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侠传三问其三·瑞笙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2-17 18:16:57 作者:子封君 Language

讨论活侠传没讨论瑞笙,等于讨论活侠传没讨论瑞笙。

抛开一些根本不入流的场外杂音,瑞笙这个人物在活侠传里的特殊性值得我在简单讨论一下赵活之后就立即不得不来讨论瑞笙。作为全游戏最强的对手,现阶段最后的反派,导致无数玩家被三剑戳碎大侠梦,原来我是杂鱼人的凶手。瑞笙是绕不开的一环。

但比起来赵活好歹有较为主流较为宽泛的认同,对于瑞笙的看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莫衷一是,没有任何一种声音敢说自己是对于瑞笙的主流评价。这通常被用诸如瑞笙出场剧情不多,还有很多剧情在解包内容中等等以“少”来概括的理由所解释。因为文本量的不足,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全面的观察到瑞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各种“断章取义”式的分析下,瑞笙的评价破碎又复杂,互相冲突又充满情绪化的表达。

但反言之,仅仅是不够多的文本量就已经让玩家群体出现了诸多彼此矛盾的解读,其实也足够说明瑞笙在剧情中的关键性与独特性。

不能因为少就得出瑞笙的分析不重要这个结论,恰恰相反,正因为少就已经讨论度够高,瑞笙的分析应该是更加重要。而且作为“生活双侠”中的一员,制作中有意将瑞笙与赵活并列(先不论这种并立在观感上能否让玩家接受)分析瑞笙的同时其实也是对赵活做进一步的阐述,反之亦然。

既然要分析,就先得确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瑞笙在活侠传这个故事里到底应该是个什么定位?

这本来不是个困难的问题,作为最后被主角击败的最终boss,瑞笙理所应当是整个故事的反派。但这个简单的逻辑放在瑞笙身上就显得不是那么合理。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时间被通勤上班学习,加班家务等等琐事给分割碎片后的个人时间,文艺作品的趋势必然是向短平快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在构建故事与角色时的手法越来越追求统一性。

简单来说就是角色本身的好坏就决定了他处于故事中正反面的位置。

这样的手法并非是什么错误,但也不是说文艺作品中就只有这一种写法。

对于活侠传里的瑞笙来说,不去看最后瑞笙来攻打唐门,那么瑞笙身上几乎没有什么大奸大恶,甚至小奸小恶都没有。不论是在崆峒对赵活施以援手,还是在江陵与风雨山上的挺身而出,瑞笙的剧情虽然少,但也足够说明瑞笙是一个有着朴素正义感的少年。可以说在制作组的笔下,瑞笙并非是网传的那种看见雌性就扑上去享用,然后看见主角就处处挤兑,处处使坏作恶的坏人。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瑞笙在制作组的设计中就不是一个坏人。

习惯于用角色常规的善恶来区分角色倒底是好是坏就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怀疑中,觉得是否是自己对瑞笙过于苛刻,再细读一些关于瑞笙的文本,更加感受到瑞笙并非是金乌之流坏得流脓的恶人,就会产生一种感觉。

瑞笙其实不是反派,而是立场不同的好人。

但对于我来说,立场不同的好人放在瑞笙身上我是不认同的。

关键问题是除了所谓的立场,活侠传还有一层更高维度的评判体系,这就是是否为侠?

如果只是把瑞笙与赵活的冲突理解为一个站在武林盟立场一个站在唐门立场上产生的冲突,那么不仅仅是瑞笙,甚至连金乌上人的行为也能理解为是千灯楼极乐教与正派武林的立场冲突。我们不仅不应该讨厌金乌,甚至应该给兢兢业业的金乌发一个最佳员工奖。

显然,金乌与赵活的冲突不仅仅是立场上的冲突,在价值观上金乌与赵活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武侠故事中最终只能以最暴力的手段化解。

但比起一身罪恶的金乌,瑞笙与赵活的冲突却难以被察觉。

瑞笙与活侠传故事内核的冲突在瑞笙的皮相下被冲淡与隐藏了起来。著名的鸭子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他就是鸭子。那么看上去像是大侠,而行事风格也像大侠的瑞笙是不是就是大侠呢?不理清楚这个问题是很难理清楚瑞笙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

首先在整个游戏文本里对于瑞笙是没有直接,甚至间接的责备。就算是唐布衣也会因为轻浮的问题而被责备。但唯独这个来灭亡唐门的瑞笙是没有任何的批评。哪怕是在灭亡唐门功成名就之后,瑞笙也只是会自责,想起赵活的唐门的最后暗器。也就是说,批评瑞笙这件事本就不在制作中的计划之中。即使是修改后的版本,瑞笙的最后的选择也是投降而非是真正被赵活打败。

