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才在前不久,我还在计划10000h时作为记录写点什么,措不及防的就到了。奈何想说的很多却又无从下手,遂采用GPT采访的方式,简单记录一下当下的想法。
1. 游戏入门与初期经历:玩家如何开始接触游戏,最初的游戏经历是什么。
就电子游戏而言大概是幼儿时期的推箱子打飞机之类的,没有具体印象了。有印象要再大一些,小学初中时会玩些网页小游戏,赛尔号DNF啥的那会比较流行的都是只看过没玩过,唯一玩过的页游应该是造梦西游吧。而接触到第一款单机游戏是“植物大战僵尸”,当时买了一本字典一样的攻略,书都翻烂了也没条件玩,只是脑补了很多无尽阵容。再就是高中有智能手机之后了,那会“刀塔传奇”属于是一个现象级手游,它几乎陪伴了我整个高中时光,后面日常实在打不动了才没玩。
后来补票的PVZ,打无尽过程中花园也慢慢摆满了植株
也是有手机之后,算是正经入坑网络世界了,逛贴吧看B站,了解了很多有所耳闻但没玩过的游戏。在看了09相当多视频之后正式入坑了“DOTA”,一款陪伴我至今的游戏。起初因为电脑性能原因只是玩Dota1,看记录直到16年有了新电脑,才玩上Dota2, 很遗憾的是那是还没怎么关注比赛,错过了Wings在TI的精彩表现。
购买第一款游戏也是在此之后,因为Dota2注册了Steam,拿奖学金买了已经玩过一段时间盗版的“饥荒”。因为什么原因接触的我已忘记,只记得玩盗版时期还学做过人物和道具mod,玩上正版可以上创意工坊后反而没继续做了,还挺可惜。
第一款购买的游戏
2. 游戏偏好与长期投入的原因:什么游戏类型或元素让玩家长期投入。
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是两点,游戏有很强的交互性,还是综合的创作媒介。
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优秀的玩法设计上,玩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在各类游戏类型中强化自身或角色。一些强调操作的即时战略或动作游戏中,只需精练操作与熟悉游戏机制,都能在角色性能无本质提升时通过玩家自身的成长击败对手。也有一些数值导向的RPG游戏,玩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角色构筑,参与不同的冒险获得足够的成长,最终改变故事走向。还有一些策略或解密类游戏,需要了解游戏机制后举一反三,做出合适的选择来强化自身或者规划来破解谜题,是一种更纯粹的学习后反馈方式。归根结底,不管是哪种游戏类型,都能给人努力后获得回报的满足感,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初期手残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不知不觉间打个plus版本也是信手捏来了
综合的创作媒介,主要指游戏可以综合各类现代的表现形式,像电影一样可以集合美术音乐故事三者合一,还拥有电影所没有的交互性。可以在种类繁多的游戏类型中体验到各式各样的内容创作,让人非常满足
见证者,毋庸置疑的艺术之作
3. 难忘时刻与玩家情绪:是否有特别的游戏体验或时刻记忆深刻,带来了什么感受。
我这人记性不好又情绪波动不大,特别印象深刻的游戏体验可能不多。大概是魂系游戏二次死亡丢钱后的破防,或者竞技游戏丝血战斗时的心率飙升?还有一些偶尔和人一起玩游戏时比较尴尬的对话,实在是不擅沟通。剧情体验最近玩的确实不多,较久之前玩过的再去描述也没有当时的情绪了。
倒是前两天意外翻到了TI赛事纪录片“True Sight”,观看后依然有PTSD的症状,遗憾,总是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此为V社官方基于Dota2 TI赛事制作的纪录片,个人认为是制作非常不错的片子,可以很好展现电竞魅力,推荐每一位感兴趣的人观看,在B站或Steam直接搜索就可以了)。
看个纪录片给我干心率报警了
4. 单机与联机偏好:玩家更偏爱哪种游戏形式,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个独狼玩家我肯定更喜欢单机游戏,原因有很多。
首先我个人游戏风格偏向重策略和探索,如果组队可能会显得慢悠悠的同时技术还很糟糕,令人烦躁。没有与我游戏风格上匹配的好友导致我也不太注重联机体验的硬件搭建,网络比较糟糕也没有购买加速器,偶尔打个派对游戏经常掉线或者卡顿啥的自然也就不爱玩。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的游戏时间比较碎片化,工作日的晚上经常会有各种生活或其它琐事需要处理,能够随意暂停的单机体验上来讲会友好很多。
