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少时的一些书动画游戏相关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10-10 16:32:02 作者:月亮上的风 Language

内容没什么联系,想到哪算哪,就简单说说今天想到的,非要说的话,都是过去时光的碎片。发到网上有个地方保存吧。
先说说游戏,少年儿童时接触的主要是国产游戏和少量日本游戏,至于具体有哪些已经记不清了,当年其实更多是看电视和看书,游戏玩的不多,这里只简单说说印象深刻的游戏。
《古龙群侠传》算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游戏(金智塔开发的那个单机游戏),现在想想,应该是在最早接触的一批游戏中了。这游戏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第一点是在杀人庄被那八卦谜题困住,当时还在游戏中到处去找提示(一开始还没有找攻略的概念),后来还是上网找到八卦图片解决,在此期间从10级左右练到了几十级……第二点,这游戏有不少bug,比如队友离队后不能再加入,物品莫名其妙消失,战斗时莫名其妙中毒等等,这要换现在早就弃了,但当时最终还是通关了,好像还利用过这些bug刷钱和让敌人中毒,所以也有好处哈哈哈。第三点,这个游戏的剧情是将古龙几本小说的故事串联起来放在制作者新编的大背景故事中,所以会有小鱼儿知道陆小凤这样的情节,当然总体改编的还是不错的,颇有古龙特色,比如最后要打的一切幕后黑手青龙会老大是主角的爹和师父。最后结局每次都是选和师妹在一起,只是因为觉得是官配(小孩还是挺单纯的,容易服从安排)。至于其他的印象就不深了,就不讲了。
b站的流程视频
《幻想三国志》系列,《三国群英传》系列,《新绝代双骄》系列,一个公司出的一起说下。但其实没有什么可多说的(马上打自己脸)。
《幻想三国志》系列是披《三国》皮的爱情故事,《新绝代双骄》系列是披武侠皮的奇幻爱情故事,至于《三国群英传》系列,好像跟《三国》没什么关系,就记得两点,一个是各种奇幻要素比如找神兽什么的,再一个是撞脸的人物头像。总之这三个系列在当时玩过的游戏中算是制作得相对较完整精良的,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张学友扮演傅士仁

张学友扮演傅士仁

《风色幻想》系列,这游戏真是深得jrpg真传,中前期不断挖坑挖大设定,到临近结尾时放出大量文字解释叙述信息轰炸,不过当时觉得挺不错的(?)反正是宏大世界观游戏的代表了。不过现在真是不想玩这样的游戏了,许多设定实在是为了设定而设定,反正翻来覆去就是少男少女转世,找同伴,洗白黑化,拯救世界,被封印的神,人造的神,打败神等等jrpg常见要素。当然概括来讲欧美rpg也差不多,但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抄的还不一样呢。欧美rpg更像美剧电影,而jrpg更像针对青少年的舞台剧,我这个老年人真是没什么兴趣了。
《仙剑奇侠传》系列前几作。《仙剑奇侠传1》我是后来才玩到的,所以没有情怀,客观的说,《仙剑奇侠传1》在特殊的时空背景下算是很不错的,至于它的后续系列游戏,就个人感觉其实并不比它差,只是时代变了。个人认为就游戏性,剧情,流程体量等综合最好的是3代。另外对个人来讲重要的还有2点,一个是唐雪见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这类角色(个人很喜欢这类女角色),另一个是我最喜欢的仙剑音乐《御剑江湖》。至于《仙剑》后来的发展,只能说目标受众变了,那东西也得跟着变。
falcom出的《卡卡布》三部曲,《轨迹》系列,《双星物语》一代和二代,《伊苏》系列在pc上的前几作,一起说下。《卡卡布》三部曲,《伊苏》系列和《双星物语》一代、二代是清新精致的舞台剧风格,没有扯太多宏大设定,桥段演出也不错,给我的印象至今仍然不错。《轨迹》系列个人喜欢的还是前两作,越往后越扯,有人说是制作者的问题,这也不一定,jrpg针对青少年的舞台剧风格就限定死了只能这样,不可能真正深刻的揭露什么,而把系列延续下去必然越来越宏大,这就尴尬了。当然《轨迹》系列是falcom现在的台柱了,这类游戏总是有着核心粉丝圈的,就公司发展来看也是走的这个路线。
《幽城幻剑录》和《轩辕剑》系列前几作是我少时所玩游戏中最喜欢的。具体的在之前文章里写过了,这里简单说说。
《幽城幻剑录》可以说是中文游戏中综合最佳了,当然这类游戏最重要的还是剧情;关于剧情,我认为好的剧情能让人感受真实,让故事照进现实,《幽城幻剑录》的故事能让人想到世界的复杂,正邪难分,人在命运面前的挣扎和渺小,而精彩的文本和桥段演出可以帮助玩家代入到游戏体验中去,在游戏中感受现实的复杂与无奈,而最后的悲剧也让人印象深刻(人类也很奇怪,现实就够无奈了还要去虚构的故事中体会)。
《轩辕剑》系列前几作吸引我的是其试图去表现揭示复杂的东西,当然限于制作者的水平,对于表现的效果见仁见智,表达的观点各人看法不同,但至少有这样的尝试去表达了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用短平快的东西包装包装就把人忽悠了完事。
《废都物语》是我最喜欢的jrpg,朴素精致的画风,恰到好处的配乐让其外相不错,而故事也精彩且不是jrpg老套路,就个人对于故事的解读,大概是迪多斯创造了迪多斯消灭了迪多斯救赎了迪多斯,整个故事其实就是“tale of 迪多斯”,这种寻求个人自我救赎的故事总是能打动我的。一个人制作的独立游戏尚能如此,而反观很多大制作游戏,反正也不知道钱都到哪里去了。
白甲的迪多斯

