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那个“小破球”,终于回来了。
带着全新的前传故事,和升级的特效——出终极预告的时候,我已经掩饰不住激动。
试映后首波口碑出炉,更肯定,春节档它绝对要炸——
先来两个大场面解解馋——
太空电梯空战。
在被破坏分子劫持的太空电梯中,乘客被暴徒劫持,当电梯到达方舟空间站时被无人机控制引爆,空间站顿时陷入危机。
长空中,机群空战,遮天蔽日。
战斗机与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闪转腾挪,相互攻击间,各种飞行器被击中后冒着黑烟和火光坠落。
俯视全景镜头下,燃烧大火向下坠落的空间站徐徐压向地面,科幻感和视觉压迫感拉满。
接着镜头一转,转为地球的仰视镜头,爆炸的碎片从空中划过,上一秒钟那些直射云霄的烟火,变成了点点幽光。
地球上的人们远远眺望着这场天空之战。也仿佛看着我们生存的星球,命运正在急剧转折。
又一个大场面。
太空残骸散落向地球袭来,燃起火球、掀起巨浪。
大海呼啸,地球刹车引发多地潮汐,前来疏散平民的军士大喊一声:跑。
顿时洪水决堤、巨浪滔天,灾难接踵而至,场景壮观又残酷。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曾经代表团圆的月亮,如今成为危机源头,此时的地球,各种灾难层出不穷,陨石砸向自由女神像,滔天洪水淹没陆地,大楼倒塌,到处一片哀嚎和火海……
一连串特效镜头在窒息一般的冲击感中结束,片段只有十多秒,却让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样的震撼太小破球。当之无愧,科幻大片。
《流浪地球2》,无疑是4年来影迷最期待的华语大片之一。
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彻彻底底的中国制造。
尤其是,4年前的《流浪地球》,被誉为推开了国产科幻的大门。
对于第二部,影迷期待里也隐含一丝忐忑:小破球信得过,但观众的期待值早就不一样了,撑得住吗?
试映开启后,我的心,彻底放下来了。
看预售,影片初一票房预售第一,预售总票房破亿。
看评价,首波口碑出炉,留言彻底打消疑虑:从特效质量到影片内核,样样出彩。
还有人简单一句话,就是比第一部还要好看。
在我看来,两个字:升级。
独特且宏大的国产科幻世界观,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精进震撼的视觉奇观,乃至故事氛围与情感,价值观与内核层面,相较前作都呈现出了完整的提升。
换句话说,这部由郭帆导演,刘慈欣监制,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领衔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的《流浪地球2》,第一部打动人的地方,都有,而且完成度比第一部更高。
看着观众好评声一片,我才终于明白了这场国产科幻好戏的戏点在哪儿。
相对于摆在面前的考验,《流浪地球2》里,真正承载着的,是郭帆带领的剧组和国产科幻向工业化迈进的——义无反顾。
4年再磨一剑,国产科幻播下的种子,发出芽了。
而影片手握的三张王牌,也是时候摊开看明白了。
第一张王牌:世界观构建更宏大,科学家把关细节,故事高潮迭起,全无尿点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尝试为国产科幻播种,那《流浪地球2》则是在继续前进。
小破球之前,中国没有人拍成过这么大体量的科幻电影。
但第一部不但拍出来了,而且取得了国产科幻片前所未有的成功。
第二部怎么拍?拍什么?
《流浪地球2》的故事围绕前作展开,讲述了从太阳危机被确认,到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太阳持续膨胀,即将吞没地球,地球一次次被自然灾难折腾得体无完肤,人类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天灾只是故事的初始设定。
当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万座行星发动机正在建造中,在怀疑、冲突与抗争之中,人类必须在末日危机面前,找到通向未来的路。
主线故事,呼之欲出:全人类一起拯救家园。
在这个讲故事的过程中,电影为观众展现了更加独特且宏大的世界观。
从小细节,到主线剧情,都憋着下一盘大棋:尊重科学,让科幻大片的视觉体系拥有坚固的科学逻辑支撑。
让硬科幻,够硬。
为此,第二部请来了中科院的顾问团队为电影把关,准备长达十几万字的世界观梳理。
太空电梯、推开月球、数字生命等科幻概念,都有细致的科学理念做支撑。
这些细节,普通观众不一定都注意到,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影片的科幻含金量。
而且电影中其实晦涩的科学术语,复杂的名词概念很少,完全不会成为在观看影片时深入故事的阻碍。
影片提前观影也邀请到了一批特殊观众,包括中国资深的航天专家、中科院研究员、物理学家。郭帆导演还特别感谢了科学家群体:“科学工作者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脊梁!”
