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11-10 21:15:01 作者:你好美麗新世界 Language

隨著古埃及和波斯的隕落,以及羅馬的蒸蒸日上,中東地區註定不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了。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也許以色列王國和猶太人的歷史註定會成為古典時代的傳說,耶路撒冷也不過是中東數不清的古城遺址之一罷了。

如果不是某個出生在馬槽裡的孩子,誰能想到耶路撒冷這個小城會在下一個千年和下下個千年引起半個世界的震動?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第0張

——像空調這樣的奢侈品摧毀了羅馬帝國

即使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帝國(或許直到現在),也有墮落的一天。

西羅馬帝國在蠻族的侵蝕下迅速腐化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在短暫的中興後,也不可避免的陷入衰退。與薩珊波斯的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讓帝國的東部邊境化為焦土。

耶路撒冷,隨著帝國的信仰歸於上帝,已經與羅馬、亞歷山大、君士坦丁堡、安條克齊名——作為基督教的五大牧首區之一。而其意義也僅限於此了——她既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也不是什麼膏腴之地。

當兩個古老帝國征戰不休之時,在阿拉伯半島的漫漫黃沙之中,阿拉伯的部落民在最後的先知的帶領下統一了部族——誰也沒想到他們將影響半個世界。

東羅馬帝國的東部邊疆幾乎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喪失了,包括耶路撒冷——羅馬人連地中海糧倉都保不住了,誰又會關心這座默默無聞的小城?

毀滅西羅馬的蠻族剛剛開始封建化,查理曼大帝尚未崛起,斯堪的維納亞的維京海盜還未南下劫掠。雖然法蘭克在普瓦提埃擊敗了阿拉伯人,但連羅馬人都無暇顧及,這些蠻族能收復這座基督教聖城嗎?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第1張

——它價值連城,它一文不值。

塞爾柱人,來自於中亞的遊牧部落,對衰弱的哈里發國與東羅馬帝國產生了致命衝擊,聖地淪落於野蠻人之手。這些遊牧民族低下的治理能力,以及對朝聖者是剝削,大大增加了基督徒們的不滿。

東西教會的徹底大分裂,讓東羅馬人意識到東方不再是唯一的文明和宗教中心;隨著最後的維京人哈拉爾德戰死沙場,瑞典改宗天主,北歐最桀驁不馴的海盜也皈依於十字架下;西歐各國經歷了一段較為和平的發展時間,人口的增長和財富的積累,人地矛盾日益增加。這讓從底層平民到王公貴族,每一個人都在積極尋找新的出路。

信仰從來不是為了虛無之人,隨著塞爾柱的衰落,西歐這些剛信仰基督幾百年的教徒比羅馬人更為“虔誠”。對東方黃金遍地深信不疑,加上對東羅馬皇帝阿萊克修斯的邀請“盛情難卻”,一場以聖戰為名的擴張在所難免。

教宗烏爾班二世振臂一呼,虔誠的信徒雲集響應,東羅馬帝國抱著僥倖心理,幸災樂禍地等著他們被異教徒消滅。沒想到這些昔日蠻族不僅收復了聖城耶路撒冷,還在當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十字軍國家。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第2張

**的信徒當然對此憤怒萬分,從法蒂瑪王朝到阿尤布王朝,再到馬穆魯克蘇丹國,阿拉伯人、庫爾德人、突厥人與法蘭克人、日耳曼人、諾曼人圍繞聖地幾百年的鬥爭都是這一切的產物。

不同於伊比利亞和波羅的海的十字軍,有根據地可以穩步擴張。中東的十字軍雖然趁著異教徒內亂佔據了聖城,但耶路撒冷只是個宗教中心——還是像一千年前那樣,這裡既不是膏腴之地,也不是戰略要地。十字軍國家孤懸海外,這裡既沒有黃金也不流淌牛奶。隨著西歐各國對於十字軍熱情的退潮,薩拉丁收復了聖城,蒙古人的西征被奴隸兵打退並皈依**後,十字軍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在十三世紀末,最後的十字軍被徹底趕了出去,淪為小島島主與地中海海盜。

不同於中東十字軍,波羅的海、巴爾幹與伊比利亞十字軍此時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對外擴張的目的還是基本達到了。加上黑死病的打擊,歐洲人口銳減;英法兩個歐洲主要國家之間的百年戰爭白熱化,西歐各國自顧不暇,再沒有多少人提聖城的事了。

