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参考:
《造访现当代艺术:蓬皮杜藏品中的伟大杰作》-蓬皮杜艺术中心
《超现实主义》-西蒙·威尔逊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马修·盖尔
《超现实主义宣言》-安德烈·布勒东
《人类之子》1963
[雷尼·弗朗索瓦·吉兰·马格利特]
(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
(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
该怎么形容雷尼呢?这位超现实主义领域的艺术大拿是独特的,相比于达利那充满梦幻的抽象形态和米罗那似儿童涂鸦般的画作,雷尼的画是将现实的日常以超现实状态展现出来的创作,他并不倾向于自我剖析,而是把自己的创作当成一种哲学论辩的舞台。
1898年,雷尼出生于比利时的埃诺省莱西纳市,他的父亲是裁缝,母亲是一位销售员,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堪堪稳定。
1912年,他的母亲跳河自尽,14岁的雷尼站在一旁亲眼目睹这一切,但原因至今不明。当母亲的浮尸漂在河中被打捞出来时,马格利特看到母亲的脸庞被衣衫遮蔽,这个场景带给了他巨大的心理冲击,在马格利特的画作中,人脸总是被不相干的物品遮蔽或取代,令人产生疑团。
就像他自己所说:
“我们看到的东西总是互相遮蔽,而我们又总想知道被挡住的是什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什么被挡住了,什么没有被挡住的问题…而是一个被挡住的和没被挡住的之间可见性差异的问题。”
《戴圆顶礼帽的男人》1964
他青年时在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就学两年,1918年毕业后曾在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
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好是现代艺术萌生阶段。艺术发生巨大变革,抛弃了传统意义的写实风格,表现开始体现在艺术家个性观念及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众多艺术流派。
艺术家们对表现形式的积极探索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因此,雷尼早期受到了立体派、未来派及纯粹主义的综合影响。
他在1927~1930年居住在巴黎,此后一直住在布鲁塞尔。在1925年的时候,他深受基里科的影响,因此放弃自己早期的风格。他将突兀,不合理的物体并列,同时营造一种安静,近似恍惚的气氛,借此表达他对神秘世界的感觉。
移居巴黎期间期间,他认识了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运动领袖),并加入了超现实主义者的行列,大量的创造出具有神秘语意的迷人画作,同时也为许多时装海报或乐谱封面进行商业平面设计。
也因此,比起那些活着时穷困潦倒的画家们来说,雷尼在广告业十分成功,起码可以说的是小康级别的生活。1930年代,他与弟弟保罗共同经营一间名为Studio Dongo的广告公司,制作海报、音乐专辑封面和广告图案等,1950年代已在国际艺坛与商业领域声名鹊起。
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死寂的安静,表达的观点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
《恋人Ⅰ》1928
《恋人Ⅱ》1928
时间倒退一些,自1920年代起,马格利特开始探索文字和声音与概念和物品间的随机关系。他是最早开始探究标志与意符概念的艺术家之一,一部分画作更探索认知的主题。
将这种主题推向极限的便是他在1929年所创作的让他名声在外的画作《形象的叛逆》,他画了一个极其普通的烟斗,却在烟斗下方书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他画一个烟斗,却告诉诸位这不是烟斗。
它是烟斗吗?是的。但它可以被使用吗?不能。那这个烟斗到底是不是烟斗呢?如是。
还有《错误的镜子》也是可以体现这一概念的作品,它直接质疑了我们的经验认知——“眼见为实”。借由眼睛这一身体器官,我们得以观察这个世界,殊不知眼睛的科学工作原理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反射,它是未经任何加工的、原始赤裸的再现。
《形象的叛逆》1929
《错误的镜子》1929
《禁止复制》1937
在《禁止复制》中,马格利特画出现实中反映真实的镜子,却剥夺了它原本的功能,并以一模一样的男人背影与相互对置的书本产生角力,增加画面的吊诡气氛,加剧人们对“眼睛的功能”产生的不信任感。
对他来说,寻找象征意义的人们,未能把握物象中固有的诗意和神秘感。毫无疑问,他们感受到了神秘感,但他们竭力想摆脱这种神秘感。他们惧怕它。通过询问“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表达出一个愿望: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有人不拒绝这种神秘感,他一定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所以雷尼追索着另外的东西。
他用自己的语言来发问,来表示对眼见事物的质疑,我所见是否为真?我所见所是为何?这现象与实在的矛盾点让我们被引进玛格丽特的世界,思考他想让我们思考的东西,被带着思考,所见是否为真?
可见与不可见、可知与不可知、指代与被指代,这些意向在他的笔下幻化为“平凡”。
“平凡”是马格里特画作中的一个常见主题。他的艺术深深植根于生活的经验,以非凡图像表现日常之物,由此引领着观众进入到他新奇而丰富的想象空间。
《火梯》1933
《个人价值观》1952
苹果、鸡蛋、岩石、鸟儿、圆顶礼帽、雨伞、杯子、蓝天白云等等,都是他笔下常见的形象。再寻常的物件在他的笔下也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它们彻底颠覆了观众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赋予他们新的角度去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
这些画作当中,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来一瞬间,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独具一格的画风。
作品看似荒诞如梦,实则充满理性、秩序,借由日常元素的重组,探讨外部世界与内部意识深刻而隐晦的联系,达成那种安静与恍惚的状态。这状态细腻而完美,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的绘画基本上是以“写实”为基础。
《人类的处境》1933
就好比雷尼的《人类的处境》,当看到这幅画时,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是画架上的画准确地描绘了窗外被画作所掩盖的风景,窗外的风景是现实的,此画作是现实的再现。
然而,人们却永远无法知道,画作背后的风景是否真正与画作是一致的,因为人们无法看到真正的风景。在此之上,经过片刻的思考,人们便会恍然明白:窗外的风景也是画作——这幅画中的一部分,因此,它也是虚构的,它并不存在。在这幅画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真实的,都不属于现实。
但是,即使我们对此进行解读,但雷尼本人却一生拒绝所有想要揭开其作品内在含义的尝试。
“我没有任何要表达的!”他曾经如此大叫。“我只是寻找图像,并不断创造、再创造。含义对我来说没关系:重要的只有图像,那无法解释的神秘图像。因为我们生活中全部都是无法解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