不仅如此,影片和前作的关联性还体现在人工智能MOSS上,作为《流浪地球》中已知的角色,MOSS仿若“先知”般把地球与人类在未来遭受的重大危机一一预告。
一片残垣中,正如MOSS所言:“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这样的影片格局,无疑够厚重。
但格局宏大不等于故事内容会晦涩,而是情节的推进上显得更加紧凑。
首批观众的共同观感是:《流浪地球2》转场快,全片173分钟看下来一气呵成,全无尿点。
还有人提醒:千万别走神或出去,会影响观影体验。
这正是属于科幻大片的“酸爽”,也是我们喜爱的科幻片特质。
在提前观影时吴京还提到一件事:电影的时长可能会比较长,其实郭帆导演曾经想过分为上下两部,但是他还是想让观众得到最大的满足,其实这次大家等于看了两场电影。
除了主创的良心和态度,我想这更是脱胎于影片坚决的设定——一场国产的科幻史诗。
在科幻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科学的理性与人的感性、宇宙的冰冷与人类的希望之间,与时代的普通人,同气连枝。
味道对了。
第二张王牌:吴京再演刘培强,刘德华的角色张力十足,预告片表演质感震撼到我了但在《流浪地球2》在硬核的设定和视觉之下,内核又是非常柔软的。到底什么让人类面对危机,奋力一搏?
《流浪地球2》给出的理由,非常中国——家庭。
这也是影片最动人的地方。
科幻大片,不代表就没了人的面目。
相反,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才是科幻真正的归途。
就像导演郭帆坚持的:“电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人和情感”。
从《流浪地球2》预告片就能看出,影片有两个重要角色: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与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
可以说吴京和刘德华这俩名字一出,定海神针x2。
刘培强一出场,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
眼神坚定,硬汉模样,但面对宇航员面试中面试官刻意的考验,站在那依然会手足无措。
这一部讲述的是刘培强选拔为宇航员之前所发生的故事。
他的老婆韩朵朵生病,刘培强和病床上的妻子坐在窗前,看着天空中的一轮弯月的情景,温暖又令人动容。
但这一刻有多暖,刘培强的抉择就有多让人唏嘘。
当他决心踏上太空之旅,眼神中满是坚毅,不用过多的表情转换,一个眼神就足够。
家庭情感,是刘培强心中的支柱,也是平凡英雄的归途。
如果说刘培强的底色是为人类奋力一战的理想主义,那么图恒宇的底色就是普通人的亲情执念。
刘德华饰演的这位科学家,车祸失去了女儿,
预告片中一场和女儿丫丫的视频对话戏,一句“爸爸好想好想你啊。”一下就把14年的思念在人身上的刻痕撩开来。
从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到为了延续女儿的“生命”不顾一切的父亲,刘德华的表演不是瞬间跳跃,而是一层一层地细腻递进人物的内心裂变。
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神情憔悴,预告中一句“丫丫的生命只有两分钟,我要给她完整的一生”,那无声的眺望,精准地诠释了父亲的人性纠结瞬间。
而当他身在囚禁中,却一刻不停地进行计算推演,一束光照进来,这一幕,充满唏嘘悲凉,但又仿佛看到希望升腾的氛围张力。作为特别演出的刘德华,这次的演技发挥,绝了。
这些柔软动人的中国式情感,也构成了《流浪地球2》的温度。情感,或许是人类最迷人的软肋,也是最坚强的铠甲。
我们中国人就是,无论面临怎样的绝境,只要有家人陪伴、有守护家人的信念,再难也能顺着逆境走下去。
能演的岂止吴京刘德华。
所有的演员,共同钩织出了鲜活又有张力的人物群像。
单就李雪健来说,他饰演的周喆直,每每出场不怒自威,压场感十足。
当会场陷入骚动,周围人左右张望,李雪健则处之泰然,神色自若。
预告中李雪健有一段铿锵有力的演讲台词,“一万五千年前,一根愈合的人类股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一万五千年后,当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的团结与勇气将延续文明的火种”。“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据说拍摄时片场无论国内外的演员,都自发性站起来鼓掌。
还有沙溢饰演的刘培强师傅张鹏,整装待发眼神毫不畏惧。
宁理饰演的科学家马兆望向长空若有所思。
王智饰演的刘启母亲韩朵朵穿戴机械臂,在爆炸现场神情坚定绝不退缩。
朱颜曼滋饰演的周喆直助理郝晓晞噙满泪水却目光坚毅。
173分钟的片长,给了几个主要角色留足成长空间。
就像刘德华说的:“曾经我对科幻片不是那么热衷,因为我觉得它“冷”,但是没想到《流浪地球2》与前作竟是这样的温暖的,从全人类团结一致拯救我们的家园,到每个个体为了家人拼尽一切的守护,都让我们的科幻电影充满了温度。”
他们都是普通人,危难之前,是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成为英雄。
影片不忘展现的是让普通人能够设身处地的忧虑和困境。
该如何破局?还是因为平凡。
平凡的中国人没有英雄的自带光环,却用最自然的举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英雄。
这才是《流浪地球2》真正的终点——路,是要靠所有人一起走出来的。
所有人通向求生的出口。就叫家。
第三章王牌:特效更加震撼,四年前的小破球,又长大了国产科幻,当然难。
