,众佛皆列席而坐,祥云密布,金蝉子与那黄眉各代表师门出列,众佛知二者相悖,一时间气氛肃杀。
果不其然,那金蝉子与黄眉,自生命缘起,论到求真求源。黄眉以花为例,言其只因随性生长,即有美景花香,体会此刻,才是极乐。
金蝉子却认为这须臾的满足,背后却是恒久痛苦,见过了花开,便再不喜花败。
他二人越辩越烈,然佛道不同,终是没结果,最后留下一段:
师兄,你不求解脱彻悟,反而赞美这报应轮回之苦?
师弟,无乐无忧,何悟之有?
哪里有悟?分明是苦。
苦即是爱,爱即是苦。无爱无苦,亦无救赎。
此后,二人皆多往人间,各证其法,多有赌斗,难分高下。那黄眉常化作异物,以酒色财勾起凡人心欲,以此反证人性使然,无需干涉,反要助长,在欲念中求正道。
而那金蝉子则以为七情六欲妨害众生,唯有守正求真,才能开悟,放下执念,劝人向善,才可免去痛苦。
如来佛法讲求持戒受律。其后以金蝉子不听说法,轻慢大教为由,贬其真灵,让他受十世苦难,遍历人间,以求正道。然终是爱徒,又安排巧妙机缘,着其脱生东土,遭九九之难数,助其得成正果。这历经辛苦,但求一心的做法,也是如来与金蝉子同认的佛道。
那弥勒菩萨,却宽容放纵,黄眉于佛前直言“放屁”,他也毫无管束。更任其于人间蛊惑人心,胡作非为。倒也合了他家那随性而为,性至终有所悟的极乐法门。
一日恰逢三月三道家元始天尊照会,弥勒前去赴会,留着黄眉在兜率天宫内留守,岂料这黄眉却起了歹心,偷了弥勒的人种袋、金铙,又拿那击磬的小槌做一根狼牙棒,溜下人间去了。
却说那西牛贺洲,有一地名为小西天,此地东有荆棘岭,西有七绝山,四下均是人烟罕至,飞鸟难过之境,唯有中间一座秀丽高山,山前一处镜湖,山下一条大河,可通人行,也是途径此处的必过之路。
却说那黄眉偷了弥勒宝物下界,仍是以欲念诱人,以证极乐。一日寻得此地,有感其名,又见那山中正有一宝刹,索性占了,假佛成精,自称黄眉老佛,改寺名为“小雷音寺”,化身如来法像,居于当中,收各路山鬼精怪,许其成佛长生,化作些菩萨罗汉,却不讲正统,只传自身极乐之道。
又着人翻修寺庙,弄了个金碧辉煌,《西游记》赞称“霞光飘渺龙宫显,彩色飘摇沙界长”。凭此装扮,真成了个山中西天,地上如来,一时于凡间也颇有名声,屡有供奉。
那唐僧虽是金蝉子转世,却早失了前世记忆,为的就是让他师徒历经磨难,才成正果。这一日行至小西天,望见那珍楼宝座,上刹名方,唐僧真个以为这里就是西天灵山佛国,雷音宝境,孙悟空屡劝不止,他一心偏要去看个究竟。
原来这黄眉早知唐僧要过此地西行求经,故特意在此设像显能,还是那套蛊惑人心的把戏,想看看这转世的金蝉子经不经得住。他不像别的妖怪要长生不老,只为设此一难,打个赌赛。《西游记》中称:
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成个正果,如果不能,将汝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
唐僧一心向佛,外加西行一路辛苦,一念成欲,正中了黄眉这以佛陀之境诱虔诚之人的伎俩。师徒入殿,唯悟空不拜黄眉,反抡棒要打,却被这黄眉撇出的金铙收了,唐僧八戒悟净也尽数被擒。
话说悟空被困,那金铙可大可小,伸缩自如,任那齐天大圣本事再高也逃不出去。他只得唤了那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相助,众人皆无办法。便上天庭奏玉帝,玉帝派二十八新宿下界相助,其中亢金星君头角坚硬,化成龙形,以角插入分毫,这才救孙悟空解脱。大圣气急,一棒子就把那金铙打成碎片。
此后悟空又去与那黄眉激战,却只是堪堪打个平手。那黄眉虽失了金铙,又拿出人种袋,把众神连悟空皆收了进去,待取出时他们各自手脚酥麻,只能束手就擒。
夜里悟空使了个变身法逃了,又助大家解脱,原本悄身逃走,却不料取行李时被那黄眉发觉,又一顿混战,一干人又被那人种袋收走。又只有悟空得脱。
因玉帝派的二十八星宿皆被收走,猴子没脸上天庭,就转往南瞻部洲武当山,求于北方真武荡魔天尊,然南瞻部洲妖魔剪伐,真武未得上令,不敢轻动,遂遣龟蛇二将并五龙神前往助阵。
说书人此处有一话外之言,真武,道家原意即玄武,宋真宗时,为了宋圣祖赵玄朗避讳改称真武。玄武本形是一只龟蛇合型的黑色灵物,所谓“玄虚上应,龟蛇合形”,这荡魔天尊即为玄武化身成神。此处派遣龟蛇二将同去,已算鼎力相助。然此后若龟蛇分家,玄武不存,所谓荡魔天尊,自然也就凋零。
可那龟蛇二将,五龙神虽能一战,却抵不过弥勒人种袋,又一收,悟空只能再寻救兵。又寻到那南瞻部洲盱眙山蠙城境内,求见那泗州大圣国师王菩萨。然时值淮水泛涨,菩萨又新收了个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不敢擅离。就遣徒弟小张太子领四神将相助。
这小张太子正是那流沙国三王子,当年沙国王颁布“敬鼠令”,其不满妖怪当朝,遂自离开。此后历经磨难,多有病痛,为求疗方,才投到这泗州国师王菩萨座下,反练就一身本事,使一条褚白枪,降妖除魔,赫赫有名。
可这大地扬名的小张太子,四神将也仅能一博,仍抵不过那弥勒人种袋,又一收。悟空再没奈何,只立于西山坡上,怅望悲啼,自打西行以来,还没这么难过。
亏得那弥勒佛及时现身,讲清原委,又言相助,悟空还不忘责怪,弥勒也不恼,但直说:
一则是我不谨,走失人口,二则你师徒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此难。
遂又出了个瓜田之计,让悟空诱敌,待黄眉至,又变做个生瓜,只交他吞下,即可拿住。又教悟空个禁字诀,亮此“禁”字,那黄眉便只知向前追赶,断不会用那人种袋。
《西游记》载弥勒自称“治世之尊,慧眼高明”,孙悟空,二十八星宿、玄武龟蛇、小张太子皆敌不过的人种袋,在他眼中不过尔尔。待擒了黄眉,他却不叫悟空打杀,反将黄眉装进人种袋就要带走,又只关心金铙哪去,黄眉称被孙悟空打破,只剩碎金,弥勒取了碎金,吹一口,又变成一副金铙,这就作别,径自离去。
那悟空气性大,待弥勒装了黄眉走,他便回到庙里,将当世归附黄眉的小妖尽皆打死,救了唐僧八戒悟净,连众星宿、龟蛇将、五神龙,小张太子、四神将,各自道谢送回。待师徒歇息够了,临行前又放一把火,将这小西天,小雷音寺烧了个干干净净。
却说这弥勒即是未来佛,治世之尊,早该通晓因果,既知唐僧有此一难,然何不早些阻止?事后又毫不责怪黄眉呢?
此间因由,或藏于后事,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