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健康,切記“常欲小勞”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8-06 05:18:05 作者:小Z怕體檢 Language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但是站立過久會損傷骨骼、行走過久會損傷筋脈,勞力過度易耗傷氣血,重則引起肌肉筋骨損傷,勞作和運動一定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遵循適度的原則。

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健康,切記“常欲小勞”-第0張

藥王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道:“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這一說法也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運動觀:“常欲小勞”。

“常”:持之以恆的小量運動

“常”字體現了運動頻率的重要性。中醫認為,運動不應是一時興起的行為,而應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每天都要保持適量的運動,或者每週至少四到五天都要堅持運動。這裡的“常”不僅僅是指每週的運動次數,還包括在一天之內分散進行多次短時運動。

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健康,切記“常欲小勞”-第1張

例如,與其一次性集中鍛鍊一個小時,不如分成四次,每次十五分鐘,這樣更有益於身體健康。對於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人來說,每小時起身活動五六分鐘,哪怕是爬樓梯,都比長時間靜坐更有益處。此外,做一些簡單的辦公室體操,或者步行一小段距離上下班,都是非常好的運動方式。關鍵在於養成習慣,使之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小勞”:適度而非過度的勞動

“小勞”強調的是適度而非過度的運動強度。首先,運動應當讓人感到勞累,但這種勞累應該是適度的,而不是筋疲力盡。中醫認為,適度的勞累有益於身心健康,而過度勞累則會損傷身體。

“小勞”意味著運動時應當出些汗,但又不至於精疲力竭。很多家庭婦女或老年人平時忙於家務,不停地打掃整理,這種日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小勞”,無需額外尋找專門的運動方式。

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健康,切記“常欲小勞”-第2張

運動的度

“小勞”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把握運動的度。當你感到累了、吃不消了,就應該停下來休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判斷是否勞累的標準也應基於個人的感受。如果你感到非常疲勞,需要躺下或坐下休息,這就表明運動過量了。不必擔心自己的運動量太小,只要堅持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運動量會自然增加。切忌急於求成,運動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健康,而不是為了參加比賽。

過度運動的危害

劇烈運動或突然增加運動量對身體是有害的,北京就曾發生過中老年人在爬香山時猝死的案例,這往往是由於突然大量運動導致心肌缺血,進而引起心肌梗死。即便是看似不高的香山,也可能對身體造成意外的影響。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在游泳或跑步時突發心源性猝死等。為了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應該逐步增加運動量,比如第一週每天跑一千米,下一週增加到一千二百米,逐漸遞增,這樣身體就能夠逐漸適應,減少風險。

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健康,切記“常欲小勞”-第3張

生命需要運動,更需要“適度運動”,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要做到勞而不倦,勞逸結合,才能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