白甲的迪多斯

《三国志》系列,《信长之野望》系列,《太阁立志传5》这些英雄史观游戏让我记住的当然是其中的人物,《信长之野望》系列和《太阁立志传5》也是让我对日本历史文化产生兴趣的启蒙了。至于游戏性见仁见智,个人认为也就是《太阁立志传5》设计精妙,《三国志》系列和《信长之野望》系列就是人物数值驱动型游戏。
基本上印象深刻的就这些,后来兴趣就转向欧美游戏了。
说一说少年儿童时看过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书。
历史方面的,《中华风云人物通览》对开纸1000多页我居然看完了,内容是介绍从三皇五帝到清末的中国人物。当然就现在回想,这书算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不是通俗小说,也不学术,大概类似百家讲坛那样。
主要印象深的有几点,其一,人物篇幅极不平衡,最长的如曹操,秦始皇,李世民分别近20页,最短的如黄忠不到半页,这也让我很早意识到两点——①重点人物和非重点人物的历史待遇差别大了去;②大多数人事在历史中早就消逝的渣都不剩了。
其二,认识了不少不为人知的人物和少见字,如古公亶父。
其三,编书选人是有倾向的,比如①全书基本是军政人物,而技术、学术、文艺人物基本没有;②如秦桧等负面人物一概没有。全书人物基本上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属于普通人的只有黄道婆等几个人吧,作下点缀,反正得有。而对于这些人的叙述明显空洞,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没有可以叙述的具体经历,没有具体的技术细节,乃至连真实姓名都没有,不过也难怪,从来普通人能有什么记载,有个名字就不错了。写人也是有倾向的,如曹操的负面内容也就是多疑,好梦中杀人,杀了华佗等民间老生常谈的东西;李世民的负面内容只有结尾处吃丹药死了;对于王安石,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任何负面叙述;关于商鞅,倒是讽刺了其作法自毙的下场,不过为啥不提《商君书》的具体内容呢。
少儿故事方面的,《儿童文学》《少年科学》《故事大王》《童话王国》《米老鼠》。《儿童文学》封面上写着适合9-99岁,不如说确实有一些内容不适合儿童,有明显针对青年的偏散文偏现实的文章。也有黑残深的文章,有一篇文章名字记不清,大概内容是一个性工作者在船上做生意时,她的儿子有个看守厕所的差事,其儿子和来的人发生了一些故事,最后结尾处这性工作者做完生意从船里出来,而她的儿子刚死了沉入湖中。总之《儿童文学》让我当时看到了不同风格的文章,还是挺好的。
《少年科学》主要是一些科学知识,科幻故事,记得里面还有纸质模型图,可以裁下来做成模型,尝试过轰炸机(还是客机?)纸模型,成品太软(毕竟杂志纸做的)。关于科普故事的杂志,原来家里还有不少80年代的《我们爱科学》杂志,里面的故事真是既有趣味性又起到科普的作用,秒杀现在的所谓科普故事,可能当时的作者是有着正经科学背景并且愿意来写故事的吧。
《故事大王》就是各种少儿故事了,风格多样,有一些常驻的儿童作家像杨鹏(科幻),葛冰(恐怖?)等。还有印象较深的如范锡林(作者似乎是退休教师)的武侠故事,少年读者来稿——有一篇记忆很深,大概内容是寓言(拟人化)遇见谎言,格言,名人名言等并揭穿其虚伪,遇上越来越虚弱的真言并和其成为好友,后来寓言被人从山上推下掉落河中,多年后寓言醒来,发现各种虚伪之言愈发强壮,而真言不知所踪,从而踏上寻找真言的路途。
《童话王国》就是郑渊洁写的一些故事了,风格就是那个风格,看过都懂。《米老鼠》其实大多数故事是唐老鸭一家的故事,不过确实唐老鸭一家的故事比米老鼠的故事好看,唐老鸭总有倒霉催的故事,史高治和三只小鸭总有冒险故事。记得这杂志很早就每期7.8元了,不过物有所值,应该都是迪士尼作者创作的漫画翻译成中文。另外每期杂志附有一些小玩意儿,对少儿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科幻方面的,《飞·科幻世界少年版》,《科幻世界》。
《飞·科幻世界少年版》如其名,故事更轻快,更适合少年看,当然也有不少奇幻故事,印象深的几个故事,网聊少女竟是超级AI为爱转为人类、连体人兄弟争夺养分耗死对方、传颂中的大英雄原来只是晕倒的路人、茅山道士在现代捉妖。记得大概在04年时改版,05年刊号给《奇幻世界》用了后就停刊了。
