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经验的HIFI发烧友都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HIFI后端设备里,单元的大小带来的物理差异,几乎是难以弥补的,尤其是同价位下。说人话就是,大音响的音质同价位“秒杀”大的头戴耳机,大的头戴耳机又可以“秒杀”同价位的小耳机,小耳机可以“秒杀”入耳式的耳机,所以HIFI玩家里,恐怕玩塞子的终将成为鄙视链的最下层。尤其是那种上万元的HIFI耳塞,玩到音箱瞬间会觉得那个价钱很不值。
因为现在玩到了桌面级有源箱,我不否定同价位音箱音质好于大耳机,大耳机音质好于塞子的说法,因为音箱的自然声场,任何入耳式耳机的那种“头中声场”都是难以媲美的,但我如今依然很喜欢入耳式耳机带来的独一无二的体验。
1、私密的体验
入耳式耳机带来一种精致的,入脑一般的声音,这是大耳机和音箱都没有的。使用入耳式耳机的时候总是让人觉得很私密,尤其是听人声的时候,仿佛歌手贴耳说话一般,因为你不可能把耳朵贴到音箱的单元上去,而其实它传播的原理上即便你真把耳朵贴上单元,也听不到入耳式那种私密的声音,因此我很喜欢入耳式耳机的声音和体验的过程。
2、独特的声音
入耳式的耳机因为物理限制,容易把声音做得偏科。而越大的设备,越会把声音做得“正”,就好像音箱,很少有说是“女毒”的,搜“女毒”搜到的大都是耳机。因为耳机听的就是细节。设想一下一个8寸甚至更大的远场音箱,又怎么可能把声音做成中频突出的样子,而让人声显得很毒?而近场箱做成中频突出,基本都是干活用的人声监听,说穿了,音箱听的就是整体,当音乐缺乏不了氛围感的时候,就不会缺乏低音而突出人声,所以需要做出一些比较偏科的声音的设备,就是耳机了,尤其是入耳式耳机。
像发烧友喜欢的ER4等耳机,发烧友就是喜欢它们抛弃了低音频响,突出高音的“不健康”的独特听感。又或者是音染十足的铁三角耳机带来的“女毒”,频响奇怪无比,但不影响有人喜欢。至少大音箱,要做出铁三角那种奇怪无比的声音,也挺难的。
3、究极的细节
入耳式耳机几乎是细节放大器,这可能和其结构有关系,头戴式大耳机我听到过细节最强的耳机是索尼的MDR SA-5000,但如今几乎千元级的动铁都能呈现出非常好的细节,结像准确,定位精确,音箱是无法想象有如此细节的声音的,还是那句话,音箱听的是整体,需要如此细节的音箱,恐怕价格恐怖了。
4、易于驱动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后端越大,往往越难驱动,你要听音箱,得有好的功放,或者选择有源设备。头戴耳机不用耳放基本是难以驱动的,就算是飞利浦的SPH9500依然是直推不能发挥最大潜力的,但耳塞,基本直推大都可以出7-8成的功力,那种复合单元,或者高阻抗低敏的塞子除外,绝大多数耳机手机就能驱动出不错的声音,中端价位的HIFI播放器大都可以推出更好的声音,外加如今平衡口的推力也更是可以挖掘塞子的潜力,这也是塞子非常大的优势,高阻抗的大耳,尤其是全尺寸大耳,由于单元尺寸更大,就更难以驱动,难以发挥它本来的音质。
5、方便折腾
入耳式耳机由于便携,因此方便你折腾,说难听点,音响系统,功放、解码、转盘等一整套,都非常占地方、出来出去非常不方便,往往一步到位直接上比较高端的产品。入耳式就不影响,人声塞乐器塞“双修”的人非常多,因为也占不了你太多地方。而且塞子出起来比音箱要方便得多,不过相对也要更加容易掉价,当然“不保值”也是相对的。总之就是方便你买入和卖出,也方便你升级前端或者换线等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