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极长,全部看完起码几个小时,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慢慢看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就是越来越多的告诉你“国家给你发钱啦!”,”你又有一笔钱可以领取啦!“,”快来退税领钱啦!”这类标题复苏繁殖的季节了,这类视频文章只告诉你了会退税,和怎么退税操作,但是却没有详细告诉你为什么会退税,这个“税”又是从哪里来的。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工资和个人所得税吗?你可能会说我工资都没有过5000元,这件事情就根本与我无缘来戏虐自己微薄的工资,甚至有的财务人员对于个人所得税,工资都是分辨不清,但是我可以保证你慢慢看完下面的内容不但可以回去给你公司的财务好好上课,也能告诉你工资没有5000元个税也和你有关。
我们也经常看到最近几年频发的偷税漏税的新闻,你们会发现,工资,劳动报酬,劳务所得,经营所得各种都是在说拿到手里的钱的名词,可是为什么叫法不一样互相变化以后就会成为偷税的方法呢?为什么个税除了每个月财务帮你计算的比例以后还会出现核定固定税率的呢?为什么工资就会越多缴税比例越高?为什么当老板从来不拿工资也会交个税呢?是不是我所有拿到手里的钱都需要交税呢?
【 】内容是相关法律法规全名,方便大家百度找到具体内容(因为禁止添加站外超级链接,没办法直接引用跳转,但是大家可以在国家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国家规章库找到这些法律法规,百度到的一般都只是截取部分内容不完全),而且都是未作废任然有效的法律法规。
一、基本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资?并不是说每个月打到你工资卡上的钱就是工资,工资范围很广,也有很多内容不是工资,也有多种不同称呼,不同称呼又是不同情况下引用的基础,下面让我们来一一认识一下
目录1、工资总额
2、劳务报酬
3、津贴、补贴、补助
4、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带薪缺勤、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职工概念)
5、工资薪金总额
6、工资薪金所得
7、个人所得税
8、预扣预缴和汇算清缴
9、临时工
10、退休返聘
11、兼职
12、其他名词(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绩效工资、基本工资、计提工资、综合收入、经营收入)
1、工资总额(统计范畴概念)
“工资总额”属于统计范畴的概念,可以说,它是我国过去多年来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政府为了能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指标进行宏观调控,特别设置了监控个人收入的“工资总额”指标和监控个人支出的“物价指数”指标,目的在于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和物价波动过大的问题。为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1989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发布第一号令《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合营单位,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统计、会计上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均执行该规定。
过去,“工资总额”主要用于统计指标本身。现在,除此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用于计算各单位缴纳各项社保金的基数。如果本单位的实际工资总额低于本地区公布的平均工资总额基数,应按本地区公布的平均工资总额基数的比例计算缴纳各项社保金;如果本单位的实际工资总额高于本地区公布的平均工资总额基数,则按本单位的实际工资总额的比例计算缴纳各项社保金。
概念范畴
工资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按照《关于工资组成的规定》的规定,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与工伤及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与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此外,按照《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及《人社部关于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有关口径问题的函》的规定,国有企业按月发放给职工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及节日补助、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等也应纳入工资总额。
工资不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奖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二)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解释: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以及洗理费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需要由公司出具相应的规章制度标准作为自查备案资料才可以,否则还是被认定作为货币性福利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四)劳动保护物各项支出;
【解释: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1963年7月19日劳动部等七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五)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六)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七)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补偿费用;
(八)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九)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十)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产补助费等;
(十一)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十二)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十三)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十四)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法规依据
(1)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部《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发布于1995年8月4日】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3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劳部发〔1994〕489号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3)《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1条规定,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应当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记入成本的还是不记入成本的,不论是按照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通知》统制字[1990]1号发布于1990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发布于2018年12月18日,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5)《关于工资组成的规定》第三至第十条,其中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 国务院批准 1990年1月1日 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发布】