另外联机游戏自然需要花费成本搭建联机服务,相同成本的单机游戏可以把钱花在游戏本身,没有社交需求的情况下单机游戏显然是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5000h的Dota,半数以上都是打人机,可以随便暂停和出装
5. 游戏中的个人风格与体验:在游戏中玩家如何把握节奏、方式,有何独特体验。
前面有提到一些,我比较注重剧情和机制探索,整体而言肯定是慢节奏的。
具体到游戏方式,眼前有两条路,一条是主线,一条是未知,我往往会选择未知路线。从收集角度来说,未知路线可能会揭示隐藏剧情、补充剧情元素或者掉落强力物品,而走主线有可能无法回头,所以会不想错过。从个人喜好上,探索未知给人的兴奋感让我非常享受,所以很难抛弃这些内容。
机制探索上作为一个玩家,利用有限的信息曲推理游戏机制,分析游戏设计思路,甚至研究bug成因。比较满足我的推理欲望吧,不管是在游戏中尝试还是看人分析,都能感受到这种乐趣。当然也不排除我游戏技术比较菜所以更喜欢这些内容。
这样的游戏方式,可能会让我了解到更多的内容,但也会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时间如此宝贵的当下,不能说是一种很推荐的游玩方式。只觉得单机游戏,每个人按自己的节奏玩就好,如果是像我这种类型的玩家,没必要去追热度导致自己玩的不愉快。
何为妄语,何为苦行?
6. 游戏与生活的平衡:游戏如何融入玩家的日常生活,是否遇到过挑战或问题。
就融入生活来说,可能会在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同龄人参杂许多游戏术语。优秀的游戏和其它内容媒介一样,丰富人的内心能力吧,遇到变故时能以更好的心态处理问题。
好像跑题了,挑战或问题的话,就是时间不够用咯。我当然想过,如果工作这些年没有花这么多时间在游戏上,和其它技术人一样,业余时间继续学习,肯定能获得更多的成长(客观来讲,对比同期的同学或同事,在所谓正事上我就是毫无长进)。个人观念倾向于做了就别后悔,所以目前也想把这些内容的输入转化一些产出,很遗憾笔力还不足,现在只是作些记录罢了。
那么正事又何时做呢,实话说也还在一个迷茫的阶段,需要学习了解更多思想才能认定目标。但至少可以确定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赚钱肯定都不是我的目标,绝非清高,是我不配。
时间不够用,实在不想睡觉
7. 未来期待与行业展望:玩家对未来游戏类型、技术或创新方向的期待。
就技术来说非常期待特定条件下基于大模型的世界推演或者NPC饰演,这是可预见的未来,可以带来更好的沉浸体验。脑机接口就比较科幻了,更深入的交互方式必然是全面的革新,但是其目前面临的技术难点实在太多,暂时不用考虑在游戏上的应用。而XR或者VR技术,可以期待下电池技术革新后拥有更轻便的体积和更大的市场,厂商跟进丰富生态内容,相信绝对可以做出更多有趣的游戏。
技术创新上个人的一点小想法,就是结合现有的检测媒介创造更多有趣的玩法,而不只是使用手部输入的精确控制。像很多主播显示的心率就是不错的有效信息,可以结合心率调整游戏内角色的性能,冷静时更敏捷,激动时输出更高等。这方面更多的是需要现有设备厂商统一并开放接口,或者外设厂去开发廉价的硬件设备。
半条命-艾利克斯,时至今日依然无人能超越的VR作品
另外还想分享个暴论,我很不认同将游戏归类为“第九艺术”。当然有很多好游戏可以被称为艺术,但是并不是没有精神内核或好的艺术创作的游戏就不是好游戏了。将游戏往艺术方向靠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其内核应当是有趣好玩的互动性,其次才是作为载体呈现的艺术性。
至于行业展望,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不好说。期望有一天,人人都能有时间有精力,悠闲的坐在家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时游戏行业一定能蓬勃发展。
最后不放张图/升华一下难受,但是懒得找了
感谢你看到这里,非常欢迎各位提出不同的意见,没有反馈实在太抵消创作热情了。如觉得还有那么些意思,也欢迎点赞关注充电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