穆拉德帶著他的野心跨過海峽,他的繼任者閃電般打斷了塞爾維亞帝國的崛起。當威尼斯與熱那亞的商人不得不向奧斯曼低頭時,教皇恩仁四世仍對奧斯曼的虛弱深信不疑。故而在1443年號召十字軍向他們發起了東征。此時西歐仍深陷百年戰爭的泥沼,匈牙利-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擔起重責,意圖將“基督之鞭”逐出歐洲。“白騎士”匈雅提·亞諾什率領的匈牙利軍隊在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最終還是被打敗了。棄政隱居的蘇丹穆拉德二世復位以輔助他的兒子,並親率奧斯曼軍隊在瓦爾納之戰中取勝,而瓦迪斯瓦夫三世則在那場戰鬥中戰死。雙方最終簽訂了和平協議,但奧斯曼在東歐進一步擴張的大門已經打開……

什麼聖城?還是看看遠處的蘇丹親兵吧家人們!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第3張

——漫漫黃沙之下,是慾望的海洋。

15世紀的馬穆魯克已經衰弱不堪,不但敘利亞地區在事實上已經處於自治,馬穆魯克們的戰鬥力也大不如前。

葡萄牙人帶著風帆與大炮,宣告了紅海地區的霸權,冷酷者塞利姆三戰平定埃及地區,奴隸兵們拱手來降。但在舊航線衰落以及奧斯曼包稅制的統治下,耶路撒冷持續衰落,到了19世紀時也不過是上萬人的小城。

阿拉伯的部落民千年以來以主之名,不斷髮動聖戰去尋找水豐草美之地,卻沒想到漫漫黃沙之下,就是工業黃金的海洋。

19世紀末隨著內燃機和化工業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量大增,彼時奧斯曼作為西亞病夫,早已失去對中東地區的控制。出於對石油資源的渴望,英國和法國在一戰後更是徹底瓜分了剩餘地區,但或許是為了避免激化矛盾,聖城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名義上還是託管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英法已經無力維持其在中東的地區霸權了。蘇聯與美國積極合作,拆分英國殖民遺產,將巴勒斯坦地區劃歸兩國統治,即後來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石油的慾望的推動之下,所羅門後裔與最後先知的信徒圍繞耶路撒冷幾十年來的戰爭,也讓聖城千年之後重新成為世界的焦點。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第4張

——我最親愛的人兒啊,那已經是一個很久之前的故事了。

猶太人對羅馬暴政的反抗最終以失敗告終,許多人流落世界各地。

他們大部分繼續幹著本職工作,比如小商販、農民、手工業者,少部分作為國王主教的白手套,幹著放貸包稅的髒活。

雖然兩千多年來幾乎沒有多少政權以猶太教為主要信仰,最虔誠的反而是東歐平原的韃靼人。也很難說兩千多年後的人還剩多少血緣關係,信仰是否原教旨。但文化的價值從來不在於創造過多少輝煌和成就,而在與如何把這些成就延續下去。古埃及、巴比倫、亞述沒有了繼任者,即使他們後裔眾多,過去再多的輝煌也不可能讓他們的文明重現了。

18世紀的工業革命帶來的是財富的極端膨脹,封建領主的幾百年家業積累,可能不如鋼鐵大王一代人的奮鬥。波拿巴給歐洲帶來了民族主義,眾多民族國家紛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德國是歐洲猶太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俄國),這和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分裂不無關係,自由市和商業城邦往往更能包容來自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波拿巴解散了神羅,帶來了民族主義,不僅影響了德意志人,也影響了猶太人。

許多猶太知識分子在思考:我們是否也需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民族的國家?

懷揣著兩千年的夢想,然而這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妄想。故土已經失去兩千多年,缺少地方根基實力,在法理上難以造勢;隨著歐洲之春的吹拂,許多民族沒有自己的國家過的也不錯;重建一個滅亡了兩千多年的國家,無異於重建巴比倫、迦太基一般地荒唐。

出於民族主義,很多富商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從當地的地主手裡購買土地(很多都是荒地),並號召全世界的猶太人潤過來,但由於當地氣候惡劣,很多人並不願意放棄原本還過得去的生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巴勒斯坦地區都只有很少的移民。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民族主義達到巔峰。納粹德國對於猶太人的迫害,尤其是對底層平民的迫害,讓很多原本認為復國不過是無稽之談的人也對這個兩千多年前的故事產生了認同。

兩次世界大戰給這個民族帶來了毀滅,也帶來了機遇。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地區為平衡地方勢力,讓猶太人與當地***教徒分別建國。雖然這明顯是美國和蘇聯為了撕裂英國殖民霸權的手段,以色列不過是一顆棋子,兩千年的夢想在新羅馬與第三羅馬霸權面前不值得一提;但這也是難以讓人拒絕了機遇,民族主義已經在退潮,雖然沒有耶路撒冷,這或許是以色列重建的最後機會。