使用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工资组成的规定》所定义的为“工资总额”,偏向于统计口径角度,其中关于工资总额组成部分的规定在实践中被大量使用,也极大的影响了劳动部对工资的定义。但考虑到其定义的部门倾向性及本文的法律类别,因此只取其关于工资总额组成部分的规定,其余不做深入;而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对于同为劳动部部门规章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与《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可依新胜旧的原则,以其发布的先后顺序为取舍标准,故认为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工资概念的描述为工资的定义更为恰当。工资总额是单位主体向其成员实际支付的全部劳动报酬,而不论劳动报酬的列支渠道。另外,任何单位都要统计并上报“工资总额报表”的数据。
适用主体
是单位主体向其成员实际支付的全部劳动报酬,而不论劳动报酬的列支渠道。另外,任何单位都要统计并上报“工资总额报表”的数据。
PS.额外小知识
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修订过程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在修订一九五五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次修订工作是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由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出面组织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的力量共同进行的。修订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1-1987.2):主要是搜集国内外工资总额组成方面的有关文件,召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同志参加的研讨会,就修订的必要性和修订的若干原则进行研究并基本取得一致意见,根据讨论的意见起草了《规定》(修订初稿)及修订说明,发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第二阶段(1987.3-1987.5):派出四个调查组分赴十一个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部门、各地区的意见对修订初稿进行修改下发征求意见。
第三阶段(1987.6-1987.10):根据各部门、各地区的意见并在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同志参加的全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定稿。
二、修订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工资范围的问题
在修订过程中对此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多数部门和地区同意送审稿中提出的工资总额的范围,认为既符合目前计划、统计以及工资基金管理的现状,也照顾了历史资料以及国际间的对比。第二种意见认为工资总额应仅限于按劳分配部分,对于“非按劳分配”的部分(如病、事假工资和由于物价上涨支付的津贴等)可另行处理,这样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第三种意见认为目前的工资总额不能全面反映职工收入水平,建议把工资总额的范围加以扩大改为职工收入,把职工在单位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都包括在内。我们认为,将工资总额的范围扩大为职工收入(绩效工资总额的概念),虽有利于从宏观上对消费基金的控制,反映职工的收入状况,但在目前国家对工资基金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如将工资总额的范围扩大为职工收入将不利于国家对职工工资实行计划管理,同时职工收入的界限也很难划清。同样,如果把“非按劳分配”的部分从工资总额的范围中剔除,也不利于国家对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因此,我们认为采用第一种范围比较合适。至于职工收入指标,拟另行研究统计方法。
(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项目如何确定的问题
工资制度改革前,职工的工资制度及其标准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因此,工资总额组成的项目是按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的有关规定确定的。在工资制度改革中,除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及工资标准仍由国家统一规定外,国家对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如何分配由企业自行确定(即一般所说的两级分配)。这次修订的工资总额项目如何确定,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根据企业内部分配给职工的形式确定,另一种意见是根据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各种不同形式确定。我们考虑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各种分配办法,是国家对企业分配工资总额指标的一种形式,企业取得的工资总额指标不一定全部分配给职工,为了确切反映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组成项目,同时考虑历史和国际间的对比,我们研究采用了第一种意见。
(三)关于肉类等价格补贴是否计入工资总额的问题
一九八五年,在价格改革中,各地对肉类、蔬菜等价格进行了调整,为了不使因价格上涨而影响职工实际收入的提高,根据国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建立肉类等价格补贴,对于此项补贴我们认为其性质应属于工资,但由于各地区规定的支付形式、支付标准和经费来源都不一致,使基层单位统计困难。因此,过去在统计制度上规定肉类等价格补贴其性质属于工资,但不由基层单位上报,而由各级统计部门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估算,对外公布职工货币工资时包括了肉类等价格补贴。这次修订,我们根据工资的性质和便于计算职工实际工资的原则,将肉类等价格补贴计入工资总额。
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规定》的实施范围。原《暂行规定》只在国营、地方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事业及机关、团体实行。一九五六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所有制形式有了很大变化,此后原《暂行规定》只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其他所有制单位没有明确是否实行,但在工资统计上,实际是参照原《暂行规定》执行的。这次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合营单位,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统计、会计上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都应按照企业、则明确应参照《规定》执行。关于私营单位、华侨及港、澳、台工商业者经营单位和外商经营企业,则明确应参照《规定》执行。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规定列举的工资总额的奖金和津贴项目,只适用于国家在计划、统计、会计上对工资总额的核算,不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奖金和津贴制度的依据。
(二)关于计算工资总额所规定的人员范围。原《暂行规定》包括在册与非在册两类人员的工资。鉴于这一人员划分已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用工制度,因此,这次改为“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根据目前的用工制度,全部职工应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和计划外用工。
(三)关于工资总额的定义。原《暂行规定》没有加以明确,这次明确规定为“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并进一步规定了计算工资总额“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这样就更加明确了工资总额的概念。
