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禁止飲酒
意式特濃馬丁尼(Espresso Martini)
1983年的某天,某位美國頂級模特走進了倫敦弗雷德俱樂部,跟調酒師狄克·布拉德賽爾說,給我做一杯酒,這個酒必須既能讓我清醒,又能讓我喝大(喝迷糊),這種“五彩斑斕的黑”式的要求,可難不倒布拉德塞爾,於是,這款意式特濃馬丁尼就此誕生。
全世界的吃瓜群眾都是相似了,大家在聽說這件事後,除了想嚐嚐酒之外,更想知道這個模特是誰,猜來猜去,連當時只有13歲的英國模特娜奧米·坎貝爾,和只有九歲的英國模特凱特·摩斯,都被猜了進去。
這款酒的做法如下:
1. 將2盎司的伏特加,0.5盎司的咖啡利口酒(常用的是Kahlua),1盎司的現煮/冷萃濃縮咖啡,0.5盎司的簡易糖漿,倒進搖壺,加冰搖至壺身均勻結霜;
2. 將酒倒入雞尾酒杯;
3. 用鑷子夾三粒咖啡豆輕輕放在酒面上作為裝飾。
榛果儷酸酒(Frangelico Sour)
榛果儷酸酒的靈感,來自於另一款雞尾酒:杏仁酸(Amaretto sour),它是1974年在美國進口商的要求下研製釀造的,最初的做法是2:1的苦杏仁酒和鮮榨檸檬汁,隨著這款酒在1980年代變得流行,很多調酒師把鮮榨檸檬汁換成了流水線上生產的酸混合物,增加了量產但破壞了口味。
榛果儷酸對苦杏仁酸的主要改動,就是把苦杏仁酒換成了榛果儷利口酒,相比起苦杏仁味,榛果儷利口酒的味道層次更加豐富,富含榛果的香味,香草味和可可味,簡單說就是,它比杏仁酸更好喝,當然它的做法也更復雜一些:
1. 將2盎司的榛果儷利口酒,1盎司的鮮榨檸檬汁,0.5盎司的蛋清,2滴芳香苦精,倒進搖壺,加冰搖大約30秒;
2. 將搖勻的酒體倒進冰鎮過的雞尾酒杯或者古典杯裡,用幹檸檬片做裝飾。
根據個人口味的不同,你可以把苦精換成簡易糖漿;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奶蓋”效果,可以採用幹搖的方法,就是不加冰搖,這樣可以多搖一會兒,讓蛋清充分起泡沫。如果想要簡單一些,還可以不加蛋清。
法蘭西75(French 75)
法蘭西75也是一款歷史悠久的雞尾酒,關於它的最早記錄是1922年哈利·麥克埃爾宏(Harry MAcElhone)的那本《哈利的混合雞尾酒入門》,而配方和做法跟法蘭西75相似的雞尾酒,甚至在19世紀就有了。
同樣它也很受影視作品的喜愛,作為一款頗具時代特色的酒,包括著名的《卡薩布蘭卡》,《幸運輪》,《密戰計劃》等,都用到了它。
法蘭西75這個名字,來自發明於1897年的法國75型火炮,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非常廣泛,殺傷力巨大,所以這個名字背後,還有一個跟戰爭有關的故事,說是一戰期間,一名美國士兵在法國鄉間發現了一間被炸燬的農舍,便想進去搜刮搜刮,結果他找到了滿地窖的香檳和干邑,於是他把兩種酒混合起來,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杯法蘭西75。
如果我們沒在這間炸燬的農舍裡,該怎麼做這杯酒呢?
1. 將1盎司的金酒或者干邑,0.5盎司的鮮榨檸檬汁,1小勺的糖倒進搖壺,加冰搖勻;
2. 把酒倒進裝滿冰的科林斯杯或者香檳杯;
3. 最後倒滿香檳。
4. 螺旋細條狀橘子皮做裝飾。
法式馬丁尼(French Martini)
1990年代是馬丁尼的年代,可以說,當時只要是名字裡帶有馬丁尼的飲品,都會引起大家的興趣,當時人們的口味偏好則是甜味和水果味,法式馬丁尼正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的,它首次亮相是在1980年代末紐約市著名的巴爾薩澤餐廳。
那麼它又是怎麼跟法國扯上關係的呢?因為在配方當中,含有香博黑樹莓利口酒,從17世紀開始,法國就一直是它的唯一產地。
法式馬丁尼的做法如下:
1. 將2盎司的伏特加,0.25盎司的香博黑樹莓利口酒和1.75盎司的菠蘿汁倒進搖壺,搖至壺身均勻結霜;
2. 將酒倒進冰鎮好的雞尾酒杯。
3. 用樹莓做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