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遊戲】通西域、強農耕、封狼居胥……漢武帝時期的強盛不無道理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3-22 13:35:31 作者:重返帝國伐伐伐木工 Language

【手機遊戲】通西域、強農耕、封狼居胥……漢武帝時期的強盛不無道理-第0張

聊起中國古代的繁榮時期,漢朝可謂其一。然而這個連續統治400年之久,巔峰時期掌管650萬平方公里土地、擁有8000萬臣民、號令70萬大軍的偉大帝國,創立初期卻直接選擇了長達60餘年之久的“閉關修煉”?

今天,就讓我們從“無為而治”黃老政策說開吧。




前期休養生息,用種地驚豔所有人

或許是受到“秦大興土木,二世而亡”的警醒,漢朝初期採納了“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國策,翻譯成人話也就是:猥瑣,別浪!

南越地區不太平?別攻,守住別讓他們打進來就行;西羌進犯?別上頭,穩住,固守;匈奴來了?據守長城…那有什麼主動點的行為嗎?有:派人與匈奴和親,爭取足夠的“發育時間”…

沒有了戰事的侵擾,老百姓就能好好種田,期間輕徭薄賦、政策仁厚,王室厲行節儉,國家富得流油…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至於田種的有多驚豔?姑且根據《史記-平準書》裡的記載,跟大家彙報一下:

1. 各級別的糧倉、錢倉、貨倉爆滿。京師積錢鉅萬,穿錢的繩子都腐朽斷掉;糧倉裡的糧食一層一層地堆積,底層的穀子腐爛發黴。

2. 戰馬儲備不可勝數。除了官方的養馬場,民間養馬的也多,街巷之間、阡陌之中,馬匹成群,以至於有人騎母馬上街都要遭人笑話。

3. 沿北邊塞,有五年積粟。這是採納晁錯《論貴粟疏》的成果。

4. 除非災害嚴重,普通老百姓日常都有肉吃。

很難想象,同樣的這片土地,在60年前處處饑荒,甚至還發生著人吃人的現象。




大戰匈奴,封狼居胥!西域南疆,盡皆俯首!

黃老政策一直持續到了漢武帝劉徹上臺。經過多位先祖皇帝們長期蟄伏,劉徹可算迎來了夢幻開局:國庫充盈、民富力強、交通便捷、軍備雄厚。當時匈奴屢屢進犯,兵壓長城,多年對西漢保持高壓搜刮的態勢;周邊各小國對西漢也無甚敬畏之心,常有冒犯。

所謂家裡有礦,心中不慌!漢武帝決定“出關問世”,對周邊宵小尤其是匈奴進行“友好”的“思想教育”。

於是霸道的漢武帝在收拾完閩越之後,於公元前129年宣戰匈奴。這下“總把西漢當軟柿子捏”的匈奴才意識到“對力量一無所知”。其後多年,在衛青的率領下,西漢王朝一直對匈奴保持優勢,收復大量領土;而隨著霍去病的出現,西漢王朝更是看到最終勝利的曙光。公元前119年,衛青與霍去病獲得了決定性勝利:衛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獲全勝,衛青圍單于,單于最終拼死突圍遁走;霍去病封狼居胥,禪姑衍,臨瀚海,單于遠遁,漠南再無王庭。

這一下,算是直接就把困擾漢室多年的匈奴給打沒了。

既然已經開啟了對外戰爭,漢武帝索性進行到底!匈奴之後,南越、西南夷、西羌、東越、朝鮮、車師、樓蘭等地都被挨個收拾了個遍,打得這些國家毫無還手之力,盡皆俯首,方才罷休。

漢武帝期間,帝國領土擴大近乎一倍,再無邊患之憂,使中國“千萬年皆食其利”。




興修水利,改革經濟

打架段位是王者,治理段位怎能青銅?!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發展的第一步就是“水利革命”和抗災害能力:

“自來水”工程。漢武帝在全國範圍內興修水利,方便灌溉。

水運“快遞”。修築的三百里漕運,除了大大改善了物資運輸效率,還有一定的灌溉作用。

治理黃河。堵決口、修堤岸,讓黃河老老實實改了個道,保障了黃河兩岸免遭水患。

“黑科技”播種機。推廣代田法和牛耕,研發最早的播種機——耬車,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一系列農業措施,保障了征戰和災害的糧食補給。這下吃的問題解決好了,錢的問題也得跟上。

劉徹大改西漢的內外政策,使得老祖宗們留下的萬貫家財很快就被掏空了。而彼時西漢各地富商對此卻視而不見,也沒有任何捐款給到朝廷,這令漢武帝劉徹大為不爽,於是下令:

印鈔:漢武帝取締了民間造幣的權力,設立鍾官、均輸官和辨銅官分別負責造幣、收銅和驗偽。通過國家的統一管理,缺錢的話,“我漢武帝自己造咯?”

加稅:你們這群商人不是一毛不拔,不解國家之危麼?那就按資產徵稅,利高者加倍。偷漏稅?舉報有獎,獲得罰沒資產的一半。於是,國庫一下就又重回盈餘。

代鹽:“我漢武帝要親自代鹽”!隨著鹽鐵這類生活生產物資歸“國有經營”,漢武帝很快享受到剛需品的定價福利。




出使西域,外貿致富,聲名遠播

與此同時,漢武帝還搞起了外貿,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成功將自己的海外業務發展了起來,也將西漢的名聲傳播到了歐洲。

首使西域:第一次出使,是非常坎坷的。張騫前去西域的路上,被匈奴劫道,關押了10年之久;後雖逃脫抵達西域,但因被關押太久,時事大變,故而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的任務;歸來途中又被匈奴所俘,被關押一年多後逃脫。但正因出使西域,張騫詳細記錄了西域和中亞多國的國情,還打探到了當時西漢並不知曉的波斯、身毒(即印度)等國家的存在和國情,為西漢瞭解當時的周邊地區、完善地圖繪製提供了詳細的資料。

二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再度出訪西域。此行目的一是招烏孫東歸故地;二是宣揚國威,使西域諸國向西漢俯首。是時烏孫內亂,沒能達到說服烏孫東歸的目的。不過,張騫的副使則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瞭解。 最後,張騫一行偕烏孫使者數十人於公元前115年返抵長安,第二次西域訪問宣告結束。

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增加了西域經濟的發展,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多國的聯繫,展示了西漢王朝的強大,走出了千古流芳的“絲綢之路”,為西漢的外貿發展和後續的西域臣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朝的繁榮與強大,為後續的中國發展留下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其版圖為後世的朝代打下了基礎原型,絲綢之路使中國與歐洲實現了貿易破冰,流傳至今。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是將來,這兩項傳承都將源遠流長。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