(四)关于会计、统计上的工资总额。原《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一律按应付统计,考虑到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不同的目的和需要,这次取消了这一条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统计上(包括银行现金统计中的工资统计)关于工资总额的计算应按实发数,会计则按应发数。但对逢节日提前预发下月的工资,在国家统计局的工资统计中仍应统计在应发工资总额中。
(五)关于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原《暂行规定》第五条列了二十六项,这种方法没有概括归类,不能体现工资总额组成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为此,这次《规定》第四条把全部工资总额归纳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并规定了每一组成部分的定义。
(六)关于计时工资。原《暂行规定》仅为“对已做工作按工资标准支付的计时工资”。这次根据当前情况,将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以及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包括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包括在内。
(七)关于计件工资。原《暂行规定》只笼统地规定为“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计件工资”,这次则根据目前的情况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八)关于奖金。原《暂行规定》仅把经常性奖金列入工资总额,而一次性奖金未列入工资总额。实践证明这样划分不够合理。如年终奖的享受面广,数量大,虽属一次性,其性质确属劳动报酬,应列入工资总额。有些奖金,如劳动竞赛奖以及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奖金,很难划分经常性与一次性。为了正确地反映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情况,这次把各种奖金归为一类,不再区分经常性与一次性,对奖金的范围明确规定为,除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不列入工资总额外,其他各种奖金均列入工资总额。
(九)关于津贴和补贴。这次在原《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情况按照其不同的支付原因,分为两大类。由于地区和行业特点不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确定工资总额中津贴的范围时,应当根据《规定》对各种津贴和补贴的解释来确定。凡符合各种津贴和补贴解释的,均应作为各种津贴和补贴包括在工资总额中。
(十)关于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这次《规定》第十一条中增列了“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实行租赁经营单位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等项。
稿费、讲课费及专门工作报酬,其性质属于劳动报酬,原《暂行规定》将其列入工资总额内。但由于这部分费用一般是专款支出,而且支付对象很广,又不固定,职工以外的人员也可以享受,写稿人、讲课人所在单位无法统计。因此,这次改为不列入工资总额。这部分费用由支付单位在工资总额外另行计算。
“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即解雇金,原《暂行规定》将其列入工资总额中。考虑到这部分费用属劳动保险性质,因此根据当前情况将其名称做了改变,并不再列入工资总额。
2、劳务报酬 (注意,不是劳动报酬)
概念范畴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劳务是指:以活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经营含有筹划、谋划、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一)筹划并管理;(二)泛指计划和组织。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 2018年12月18日发布,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注意:上述劳务中,并没有包含建筑劳务。根据国税发〔1996〕127号第三条规定,从事建筑安装业的个体工商户和未领取营业执照承揽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建筑安装队和个人,以及建筑安装企业实行个人承包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经济性质的,其从事建筑安装业取得的收入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6]127号 1996年7月22日发布,1996年1月1日起执行(部分条款失效,但第三条未失效)】
使用范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十九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3、奖励金(包含薪资奖金,其他社会性奖金)
概念范畴
奖金需要单独列名说一下是因为它有一个特殊性存在,我们常说的奖金其实是公司上班发放的每月工资之外和某些特定性任务或者效益绑定而与工资之外额外发放金额不固定的“薪资”,本质上他还是工资的一部分,但是他的个税计算目前政策是适用单独计税的计算方式(该政策“全年一次性奖金”目前规定是单独计税,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以后是会取消,将奖金合并到工资一并计税)社会性奖励金其实也属于奖金的一部分,这部分有:见义勇为奖金、举报协查违法犯罪奖金、基金会颁奖、彩票中奖等。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组成的规定》第七条,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一)生产奖;(二)节约奖;(三)劳动竞赛奖;(四)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五)其他奖金。【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 国务院批准 1990年1月1日 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发布】
使用范围
关于奖金的范围
(一)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二)节约奖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
(三)劳动竞赛奖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各种奖金和实物奖励。
(四)其他奖金包括从兼课酬金和业余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中支付的奖金等。
(五) 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包括科学发展观奖励(类似企业绩效,与机关和当地的评比深度绑定,如果发生负面舆情基本就会有扣除)
PS.额外小知识
对于“奖金”,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有很多优惠政策,现在梳理如下。
(一)见义勇为奖金免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给见义勇为者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25号)规定,为了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治安,对乡、镇(含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或经县(含县)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有机构、有章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类似组织,奖励见义勇为者的奖金或奖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体育彩票中奖1万元以下免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体育彩票中奖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8]12号)规定,对个人购买体育彩票中奖收入,凡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1万元的,应按税法规定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社会福利有奖募捐中将所得1万元以下免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发行收入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27号)第二条规定,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00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一次中奖收入超过10000元的,应按税法法规全额征税。
