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幻想过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主角,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呢?
小学和朋友们在校园追逐玩生化模式幻想着自己是救世主;初中班上心仪的少女必定也在心里暗恋着自己;高中月考成绩单总该在某个清晨出现奇迹般的反转;大学幻想一觉醒来后写的文章在能成为爆款;工作时更是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够被领导赏识,做个成功的项目,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幻想在成年后被贴上"幼稚"的标签,锁进名为现实的保险柜。
童年幻想的可爱之处,在于其浑然天成的行动力。我曾认真在沙坑里堆砌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堡,用蜡笔在墙壁上自由画着火柴人,把路边的树枝当作锋利的圣剑砍向草丛,将扫帚当成哈利波特的飞天扫帚。
这种原始的生命力在青春期遭遇第一次打击,当家长大声斥责我的乱写乱画以及搞得自己一身泥,当全班哄笑着围观某个男生表演"火影忍者"的招式,当精心准备的告白信被扔进垃圾桶,幻想开始从公共空间退守到意识深处。
和梦想不同,幻想意味着异想天开和不劳而获。成年人的世界有个潜规则:你可以偷偷做梦,但要是表露出来,就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话。

成年社会的规训带来的是更彻底的祛魅。
职场生存法则第一条就是戒除不切实际的想象,向领导汇报的PPT里要的是数据ROI,而容不下天马行空的创意。地铁玻璃倒影中那个幻想自己改变世界的青年,转眼就被身后的人潮推向前方拥挤的车厢。对喜欢的女孩子就算再心动,也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条件是不是配得上人家。
但在社交平台上,当代年轻人却发明了独特的幻想代偿机制。
“小曾记”双手抱头诉说着家国情怀;“竹林游戏解说”和十八个女朋友每天约会;“枭尾鸡”用实力派社牛表演演绎着爽文人生……

"空气表演艺术家"在各自的时空中演绎着网友们看来的乐子。但这些刻意粗糙的表演本质是防御机制,当幻想被主动降格为荒诞喜剧,就能消解被他人嘲弄的风险。就像古代宫廷弄臣用滑稽外衣包裹真知灼见,现代打工人用夸张演技掩护内心残存的希望。
但你觉得实在没有勇气看下去这些人的“社死”行为,那么恭喜你。因为越是清醒认知现实的人,越要为残留的幻想支付羞耻感。
而游戏,则让我们不用再遮遮掩掩,终于寻求到了一个终极庇护所。
游戏世界完美调和了现实与幻想:在《塞尔达传说》里,解开每个神庙谜题后都会奖励一个宝箱;《星露谷物语》中播种的每颗种子都会带来确定回报;《艾尔登法环》允许玩家用无数次死亡兑换最终的胜利。

游戏设计师深谙付出——回报机制。RPG游戏中的经验值系统精准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万小时定律",却将反馈周期压缩到以分钟计;开放世界游戏里的每个NPC都在重复"你是大救星!"的话语;就连放置类游戏都在模拟"不劳而获"的快感。游戏的设计哲学用即时正反馈构建出比现实更积极的理想状态。
这种"可控奇迹"遵循着程序正义,既符合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又满足我们渴求实现价值的本能。
当我们操控角色斩灭最终BOSS时,完成的不仅是游戏叙事,更是对现实挫败的象征性征服。
那个在会议室被否决方案的青年,可能在《文明》里建立起横跨大陆的帝国;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上班族,登录《我的世界》就变成了创世神。这些数字化的白日梦不是逃避,而是保持精神完整的必要仪式——在游戏这个由机器运行起来的世界中,或许藏着所有平行宇宙的可能。

在黑夜时分的小屋里,无数显示屏亮起各色游戏界面。这些被微光映照着的玩家明白,幻想并不是幼稚,而是一种精神治愈。
我们比谁都清楚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则,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定期返回那个可以合法做梦的应许之地——在那里,每个普通人都有权做四小时的世界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