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5-21 10:51:51 作者:幻某冰 Language

——評《餓殍:明末行千里》

先誇誇這部作品,為數不多的能讓我為他寫評的文本,同樣也是充滿了後勁。也算是給後勁很大的玩家們緩緩吧。先容許我一句話概括一下我的感受:

六七方輾轉,五朵無根的浮萍;三兩座墟城,一個混亂的末代

如題所見,故事發生在明末時期。明朝滅亡,亡於兵禍,死於瘟疫。明朝崇禎年間天災不斷,最主要的是四年大饑荒,導致陝西(明朝養兵之地),軍隊譁變從匪,闖王裹挾饑民直奔北京,遂有崇禎皇帝在歪脖子樹上吊。

從這段歷史著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之下,作者以巧妙的敘述方式,稍加改編,生動的展現了這幅畫卷,待我為諸位細細道來。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0張

主人公其名為“良”,頗有深意的取名,暫且按下不表。以非常簡短的鏡頭交代了兩隻狼:“良”與“舌頭”,同時也是本作最大的伏筆。很巧妙的,作者把動物的食物鏈帶入了人的身上,在混亂不堪弱肉強食的背景下,更加殘酷生動的展現了那個時代。

往往說借小人物反映整個時代。四隻“小羊”與兩隻“狼”,在這樣一個混亂的年代裡,“羊”和“狼”的界限已經不再明晰,不如說,皇為刀俎,以下皆是魚肉。但就是這兩個披著狼皮的羊,它們的人生卻同樣被這個時代的風雨攪得天翻地覆。

而如果僅僅只是小人物的悲歡去反映時代也未免太無趣。作者變安排了一場精妙的衝突,把人情的悲歡、親情的冷暖融入進來,更加有血有肉。諷刺的是,在路有凍死骨的年代,把孩子賣給富家豪門,這種在理性下贏的不可言喻,於感性中輸的一塌糊塗,何其可悲!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1張

夜裡的一次刺殺是第一個衝突點,在一個看似那麼合理的情況和時機,穗巧妙地把自己的動機圓了過去,以至於我也把它理解為對人牙子的反抗。這是穗繼她的“啞巴”之後,真正讓玩家(更像是讀者)感受到與眾不同的形象。

散落在林間的影子戲(其實我覺得更像是皮影戲)道具,作為作者描繪時代現狀、展開人物情節的重要載體,更為故事添加一抹濃重的時代色彩。戲子在古人看來,不事生產,不安於鄉土,所謂衝州撞府,也就是要到處賣藝,因此也不能在家侍奉父母,而且為了唱戲、扮裝,往往要剃鬢角、額髮之類,也不符合古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的概念。加之戲劇表演多數是面向大眾的,販夫走卒們都可以觀看,自然也降低了這個行業的身份。

影子戲作為穗與良的紐帶,巧妙地串出了二人的身世。一方面戲子下賤,父傳女的手藝可見穗的身世悲涼;另一方面於影子戲的燈火搖曳中,與良記憶中的大爆炸竟有幾分相似,也很好地交代了良的孤苦伶仃。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2張

從一個小村莊裡,我們窺見了明末餓殍的悲慘。人吃人失智已經不是喪屍片中特有的素材,而一行人不分糧更是顯示出時代下天災中,生存面前“狼”將不會有任何良善。這點也先按下不表。

不斷的接觸中,良也能窺見穗的端倪。心智若孩童般純真又如大人般成熟,不禁使人猜測她的身世。相比於“舌頭”,良其實更加具有惻隱之心。無論是一次次地放縱原諒還是體貼。在玩家視角,沒有任何上帝視角下,這種反映更加體現了這匹“狼”的與眾不同。而在穗的勸說下,一句“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帶給了良更多的思考。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3張

得知此行目的是助惡而非偽善,良仍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為此拔刀相向。作者筆墨並未太多提及舌頭的身世,但作為一個老道的人牙子,卻仍然能看得出,他比良更像一頭狼。從此之後,四朵無根浮萍,交付於良的手中。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3張