(四)有奖发票中奖所得800元以下暂免征收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有奖发票奖金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34号)规定,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奖金所得不超过800元(含8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奖金所得超过800元的,应金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偶然所得”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五)举报、协查违法犯罪奖金暂免征收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第二条第(四)项规定,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六)省级、部委、军级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奖学金免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第一条第11项规定,对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布的教育方面的奖学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七)省级、部委、军级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奖金免征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八)部分基金会颁奖和特殊奖金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1.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的奖金免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函》(国税函发[1994]376号)规定,对个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的奖金,可视为国务院部委颁发的教育方面的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2.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免征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财税字[1997]51号)规定,特对个人取得的“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视同从国际组织取得的教育、文化方面的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3.“长江学者成就奖” 的奖金免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有关个人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函[1998]632号)规定,为了鼓励特聘教授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对特聘教授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的奖金,可视为国务院部委颁发的教育方面的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4.“特聘教授奖金”免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特聘教授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函[1999]525号)规定,对教育部颁发的“特聘教授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5.“长江小小科学家”奖金免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长江小小科学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函[2000]688号)规定,对学生个人参与“长江小小科学家”活动并获得的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6.“母亲河(波司登)奖”奖金所得免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母亲河(波司登)奖”奖金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3]961号)规定,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社会团体,其组织评选的“母亲河(波司登)奖”是经共青团中央、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环保总局等九部门联合批准设立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奖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该奖项可以认定为国务院部委颁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奖金。个人取得的上述奖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7.陈嘉庚科学奖获奖个人取得的奖金收入免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陈嘉庚科学奖获奖个人取得的奖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函[2006]561号)规定,对陈嘉庚科学奖2006年度获奖者个人取得的奖金收入(见附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陈嘉庚科学奖业务主管、组织结构、评选办法不变的情况下,以后年度的陈嘉庚科学奖获奖个人的奖金收入,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8.刘东生青年科学家奖和刘东生地球科学奖学金获奖者奖金免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刘东生青年科学家奖和刘东生地球科学奖学金获奖者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函[2010]74号)规定,对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刘东生青年科学家奖”、“刘东生地球科学奖学金”的奖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9.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奖金免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函[2010]78号)规定,对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取得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10. 中华环境优秀奖奖金免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30号)规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设立的中华环境奖(冠名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对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获奖者个人所获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1.