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浮游》最吸引人的地方,一定是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即便是在美術已經很卷的國產獨立恐怖遊戲圈裡,它依舊別具一格。仔細搜索瞭解過後,我才發現原來本作與《永樂地》是同一主創,如此也不難聯想到兩款遊戲的共通點——中式原生家庭與校園霸凌的血與淚的悲曲。
《浮游》彷彿是《永樂地》的精神續作,雖然畫風一改前作的陰暗恐怖,更加偏向於超現實魔幻主義,繁複的配色以及光怪陸離的場景,更加突顯出其類《寂靜嶺》的風格,即感情的具象化,例如海報中的腐爛的生蛆的魚,以及另一張海報中環繞著男主角遊動的魚,都可視為男主靈魂的象徵。
劇情內容
《浮游》講述了一個世紀初小縣城職工家庭“恐怖”故事,主角遊走於光怪陸離的家中,重拾日常細碎的生活痕跡,逐漸揭開家庭裡一段悲傷往事……
遊戲用貼近日常的四川方言配音,並結合了當地的民俗傳統儀式,把玩家拉入一種很強的氛圍塑造之中,向玩家講述了一段中式原生家庭的悲劇。
恰好在今年的4月19日,一部名為《年少日記》的香港電影在中國內地公映,展現了整個東亞家庭和東亞小孩的困境:當我們還是孩子時,希望長大成人、為人父母之後能改變一切,可當我們真的為人父母了,卻往往遺忘曾經的痛苦,依舊循環著不斷髮生著種種悲劇。
遊戲用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展現了他眼中破碎的家庭,崩潰的母親,無助的校園生活以及無望的未來……但是他的內心曾經是充滿愛與希望的。
在遊戲中,小男孩曾為雜毛貓的黑暗童話撰寫了後續劇情,劇情中他有朋友,有精彩的冒險,有愛有希望,更重要的是,他擁有等待他回家的父母。
然而當日記本被老師撕碎的那一刻,他的內心也隨之逐漸破裂直至消散。這或許是比陰暗的畫風或是恐怖的畫面更加壓抑絕望的存在,即悲劇的最終形式,將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人看。
玩法細節
遊戲中的許多解謎環節都有獨特的演出效果,可見在美術上的奢侈堆料與表現力上的自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通過日曆來展現男主角母親的遭遇。
日曆下方展現了時間的變換,而上方可操縱的小人展現了地點及事件的變化,是遊戲中比較亮點的解謎設計。
另外一處就是男主角為雜毛貓撰寫的後續故事,整個故事的發展都在日記本上完成,從水彩的畫風轉變成了小孩子的塗鴉。
此外還有學校內的黑板畫敘事等具有獨特畫風的解謎及玩法設計,都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
此外,遊戲中的UI、收集物、民俗異聞的界面美術細節都非常優秀,整體畫風別具一格。
遊戲的優點很明顯,而缺點亦很明顯,優秀的藝術表現力掩蓋了劇本的不足,講故事的方式花樣繁多也無法掩蓋故事本身的蒼白無力,遊戲在劇情上過於渲染了苦難與悲痛,只能讓玩家感到壓抑,忽略了情感上對於治癒的需求,生活縱然絕望,但人們還是趨向於尋求拯救。
總結
通關整個遊戲之後我不禁思考,有多少玩家也不曾擁有幸福的家庭與幸福的童年,長大之後,這些痛苦的回憶就像身體上脫落的傷疤所留下的印記,雖然淡化,但只要仔細回想,總是能回憶起曾經的痛苦的殘像。
小的時候,總是會幻想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渴望著離開窒息的家庭,可長大之後,當離開了家庭才發現,魚缸之外也並非是自由之地,我們大概永遠活在各式各樣的囚籠之中,但總有那麼一刻,我們的靈魂會生出翅膀,抵達新的世界。
願我們都能成為一條生有翅膀的自由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