《科幻世界》就不用多说了,看过的都知道,还记得在《科幻世界》上看《三体1》连载的日子吗?另外,中国只有《三体》热,没有科幻热。至于《科幻世界》后来的发展,就个人认为,还是作者的问题。以前在《科幻世界》上长期高质量(质量究竟如何见仁见智,反正总比没有强)输出的作者大多数是中小城市中有稳定工作的中年男性,这些人不愁生计但也没有往上的路子;他们有阅历有思考,不是一无所知也没有站得很高什么都看得见,所以他们还有幻想。而现在有的人太老了,有的人不写了,再加上现在科幻也成了商业炒作的对象,不像当初纯业余写这没几个钱的豆腐块文章。其实中国最适合写高质量科幻小说的是这批人。当然韩松是个例外,写的小说诡异的很,不过结合他的工作身份,其中隐喻的到底是什么就见仁见智了。至于现在为什么没有新一批中年人来写,大概是,现实的引力太tm沉重了。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挪威的森林》。当时只对《百年孤独》有所感触,多年以后的开头,长久的循环,注定消亡的命运,“马孔多在下雨”,抓着床单飘走的如仙子般的雷梅黛丝,马孔多广场没死一个人等等,这些对少儿也是有着冲击力的,更何况看似魔幻的事在中国又何尝没有呢。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挪威的森林》,当时真没啥想法,而就现在来想——当然可能不恰当——这两本书大概讲了面对操蛋的生活所做的不同选择,可能很多人心中想做出《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角的选择,但在现实中还是如《挪威的森林》主角那般。
还有一些文摘类杂志,现在想想,也就是个成年人看的鸡汤,当然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各种口味,各种成分的鸡汤都有(毒鸡汤不还是鸡汤),就不多讲了。
以上书都没了,所以没有图片。
最后说说动画,太常见的如《圣斗士》《猫和老鼠》《海绵宝宝》《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数码宝贝》《游戏王》《火影忍者》《龙珠》《奥特曼》《小糊涂神》等就不说了,太过子供向的《光能使者》《神龙斗士》之类的也没什么可说的。基本上是从90年代末到零几年的,现在想想好久以前了,那时CCTV7还是少儿频道。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电视上好看的动画少了,不过对我也没什么影响,那时已经基本不在电视上看动画了。
《宇宙刑警》,故事本身其实没什么印象了,印象深刻的是片头曲,冲天一号(好像是叫这个)的外观;最后的结尾处,女主角在梦幻般的场景中奔向从决战归来的男主角所驾驶的飞船,“如果这是梦,我希望永远不会醒来”,多么美好又伤感。
《乔尼大冒险》,大概是最早看过的有进入虚拟世界情节的动画,进入虚拟世界后成了3d动画,不过由于当时3d技术限制,给我更多留下的是惊悚的印象。
《天鹰战士》(就是《EVA》),本来剧情就云里雾里,还阉割版,印象深的也就几个中文版歌曲了。
小神龙俱乐部,各种迪士尼动画,最喜欢的还是《唐老鸭俱乐部》。还有艺术创想节目,不知道有没有人尝试过学着里面做。
1961版《大闹天宫》,目前为止最好的国产动画电影。真·主旋律电影。
《赛文奥特曼ov》,更加成人化了,帮助身为侵略者的地球人的赛文将何去何从。
《飞天小女警》,花花,泡泡,毛毛,可爱又迷人。
《大草原上的小老鼠》,《鸭子侦探》,真中美合拍,片头曲仍然印象深刻。接吻伯爵的故事到最后也没弄明白。梅小姐的口头禅,这是常有的事(实际上不常见)。
《铁臂阿童木》2003版,绝对的制作精良。人和机器人和睦相处,它所隐喻的东西真的有可能吗,挑动群众斗群众什么时候会改变?还是离开地球飞走的机器人更有希望吧。
《超能勇士》《猛兽侠》,最早看的全3d动画了。《超能勇士》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恐龙勇士了。恐龙勇士接受了预定了的命运挑战,用棍子打败了金属变体,守护了人类和赛博坦人的未来,而他所为之战斗的动机,翻译成良心也挺好的。
Tell my tale to those who ask.Tell it truly,the ill deeds along with the good,and let me judged accordingly.The rest...is silence... ——改编自《哈姆雷特》的恐龙的遗言。
《猛兽侠》中前作导演和编剧都换了,更神神叨叨,大概讲的是霸王龙想将赛博坦变成彻底的无机体,矩阵想把赛博坦变成彻底的有机体,猩猩想把赛博坦变成有机态与无机态融合的形态,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编剧要这样定,总不是套现实,类似工业发展与生态的平衡,有点像《质量效应》中的绿光结局,不过我还是认为类似《Stellaris》中的灵能飞升最高级。另外,国语版配音相当不错。
另外,《天线宝宝》也蛮不错的,始终觉得很可爱。还能在天线宝宝肚子上的小电视里看到外国小朋友玩耍的片段,看看别人的生活,不过似乎新版引进中国后都给替换成中国小朋友玩耍了。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