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奖金免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11年度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8号)规定,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个人所获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2.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金免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号)规定,对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所获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3.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金免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天小小科学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8号)规定,对学生个人参与“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获得的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上述基金会奖金之所以能够免税,主要是由国家部委直接设立或者国家部委与基金会合作设立奖项等,使其奖项满足《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以后也许还会增加。 (九)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征《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8号)规定,依法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十)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税财税﹝2018﹞164号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津贴、补贴、补助(虽然一起称呼,但是具体还是有细微不同)
概念范畴
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是指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补助和补贴基本一致,但是不同在于补助有一个帮扶生活困难的性质,而且补助是帮助脱离困难,所以就会有一定上限。补助具有强制性,只要劳动者符合发放补助的条件,就必须无条件向职工发放;补贴的发放属于一种福利性质,属于用人单位自主经营权的范畴内。补贴一般是需要履行一定义务以后才能获得,补助是不需要有履行职责在内的。(简单区别就是补贴只能给自己在册职工本人,补助可以给职工亲属或者家庭)所以,津贴是一种辅助形式,补贴是一种补偿形式,但都属于工资的范畴。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组成的规定》第八条,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一)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二)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 国务院批准 1990年1月1日 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发布】
使用范围
关于津贴和补贴的范围
(一)津贴。包括:
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具体有:高空津贴、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野外工作津贴、林区津贴、高温作业临时补贴、海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微波站津贴、高原地区临时补贴、冷库低温津贴、基层审计人员外勤工作补贴、邮电人员外勤津贴、夜班津贴、中班津贴、班(组)长津贴、学校班主任津贴、三种艺术(舞蹈、武功、管乐)人员工种补贴、运动队班(队)干部驻队补贴、公安干警值勤岗位津贴、环卫人员岗位津贴、广播电视天线岗位津贴、盐业岗位津贴、废品回收人员岗位津贴、殡葬特殊行业津贴、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环境监测津贴、收容遣送岗位津贴等。
2.保健性津贴。具体有: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院职工特殊保健津贴等。
3.技术性津贴。具体有: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
4.年功性津贴。具体有:工龄津贴、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等。
5.其他津贴。具体有:直接支付给个人的伙食津贴(火车司机和乘务员的乘务津贴、航行和空勤人员伙食津贴、水产捕捞人员伙食津贴、专业车队汽车司机行车津贴、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伙食补助费、少数民族伙食津贴、小伙食单位补贴等)、合同制职工的工资性补贴以及书报费、差旅费津贴、生育津贴、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津贴、洋船员的伙食费、疫情防控津贴、军队干部津贴等。
(二)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如肉类等价格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粮价补贴、煤价补贴、房贴、水电贴、独生子女补贴、工伤补贴、公务用车补贴、通讯补贴、外籍人员补贴、西藏地区津补贴、住房租赁补贴、军队干部补贴等。
(三)补助。包括:作为补偿工作条件或额外劳动力消耗的一种辅助性工资,如托儿补助费、误餐补助、生活补助费、临时性工作补助、福利补助、夫妻分居补助费、随军家属无工作生活困难补助、子女保教补助、军队设立的艰苦地区补助、专业性补助等。
PS.额外小知识
个人取得补贴、补助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由此可见,个人收到雇佣单位发放的各种性质补贴、补助属于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组成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应并入实际收到当月的工资中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目前,对下列情形不计入工资薪金所得:
一、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规定,个人按照规定标准取得的独生子女补贴和托儿补助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放的金额超过相关规定标准,超过标准的部分则需并入工资薪金所得。
二、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国税发[1994]089号)中的第二条规定,差旅费津贴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不过,具体的免征额标准,则要看当地的具体规定。《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规定: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不征个人所得税。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四、生活补助费。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中可以免税的称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规定,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但对“人人有份”的福利应当并入工资薪金所得。
五、生育津贴。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号)规定:生育妇女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生育保险办法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六、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七、洋船员的伙食费。国税发〔1999〕202号规定:由于船员的伙食费统一用于集体用餐,不发给个人,故特案允许该项补贴不计入船员个人的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
