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懂
声明: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老猫和一修
朋友,你听说过“乌龟对对碰”吗?
看到这标题你可能会一脸懵逼,这啥玩意?开心消消乐的新玩法?
第一次从朋友那听到这个的时候,我也是懵逼的。
看了下具体的实物才知道,这玩意不就是以前小学门口小卖店里再普通不过的夜光小玩具吗(哭笑),不过我转头一想,我这位异性朋友平时也没少买稀奇古怪的玩意,估计这次又是心血来潮搞了一堆可能完全用不上的东西(这些乌龟大军花了她二百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去抖音直播间搜搜看吧,抽象归抽象,但咱一码归一码,这直播看着确实有点上头和解压。
所谓的乌龟对对碰本质上就是一种卖盲盒的玩法,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在直播间随意下单想开的数量(不同直播间价格可能会略有不同),同时还要选择一种颜色作为“许愿色”,成功下单之后,就可以等待主播拆包了。
在具体的规则上跟消消乐有点类似,屏幕中央摆放的是一张九宫格的白纸,主播在接到单后会当场拆包,并会按照数字顺序依次将龟龟摆放在九宫格上,根据最终结果,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加拆:
拆到许愿色,加拆一包;九宫格内出现两个相同的颜色,即为对碰,加拆一包;横竖斜出现相同颜色,即为三连,加拆五包;出现九种不同颜色,即为全家福,加拆五包;九宫格内全被碰掉,即为清台,加拆八包。什么时候没有可碰的颜色什么时候停止。
就是这么简单的玩法,要不了几分钟就会迷失在主播的一声声“一碰、两碰,恭喜老板”和魔性的拍铃声中。而原本只是想看乐子的观众,在直播间气氛的带动下,也产生了想要亲自试一试的想法,正是在这样的雪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观众都加入其中,庞大的需求量甚至都让直播间多次出现库存供不应求的状况。
更离谱的是,就连巴黎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都难以抵抗乌龟对对碰的魔性,备战期间她曾多次在直播间下单乌龟,搞得主播都连忙劝其理性消费。
而全红婵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互联网上晒出自己的乌龟大军,坐实了“乌龟女王”的称号。
那么有关乌龟对对碰爆火这件事就先说到这,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为什么这种直播形式会如此上头?
其实解释起来也很容易,对于传统的盲盒商品,顾客们更在乎的是能否开出自己想要的商品,这本质上是一种对商品本身质量和价值的渴望。而对对碰这个玩法则是另辟蹊径,通过一些简单的小规则将顾客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不断膨胀的数量上,此时只需要再加点互动,顾客的情绪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带动起来。
这种开盲盒的形式正在被应用到更多商品中,像是纸巾、文具、零食等都有其对应的“对对碰”盲盒,根据商品属性的不同,对应的玩法和规则也会进行对应的修改。
比如在对对碰之前,还曾火过一种名为“挖挖乐”的玩法,所有商品都会埋在沙子或小珠子中,只要挖到了特定的东西就可以再挖一勺,在大体规则上它和对对碰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了看着对对碰玩法如此火爆,很多厂商也是发挥了传统艺能,火速在微信小程序的游戏中加入了同款玩法,但是真要说这个小游戏和看直播哪个更有爽点,我想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去多瞅两眼直播,毕竟微信小程序嘛,大家懂得都懂,想要抽更多的包就得看更多的广告,而且实际玩起来,感觉概率也没有现实中的高,更主要的是这些小游戏只能学到表面,它没法提供我上面提到的直播间气氛所带来的情绪价值。
虽然聊了这么多,但我猜从我开始介绍“盲盒乌龟”规则的时候开始,你的脑袋里就已经开始响警报,并且想在评论区给我科普反诈APP了。
没错,其实这也是我想说的。
这种概率性游戏,本质上依旧是利用了人们的“赌徒心理”,就像前段时间央视报道过的一个新闻,小学生为了抽《小马宝莉》的卡牌盲盒,半年内就花掉了家长快十万块钱。
成年人也会在泡泡玛特身上花费百万,就是为了集齐一套想要的系列。
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告诉我们,盲盒对人的诱惑力是不分年龄的。
而看回“盲盒乌龟”,其实上它的消费可真不能算是“图一乐”,看起来一次下单“最低消费”仅为19.9元(其实也不低了,这可以是我一顿午餐的钱),但最高一次“抽卡”可以花掉一百块钱,稍微上头一下,大几千在直播间烟消云散,换来一堆廉价义乌小乌龟,这其实才是许多人正在经历的。就像我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除了到货当天发了个朋友圈,之后也没见还有什么用了。
甚至于在“保值”这一块,盲盒有些是真能全套出手折现的,而“乌龟”这种无品牌光环的廉价商品嘛……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过的话,你会发现抖音上所有的“对对碰”直播间都会标注“未成年人禁止购买”,但我们都知道这就跟香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起不到一个实质性的约束作用。
拿全红婵来说,你可以说她拿了奥运冠军不差这点钱,但你不可否认的是,她今年才17岁,仍然是一个心智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我并不是说不想让她去买这些东西,只是希望她的家人,她的教练以及她身边的队友能对她有一个正向的引导。
虽然有点啰嗦,但是咱们还是要秉承着客观的态度说一句:合理消费,切勿上头,以及,管好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