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投一盒】為什麼戀人的批評我們很難接受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3-25 15:14:54 作者:ToddMark Language

【情投一盒】為什麼戀人的批評我們很難接受-第0張

悄悄話:情人眼裡出西施。這話不假,但這話往往省略了後半段:“西施眼裡沒有錯”。伴侶之間相互指出對方的不足,是一件需要勇氣和承擔風險的事情。今天我們從西施入手,來分析看看這裡面有幾分道理。

大家好!我是 ToddMark (公眾號同名),一個走在心理學路上的小學生。

外在美和內在美

【情投一盒】為什麼戀人的批評我們很難接受-第1張

如果我們把某人比作西施,那麼對方的長相一定是值得稱道,作為外在美的代表。我們也常常把自己喜歡的人稱之為西施。根據吸引力和月暈效應來說,長相好看的人,很容易獲得來自各方面的優勢。但實際上真正有助於我們情感成熟的,是外在美之下的內在。

我們把只具有外在美的人比作花瓶,華而不實,沒有內容。但如果只是一朵爭奇鬥豔的鮮花,沒有花瓶的保護,卻也難一枝獨秀。儘管外在美會先入為主,而真正決定認識的,卻是花瓶裡的鮮花。

隨著伴侶之間瞭解程度的增加,外在美的刺激會逐漸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也就是新鮮感會日趨下降的原因。在這個刺激量減少的過程中,我們會愈發的將自己的需要擺在關係中的重要地位,進而忽略的長相這回事。儘管我們不否認長相是開始的重要因素,可惜的是,維持一段關係,往往與長相無關。

更有關係的,其實是我們的需要。

【情投一盒】為什麼戀人的批評我們很難接受-第2張

自由的批評,讚美的意義

假如,你今天出門被售票員白了一眼,你可能憤憤而去再也不會想起那個白眼神。但如果你今天跟伴侶說話大聲了一點,著急了一些。或許到現在還不能回到平靜的生活。表面原因似乎是售票員與我們的關係沒有伴侶那樣緊密,實際上真實的原因是我們無法在批評中獲得被需要的感知。

該如何理解這段話呢?親密關係的複雜程度超過了其他種類社會關係。親密關係之中,我們對關係之中扮演的角色有著來自內心深處的渴望。這種渴望或許來自於慾望,或許來自於外界的壓力。總而言之是一種我們需要迫切得到的東西。

而批評在親密關係之中,最先破壞的,就是這種需要。批評首先是一種否定。這種消極的情緒,很難在親密關係中有一席立足之地。批評的出現,在伴侶中的第一反應不是我做錯了什麼,而是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樣的思維模式下,很難開展一場積極地對話。當熱戀期消失以後,批評就變成了亟需的自我表達,也是關係深入發展的前兆。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便是:

如何正確地批評

【情投一盒】為什麼戀人的批評我們很難接受-第3張

首先,把所有的批評換成讚揚。乍一看這似乎是不可能的行為。顛倒黑白?當然不是,就像描述經濟增長的“負增長”那樣,我們大可不必言辭激烈的跟伴侶說,你為什麼又忘了帶東西?你怎麼這麼不長記性?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指責和漫罵轉換為鼓勵的形式,比如:我記得你上次記住這件事,我很開心,這次忘了需要注意。你的記性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你之前就做的非常好等等。

所謂忠言逆耳。一段積極的關係之中,應該是互相鼓勵對方用於指出錯誤的,比如經常自省的問對方:你覺得我哪裡做的不夠好?在你希望的伴侶角色中,我應該是怎麼樣的?

這樣的提問,不僅有利於提升雙方對角色身份的認知,同時對於關係的發展也是有相當的促進作用。在如今媒體喜歡搞兩性對立的情況下,伴侶們往往喜歡劍拔弩張的解決一切矛盾和衝突,殊不知,這正是那些“黑心蒼蠅”所期望的。

【情投一盒】為什麼戀人的批評我們很難接受-第4張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僅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煩惱,更多的是兩個人彼此的認同和參與。戀人的批評,因為深一層的親密關係促進,讓我們很容易把問題擴大化。這也要求伴侶在情感早期,就要建立相當的“互信認知”。即我對你說的問題,是為了滿足我的需要,也是為了我們之間相處更融洽,儘管是我的需要,但那正是伴侶存在的意義,不是嗎?

要完成這一步,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還記得之前提到的親密關係的信任度嗎,有了信任度,才不會講對方的批評輕易當做“你不愛我了”的藉口。沒有完美的人,更不應該對甜蜜關係中的不美好視而不見,才是發展持續情感的前提。

【情投一盒】為什麼戀人的批評我們很難接受-第5張

文章到此結束了,感謝你的打賞收藏和點贊。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有情感的疑惑和問題,也可私信我交流。我們下期再見 :)

書籍推薦

  • 心理學讀物推薦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告知後致歉刪除)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