八、疫情防控津补贴。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0号规定: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政府规定标准包括各级政府规定的补助和奖金标准。对省级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对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比照执行。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截止日期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
九、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冠肺炎的防护用品。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0号规定: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包括现金),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十、外籍人员补贴。财税字〔1994〕20号规定:下列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一)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二)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三)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为合理的部分。
十一、西藏地区津补贴。财税字[1994]021号规定:对个人从西藏自治区内取得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浮动工资,增发的工龄工资,离退休人员的安家费和建房补贴费免征个税。财税字[1996]91号规定:西藏区域内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取得的西藏特殊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十二、住房租赁补贴。《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61号)规定,对符合地方政府规定条件的城镇住房保障家庭从地方政府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十三、军队干部补贴、津贴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军队干部工资薪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财税字〔1996〕14号)规定,属于免税项目或者不属本人所得的补贴、津贴有8项,不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即政府特殊津贴、福利补助、夫妻分居补助费、随军家属无工作生活困难补助、独生子女保健费、子女保教补助费、机关在职军以上干部公勤费(保姆费)、军粮差价补贴。对以下5项补贴、津贴,暂不征税:军人职业津贴、军队设立的艰苦地区补助、专业性补助、基层军官岗位津贴(营连排长岗位津贴)、伙食补贴。
十四、工伤补贴。对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免征个人所得税。本通知第一条所称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职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医疗待遇、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食宿费用、工伤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等,以及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政策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0号)。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
符合财政部门规定的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具体规定为:差旅费津贴:企业可以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对能够提供差旅起止时间、地点等相关证明材料,按差旅费管理办法发放的差旅费,准予税前扣除。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个人取得规定标准范围的差旅费津贴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标准部分并入取得当月工资薪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误餐补助: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二条“关于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第(二)项“下列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第4款规定: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2号)规定: (国税发〔1994〕89号)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长期驻外补助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
首先,企业为长期驻外人员发放的补助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补贴。《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所以,驻外补贴不属于“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的范围。
其次,根据国税发[1994]89号文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个人所得税。差旅费津贴是企业对出差人员部分包干费用的一种补偿。而长期派出外地的工作人员,与本埠工作人员的区别在于工作地点的不同而已,因此,长期驻外工作人员按天发放的补助不属于“差旅费津贴”范畴。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因此,驻外工作人员按天补助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从下面开始名词就是会计会经常涉及的名词范围了
4、职工薪酬(会计方面用词:包括短期薪酬、带薪缺勤、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职工概念)
概念范畴
“职工薪酬”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
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该准则所称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法律依据
在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仅仅是一个会计核算的概念,即“应付工资”。此时的“应付工资”核算范围和口径与统计上的“工资总额”基本一致。但存在企业核算工资成本口径过小,不能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工资性的成本支出,导致企业在确定产品售价时,低估了人力成本的因素。特别是出口企业的产品定价,没有全面考虑人力成本的各项支出,如福利性、非货币性的实物性支出,致使产品定价偏低,引发进口国的低价倾销投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企业会计核算有关职工薪酬的确认范围和计量方法。2014年1月,财政部又重新修订了该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核算要求。
使用范围
从会计准则的规定来分析,“职工薪酬”所包含的人员范围和项目范围要远远超过“工资总额”的范围。例如,“职工薪酬”不仅包括向本企业职工支付的各项薪酬,还包括企业为个人缴纳的各项社保金、企业提供的食宿等,但却不在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可以说,“职工薪酬”囊括了企业为员工甚至关系利益人支付的所有支出。
适用主体
是单位主体向其成员实际支付的全部劳动报酬、福利或为其成员而实际支付或发生的各项支出,也不论劳动报酬的列支渠道。但“职工薪酬”只是在企业单位(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职工薪酬”的核算。