既“烧钱”,又“烧脑”。
但《流浪地球2》之所以能扛起国产科幻的大旗,就在于硬核。
越难拍,越要让细节落地。
硬科幻的故事基础之上,是地球末日的种种视觉奇观。从已经放出的预告到首映观众口碑都能看出,第二部的特效水平还在提升。
说一组数字吧:制作层面别的不说,单是置景面积就翻了10倍。
《流浪地球》时置景面积大概在10万延展平米,而到了《流浪地球2》,接近100万平米,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100平米,这意味着《流浪地球2》的总搭景面积超过100个足球场。
不同于好莱坞拥有已臻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中国电影在科幻领域的特效制作水准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令人惊喜的是,《流浪地球2》的特效场面,完全不像一个新手之作。
单拎太空电梯来说。
一镜到底的镜头下,横贯天地的「太空电梯」,以气势磅礴之姿扶摇直上,直接拉到9万公里之外的太空站,真的是无比壮观!
但恢宏严谨的科学设定,大片质感的特效镜头以及丰富充沛的细节背后,是制作团队呕心沥血的投入。
据主创透露,为了做出太空电梯,一共分了三步,每一步都十分困难,挑战很大。
第一难,是画原型图。
因为细节太多,概念设计就花费了很多时间。
而且因为量太大,郭帆导演和全体主创又是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让太空电梯差点“难产”。
第二难,是拍摄。
原本郭帆导演认为,太空电梯是个大的场景,可以当做房子去拍,但最后实拍发现并非如此。
最后在庞大的场景中,底下铺满了弹簧和电机,就为了模拟太空电梯发射那一瞬间震动的感觉。
又在不同的节点位置,设置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
第三难,是让科幻合理。
虽然是科幻片的设置,但它也要符合科学原理以及各种科学规律,最后制作人员从阿西莫夫的小说得到灵感,设计了冰盾这个概念。
通过在太空中瞬间结冰,然后摩擦生热,让整个设置合理化。
这样的用心下,影片的特效场景,当真令人慨叹:
末日危机下危机重重的地球,充满末日气息;
月球表面以及大爆炸,颇具科幻灾难片画风;
遥在天际的方舟太空站,恢弘壮美无比;
人类应对危机中意外状况频发,让情势更加紧迫;凝聚全人类希望的行动,绝对叫你心跳到嗓子眼。
影片从前期世界观铺展,到危机爆发,特效场景一个比一个紧张刺激,始终紧紧抓牢观众的神经,毫无尿点。
更关键的是,特效打造的末日场景和科学理念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扎实可信的科幻感。
剧组孤注一掷的执着成就了电影,而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也是中国电影未来工业化的方向,更让大家看到国产科幻片的未来。
就像吴京说的:“如此大的信息量,7万多字的剧本,20多万字的编年体,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能够交代清楚并且提炼出最精彩的东西,也是一件很庞大且细致的工作。我觉得要向所有片场1000多名工作人员致敬。”
到最后,这样的用心,让影片既有磅礴宏大的史诗感,同时也涌动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悲壮。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有那么多题材可以选择,为什么要在「科幻」上死磕。
但科幻的意义是什么?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曾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
科幻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着眼点在于「人类命运」。
所有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情节中,人类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在思考——
在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如何应对必将到来的危机?而我们的文明,又终将走向何方。
所以《流浪地球2》最「硬核」之处, 其实是从浩瀚宇宙中发出的中国人的未来之音。
也因为如此,电影才更加独特,电影中,中国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眷恋,对亲人家庭的爱,通过影像无限放大。
哪怕地球地动山摇,中国人依然带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这场漫长的地球流浪之旅,其实就像国产科幻片的前路一样。
要一步步的探索,用电影反哺着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做技术探索,做人才储备,做经验积累。
但对于当下,这些都需要,都值得。
因为这些路,总得有人去走。
正如影片说的,希望是航行的终点。咱中国人做事情,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流浪地球》里,藏着国产科幻崛起的种子。现在,种子发芽,小破球长大。
因为咱们的科幻电影,要靠主创和观众一起成就。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