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完没看懂,琢磨了一夜,又看了一些道友的理解,认为是讲善恶一念之间。我倒觉得,有这一方面,但应该不是主要。
木偶剧只在最后出现标志性的三弦,以及灵吉菩萨的说辞,对象是孙悟空。
“人也,兽也,佛也,妖也,众生自有根器,持优劣为次第,乱来不得,你说,对么?”
这句话是一句反问,暂且还不知灵吉的的态度,也不知大圣是什么态度。所以我也不敢乱站队,只从故事和第二回的发展来看,有一定道理。
木偶剧中看似善恶一念之间,但其实忽视了书生喝白狐这俩经典意向。志怪小说中,书生与女鬼,女妖精,女菩萨的爱恨情仇是经典套路。木偶剧中书生救白狐,却偏偏做起了和白狐的春梦,直到最后春梦变噩梦,书生才惊醒,转而动手除掉了白狐。所以,从书生白狐经典套路这个意向出发,就不是什么善恶一念之间,而是因果,以及根器。
木偶剧名为聋,说了不听也是聋,根器的名字叫耳听怒。不听,则不怒。不救,则无因果。
木偶剧是第二回的收尾,某种程度来说,应该与第二回的发展相映射,有人说第二回出场的人大多都是善恶一念之间,其实不然。第二回,主打的其实是一个因果报应。
无论是黄风大王所在位置对面的葫芦老头,还是收尾的旁白音中都说,“沾染了因果,就是菩萨也逃不过”。
四渎龙神是,灵吉菩萨也是,更何况黄风岭、斯哈哩国?
斯哈哩国原本西游记中只是八戒的一个随口一说,在黑猴中给他加了点戏,说是日落之国,太阳坠入西海,会有潮沸之声,会对小孩不利,于是佛祖给了一面鼓来应对,斯哈哩国举国上下因而信佛。但随着信佛的越来越多,国王反倒觉得信他的人少了,便又灭佛。于是来了一只背着佛头的妖怪,似乎明摆着告诉你,佛祖要报复你。幸好,来了“正义”黄风大王,除了那妖怪,于是斯哈哩国又开始供奉起了黄风大王,甚至给了鼠妖体面,让人妖同处。
有人说灵吉菩萨坏啊,就因为凡人不信他,他就派妖怪去做乱,也有人说彼时的黄风大王多善良,为民请命。
但若是仔细想想,这不过是因果报应罢了。
斯哈哩国受海沸之声困扰,伤的是幼儿,乃是国本,得了佛祖所赐落日鼓,于是成了黄金之国,日渐繁荣。但转头,国王只因他一人之不满,便令全国捣毁寺庙,驱逐信众。
一般来讲,这叫忘恩负义。
虫怪受鼓声而来,为祸斯哈哩国,是不地道,但若是因此而认定灵吉菩萨是坏,那一般管这种叫欺负老实人。
好人就得被枪指着么?
再说黄风怪,这厮本是偷油吃的老鼠,佛祖未怪罪于他,让灵吉菩萨将他放归。那么,黑猴有没有改掉这段设定呢?不得而知,因而从此角度出发,黄风怪来斯哈哩国解决虫怪,有没有灵吉菩萨故意为之呢?
不得而知,只知道黄风大王干掉虫怪之后,那沙国王转头开始封黄风大王为国师,又开始下令敬鼠。先是灭佛,后又敬妖,哪怕是大儿子因此疯了,三儿子因此跑了,杀了大半朝臣,还打杀了国子监学生。可以说,沙国王是整个第二回最恶劣的一个角色,没有之一。
斯哈哩国,人妖同处,乱了次第,最终人都变成了鼠。
而黄风怪随后又来到黄风岭。
又是佛头,可以说,在这一回里,根器原本佛教用于具象化了佛头这一种东西。没有那个根器,而强行去占有的,都成了祸患。
最终,在那黄风岭,无头的灵吉菩萨唱词中评价,猫鼠同台,人妖同处,父弃子,子弑父,真真一个乱了次第,乱作一团。无论是虎先锋一家,还是定风庄,斯哈哩国,都困在这因果报应中。
所以,为何书生和白狐故事走向反了套路,就是这个理。
沾了因果,乱了次第,就是菩萨也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