5、工资薪金总额(企业所得税方面)
概念范畴
“工资薪金总额”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的概念范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总额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和误餐补贴也应作为工资薪金总额。
但下列支出不作为工资薪金总额:
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
根据国家或省政府的规定为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性缴款;
在职工福利费中支付的各项福利支出(包括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探亲路费等);
各项劳动保护支出;
独生子女补助;
纳税人负担的各项社保金;
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属于工资薪金总额的项目。
法律依据
在2008年前,“工资薪金总额”称为“工资薪金支出”,也叫“计税工资”,即对企业的工资薪金总额采取限额列支的办法,具体规定是:内资非国有企业按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作为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限额;国有企业采取税利挂钩的以企业主管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与实现税利增减比例浮动管理方式:“三资”企业没有限额要求;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以上级单位核定的工资总额为准。
2008年以后,我国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支出”改为“工资薪金总额”,取消了内资非国有企业按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作为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限额管理,其他管理要求依然实行。但对不实行限额管理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总额,增加了支出合理性与真实性的要求。
使用范围
“工资薪金总额”还是企业按比例计算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基数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其中第(四)条的规定是首次提出的要求,彰显刚性管理的特征。从企业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总额”的规定来看,如果是采取非限额管理的方式,与国家统计局对“工资总额”的规定基本相同。
适用主体
是单位主体向其成员支付的在成本费用列支的全部劳动报酬;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单位才涉及“工资薪金总额”的问题,而不是所有单位。“工资总额”与“工资、薪金支出”的涵盖项目略有差异。例如,误餐补助不属于“工资总额”的范围,误餐补贴则包括在企业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总额”中。
6、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方面)
概念范畴
“工资薪金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法的概念范畴,是公民个人取得收入的一个税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明确“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但下列收入不计入工资薪金所得:
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等。
一般来说,属于单位“工资薪金总额”的项目也应属于单位雇员“工资薪金所得”的项目,但不属于单位“工资薪金支出”的项目也可能属于单位雇员“工资薪金所得”的项目。例如1,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问题。
法律依据
根据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工资薪金总额,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即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不计入“工资薪金总额”,但要计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例如2,按照财政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标准领取的误餐补助包括在“工资薪金总额”中,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如果是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助、津贴就须计入“工资薪金所得”。
使用范围
“工资薪金总额”还是企业按比例计算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基数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其中第(四)条的规定是首次提出的要求,彰显刚性管理的特征。从企业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总额”的规定来看,如果是采取非限额管理的方式,与国家统计局对“工资总额”的规定基本相同。
适用主体
是雇员主体的收入(所得)概念,而不是单位主体的支出概念。但又由于单位必须履行为本单位员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法定义务,要求单位要争取掌握理解“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
PS.额外小知识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及“工资薪金所得”之间的联系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及“工资薪金所得”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互相之间的交集还是很多。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不存在各自的特殊性差异,它们之间会经常发生重合,这也是四者之间容易混淆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工资总额”、“工资薪金总额”及“工资薪金所得”三者之间的重合度较高。例如,如果单位的“工资总额”都是在成本费用列支的,那么,“工资总额”可能等同于“工资薪金总额”。另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为便于考核管理,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需同时使用“工资薪金总额”、“工资总额”这两个概念,而不仅仅是“工资薪金总额”的概念。同样,很多情况下,单位的“工资薪金总额”可能等同于雇员的“工资薪金所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资总额”、“工资薪金总额”与“工资薪金所得”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来说,要分别不同的范畴和用途使用统计概念范畴的“工资总额”、企业会计准则概念范畴的“职工薪酬”、企业所得税法概念范畴的“工资薪金总额”和个人所得税法概念范畴的“工资薪金所得”,否则会出现原则性错误,甚至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7、个人所得税
概念范畴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我们有中国国籍的个人需要缴纳,公历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纳税年度,每个税种纳税年度都不是完全一致,但是基本都是指1月1日到12月31日,这些细节法规里多会有明确写出来就是为了防止有歧义)在国内居住累计超过183天也就是半年的人都需要对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缴纳个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
使用范围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常务委员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