——為了團結人民,政府需要敵人,如果沒有敵人…那就創造一個,以此讓他們動員起來。

19世紀奧斯曼這具歐洲腐屍散發的臭氣已經吸引了幾乎任何對此趨之若鶩的歐洲禿鷲。蘇丹也不過把他的子民當做牛羊看待,更不要說這幫多少和埃及逆賊扯不清關係的貝都因、敘利亞部落民了。

羅馬雖然屠殺、驅逐了大部分人,但無論是當地還有倖存者,亦或者是新的遷入者,巴勒斯坦地區從來不是無人區。

從胡裡特女神的祭壇,阿蒙神的神廟,瑣羅亞斯德的聖火,再到直插天際的高聳教堂與洋蔥頭的清真寺,這裡不知是多少神靈的聖地;從法老的權杖,亞述的戰車,希臘的長槍,再到十字軍的鐵騎與**之劍,這裡不知是多少征服者的天堂。這裡倘若真有從古至今的原住民後裔生活至今,對他們而言,幾千年的變遷,不過神明換了稱呼,領主帶上頭巾罷了。

馬穆魯克的鐵騎裝備精良,抵不過法國胸甲騎兵的訓練有素;奧斯曼的新軍摘下了頭巾,學不來英國紅衫軍的堅韌不拔。但這一次神明沒有換了稱呼,領主也沒有摘下頭巾。第一次環球航行已經過去三百多年,實際為反哈布斯堡的宗教戰爭也是兩百多年前的事了;《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出版時馬穆魯克還在這裡作威作福,達爾文撰寫物種起源後,對發酵葡萄汁的爭論在這裡依然不休。十字軍的後裔早已對信仰看淡,這片不毛之地直接插手收益趕不上維護費,還是讓當地人自己治理算了,我們只要自己想要的(市場和資源)。

二戰後英國的殖民帝國已經無力維持,中東的領主也儘可能為自己多謀取利益,殖民者勉強按照部落劃分國界——直到今天也是這樣,他們並不是現代的民族國家,某個點燃科威特油田的和打下外國民航的,他們都是得益於部落勢力上臺,而並非民族主義或著民主選舉。

對於英國而言,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並非什麼大事——反正土地也掌控不了,更何況他們在這裡已經擁有不少土地,一百多年的移民讓這裡有了地方勢力根基,至於能不能在**的怒火中倖存下了就是他們的事情了;新羅馬與第三羅馬,很樂意撕裂英法的殖民遺產,或許會給他們援助——前提是他們能守住;而埃及,敘利亞,約旦延續著部落傳統,都認為這裡本來就是他們的領土,既然英國人不分給我們,那我們自己來拿——以聖戰和幫助“兄弟”的名義。

於是,在以色列建立的第二天,針對其的包圍網就立刻宣戰了。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第5張

——條條大路通羅馬,人人皆為羅馬民

以色列在一次次戰爭中非但沒有被滅亡,還不斷擴大領土,甚至控制了聖城。除了外界的援助,也少不了公社體制帶來的公民兵以及來自蘇聯老兵的支持。

阿拉伯的聯軍卻**嚴重,逐漸分崩離析——自大征服後,好像沒有突厥人、柏柏爾人的幫助,他們就缺乏武德。工業黃金遍地,也沒必要繼續在鹽鹼地浪費時間了;聖戰也不過是擴張領土的藉口(在被“兄弟”折騰後又都吐了出來)。

幾次戰爭後,以色列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埃及、約旦、黎巴嫩反而被自己要“幫助”的兄弟折騰得夠嗆。這反而起到了平衡,緩和了局勢。

時至今日,當初的參與聯軍的國家大多自身危機重重,無暇顧及巴勒斯坦的兄弟。當這些部落民的後裔還指望“玩一票大的”就能應者雲集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沒有任何人願意為其提供實質上幫助了。

但以色列也不復當年——也許是被當代道德拖累,但更有可能是走上了羅馬的老路:承平日久,土地兼併讓公民兵不復當年;為了民族神話拉攏的原教旨們,不僅不事生產、不負兵役,還要為了擴大他們的定居點,不斷產生新的摩擦衝突,這已經讓真正的公民難以承擔;更為尷尬的是國內幾百萬**信徒(敘利亞/貝都因部落民後裔),他們與建國的民族神話相斥,可又確確實實是本國國民,有議會席位(但不強制兵役),在他們影響力越來越強的情況下,是接納他們還是堅持民族神話?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聖地往事:致兩千年前的你-第6張

兩千多年來,耶路撒冷總是以宗教的名義易手、被關注,但倘若它真若是神的聖地,又為何從來不庇護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