为什么制作组要如此“维护”瑞笙呢?通常的解释为瑞笙就是制作组的亲爹,制作组舍不得让瑞笙受到一丁点苦头。这样的解释又会把话题拐回到制作组是否从根上就看不起赵活这个实在老掉牙的话题。到了武林传奇这个结局里,制作组对于赵活的赞誉已经是满溢出来的程度,不论是最后的总结还是众人对赵活的信赖程度,还是瑞笙与赵活决战时两人的发言。甚至是赵活即使在决战里输给了瑞笙,制作组以往黑丝幽默般总结赵活死法的行为也被不忍心再苛求赵活的恻隐之心所代替。仍然是对赵活表示认可。在初版故事里,即使赵活道德低成了恶棍,只要你在眉山上战平瑞笙,制作组都会说你是走到光里的少年,对你的凶恶习性一笔勾销,要说偏袒这里对赵活的偏袒可一点也不少。说到底,当赵活站上眉山之巅时,鸟熊对于赵活的态度就只剩下想想该怎么夸赞赵活了。到了这种时刻还认为鸟熊的一切安排就是为了给亲爹拉踩赵活,可以说是完全无视了作品气氛的烘托。

冷静、沉着、思考、否定、认同。

在此,我必须要说一个可能引起大家反驳的意见。瑞笙之所以会被塑造出一个看上去完美的角色,与其说是制作组对瑞笙**上瘾,倒不如说是在制作组眼里此时此刻的眉山上,赵活的对手必须是看上去比美玉都要无瑕的完美少侠。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这里的不是瑞笙这样完美的人,来的只是一个诸如金乌晁和这种货色,赵活对抗天命对抗人间偏见的成就是否还会如同战胜瑞笙一样的强烈呢?

游戏进入到后期,四师兄会说赵活的皮相配不上赵活,与其说还是在调侃赵活的丑陋不如说是在一个铺垫。对比起完美无缺的瑞笙身上挂着的败絮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暗示,其实已经说明了制作组在瑞笙与赵活之间的选择。甚至于说初版那个强制平手的结局,实际上如果走到一条非常抽象的路线——和小师妹高好感但小师妹出嫁后心上人依旧是小师妹的西武林线——这条路线中小师妹回娘家后山赵活才会主动说出自己组建西武林盟是打算要和武林盟大战之后再握手言和的。

不管对于初版结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初版的强制平手结局其实并非是什么作者看不上赵活不让赵活赢,而是在故事里赵活自己做出的选择。

制作组到最后依旧在试图将龙傲天的元素从赵活剥离开,给赵活一个不同于瑞笙的人设。对于我来说,看到赵活站在眉山之巅的时刻,瑞笙就已经输了。为什么呢?赵活站上眉山之巅代表着他已经彻底战胜了自我,完成了从树木到活人的转变。就算是大师兄回来了,这舞台也必须由赵活亲自去登台。就算对手是看起来处处压制自己的天选之人,也不能够退缩。

说到底,瑞笙在故事里的意义是在于给赵活一个对照组。如果说赵活是一个外在配不上内在的人,那么瑞笙就是一个内在驱动不了外在的人。又或者说,比起赵活来说,瑞笙早早失掉了真心。当然不是说瑞笙就是一个虚伪的小人,前面已经说过了瑞笙的形象是制作组尽可能保全其完美无垢来打造的。顺便一说,瑞笙的兜鍪带上之后颇有几分白无垢的味道,是不是制作组的恶趣味就不为所知了。同样是听着龙渊故事而成长起来的少年,瑞笙自然和赵活一样都是期望在未来成为大侠的。但正如唐中翎所说的何必成为龙渊,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只要心不屈服,再远的地方你都去得到。成为侠客的道路有千万条关键在于,你是在自己的路上行走,逐步成为侠客。而并不是将成为侠客当做旅途的目的地而驱动自己。

瑞笙处处学龙渊,却处处学得不像。

龙渊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话,错的路他一步都不会踏出。而瑞笙呢?就算知道了自己的路是错误的,他也依旧会犹犹豫豫。当然也会有人说瑞笙也是身不由己,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棋子不应该怪他。但他可是瑞笙啊,是与赵活并立的生活双侠。

在遇到两难之处是最能体现二人差别。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两难问题,龙渊的两难选择是惩罚自己。瑞笙的两难是“反正要死一个不如把你创思”,比起惩罚自己,瑞笙更自然地选择了惩罚他人。有些声音认为瑞笙在和赵活关系好了以后应该放了赵活,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瑞笙越和赵活关系好,也就是越受到赵活的影响,在最后的决战瑞笙就越要杀了赵活。瑞笙要成为大侠,但他自己对自己的正义都是犹犹豫豫。瑞笙真正有信念后,应该会更加主动接受自己作为唐门的灭门元凶,而不是要找一个背后真凶替自己解脱。现在的瑞笙就算是死也不会承认自己就是灭唐门的凶手,他自我定位就是一个供人驱使的棋子,是好是坏都不是瑞笙自己的责任。就像那句话,杀人的不是刀而是人。瑞笙给自己的定位更多是“刀”而不是“人”。但瑞笙怎么会是刀呢,瑞笙明明就是活人,自己是活人却不承认,非要说自己是刀,刀是没有思想的,人是有的。所以我才说瑞笙是活侠传的“反派”因为他没有“活”,只是一把干干净净不沾血污的刀,综上,所以我才说,瑞笙越是心明眼亮坚定信念就越会杀了赵活。坏人也好好人也罢,做人总比做刀好,所以我从来不是说瑞笙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在我眼里,瑞笙都不是人,我这里也不是骂瑞笙做了什么非人的恶事,就是说他构不成这个故事里的“人”。活侠传,活侠传,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做侠客。活着的刀怎么能做侠客呢?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