從所見到所行,從看別人吃人到自己煮同伴的肉,良或許沒經歷過,但穗是實實在在經歷過的。戰亂改變了無數的家庭,磨去了父親的堅毅,母親的溫柔。不僅陌生人互相殘食,連至親骨肉之間,在飢餓的幻覺下也互相啃噬,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但這其實並不是虛構。明末,由於饑荒嚴重,民間食人現象不時有發生,史書上有詳細記載。《明史·五行志三》(卷35)稱,“崇禎元年,陝西飢,延、鞏民相聚為盜。二年,山西、陝西飢。五年,淮、揚諸府飢,流殍載道。六年,陝西、山西大飢。淮、揚飢,有夫妻雉經於樹及投河者。鹽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縊於官署。七年,京師飢,御史龔廷獻繪《饑民圖》以進。太原大飢,人相食。九年,南陽大飢,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飢。十年,浙江大飢,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十二年,兩畿、山東、山西、陝西、江西飢。河南大飢,人相食,盧氏、嵩、伊陽三縣尤甚。”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3張

而後的李闖將(以李自成為原型)之會,可謂是良由“狼”變“良”的轉折之點了(至少劇情是這樣的)。緊接著引出鳶收留三人,自己帶著穗報仇,一路上不僅僅是五行程的輾轉,更是良內心中的善與當下現狀的惡的輾轉。較為遺憾的是,這種糾結於輾轉體現在選擇上還是稍顯蒼白,可能拘泥於遊戲形式,也可能是我對這方面希望能有更震撼的表達,但確實在我看來略顯單薄了。

而與此同時,一路顛沛流離下,穗的身世與目的逐漸顯露。精妙之處在於,全篇穗的行為樣樣充滿著不符合邏輯的疑點,即使是經歷過人吃人的小女孩,又哪來的勇氣膽識佈下如此之大局,做出種種令人費解的行為。但是這些最終在穗的身世中完全串了起來。芸姐的教導讓這些疑點消散。

良的一次次改變,讓這個本該一心復仇的女孩一次次無法痛下殺手,甚至無法借刀殺人。故事來到高潮,於廟會的煙火中,穗以藉口離去。甚至她離開之後,良也未能得知一切的原因,直到那個荷包的出現。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3張

與開頭呼應,一切的疑點轟的一下炸開(上次看見這種敘事還是在玩P5R)。當作者所有伏筆都已埋下,引爆的那一刻,註定會像煙花般絢爛。當良決定不賣掉穗時,那句“不應該這樣的”可以看出,良徹底擊潰了穗的內心防線。此後無論是直接被關押定罪,還是得到提醒成就俠客之夢,亦或是溯流而下尋找身影,皆不足為奇。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這句話形容二人是再合適不過了。選擇刺殺,這本就是俠客之義,也是良贖罪下的選擇。無論同生還是共死,良始終選擇內心的善。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3張

而當劇情走向相遇,拔刀,訴苦,無奈時,夕陽的伴影讓我恨不得把時間停留在這個片段。行刺也好闖將也罷,我其實更希望就此打住,留一段美好的遐思。而作者並非將筆墨停留於此,轉而描述戰成名就離別時偶然相遇的美好,或是行刺成功後的大義與血一般的唯美。雖然矛盾從“良”變為“豚妖”的過程略顯生硬,但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同生共死卻何嘗不也是一種遐思呢?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3張

良,時代的獸性把他變成了狼,但人性的良善豈能是這麼容易被改變。

滿穗,象徵著希望與繁榮,和那個繡著“安”的荷包一樣,在時代中顯得那麼可笑卻又那麼值得敬佩。

穗滿花相似,良善人不同-第3張

良的心,經過了六七方的輾轉。他與四個“小羊”如浮萍一般,跨越三兩座墟城,帶著我們見證了明末的餓殍殘忍,但處處飽含著人性與希望!

以上所有僅代表個人觀點,存在不嚴謹或者記差的問題還請多多包涵

看完如果還感覺後勁大,可以看看滿穗和良的本子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