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也翻車了?印度版《阿甘正傳》遭到抵制
阿米爾汗作為印度國寶級的明星,就連我們都對他非常熟悉,一部《三傻大鬧寶萊塢》徹底打響了他在全球的知名度,可以說阿米爾汗就是寶萊塢的代表人物,然而沒想到的是,他用了十年時間準備的電影,翻拍於好萊塢的影史經典《阿甘正傳》卻在印度遭到了抵制,外網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一落千丈,IMDB評分只有5.1,爛番茄新鮮度64%,5.6億盧比的票房還不足電影成本的四分之一,毫無疑問從哪方面來說,都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翻車。
為什麼被抵制
其實這部電影被抵制的原因非常簡單,很明顯就是極端宗教信仰的矛盾問題,這在阿米爾汗的電影中也不止說過一次了。只不過此次翻拍《阿甘正傳》的《阿辛正傳》在諷刺性上更加直白而已,由於阿米爾汗飾演的男主是一位錫克教信奉者,而錫克教原本就是建立在反對印度教的基礎上而形成的新式宗教,所以自幼就被母親剃頭來避免遭受來自其他宗教信仰者的傷害,而影片中也多次出現如摧毀巴布裡清真寺,孟買的恐怖襲擊等,因為宗教問題所發生的暴力事件和矛盾。
為此,片中阿辛的母親甚至每次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於宗教問題所引發的事件後都要告訴阿辛不要出門,而理由就是外面正在鬧瘧疾。以至於讓阿米爾汗藉助於角色之口說出瞭如”媽媽說,宗教是外面鬧瘧疾的元兇“這樣赤裸裸的臺詞,可想而知對於印度的極端宗教分子來說是多麼的效果拔群。並且更重要的是,電影還對原本《阿甘正傳》中的丹中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直接讓這部電影成為了眾矢之中。
原本丹中尉這個角色是阿甘的上司,到了阿米爾汗的電影裡,他成為了巴基斯坦的中尉,由於在戰亂中,救人的阿辛根本分不清敵我,就把他也帶回了自己軍營,同樣也失去了雙腿,自此之後也留在了印度,起初對阿辛是恨之入骨,後來卻和阿辛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這個角色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證明了因為宗教信仰而發生的矛盾和衝突,甚至是流血事件是多麼的可笑,可以說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對宗教矛盾的諷刺,成為了電影在印度遭受抵制的主要原因。
成功的本土化改編
阿米爾汗的《阿辛正傳》其實在本土化改編上還是做得不錯的,就像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宗教問題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好萊塢的《阿甘正傳》最大的意義,就是結合了美國曆史的發展進程,其中還涉及了不少大事件,如肯尼迪遇刺,水門事件和越南戰爭等等,藉助於這一樁樁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小人物的成長史詩。因此阿米爾汗同樣在電影里加入了甘地遇刺,藍星行動和卡吉爾戰爭等等,結合印度的發展歷程來打造一部屬於印度自己的《阿辛正傳》。
尤其是在女主的經歷方面,因為二者所處環境的不同,所以電影幾乎是為其全新塑造,原本《阿甘正傳》中的珍妮經歷了嬉皮士等諸多荒誕的時代,其實是結合了美國當時的時代背景,從觀感上來說,甚至會給人一種自甘墮落的感覺。而《阿辛正傳》則是藉助於女主這個角色揭露了寶萊塢的黑暗,例如成為黑勢力情婦,潛規則等等,同時還控訴了印度女性的家庭和社會地位,所有的一切不是女主的自甘墮落,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即時感。也展現了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女主也堅韌不拔,絕不低頭的反抗和獨立的精神。
東施效顰的結果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感覺奇怪,既然這部電影的本土化改編非常不錯,那麼為什麼外網的評價會這麼低呢?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阿米爾汗太過於四平八穩了。雖然這部電影是購買了版權,是真正意義上的翻拍,卻也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整部電影,無論是從劇情的框架,人物,甚至是鏡頭表現和畫面構圖,哪怕是轉場和劇情推進的方式,都和好萊塢的《阿甘正傳》一模一樣。
毫不誇張地說,許多場景無非就是換了演員和道具而已,至於其他方面根本就沒有什麼變化,哪怕是某些臺詞,為了要和《阿甘正傳》對應都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要知道《阿甘正傳》許多看似雞湯的臺詞,其實是和人物的心境,成長過程有莫大的聯繫的,這一點來說,阿米爾汗的《阿辛正傳》也有不錯的地方,就比如我們提到的把宗教比喻為瘧疾,可以說就是本土化改編,又不失原作精髓的典範。可與此同時,片中還存在大量的為了對應而對應,以至於顯得有些滑稽尷尬的臺詞。
例如《阿甘正傳》的經典臺詞,“媽媽說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一樣。阿米爾汗則換成了“我媽媽常說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便你肚子飽了,你的心也會渴望更多”。就會給人一種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的感覺,前後也不搭調,就是單純地為了強行對應,這也直接導致了阿米爾汗的《阿辛正傳》縱然是有不錯的本土化改編,可整部影片的觀感,就是逐幀對《阿甘正傳》的複製而已。在先有經典的情況下,這種做法無疑就是在東施效顰了。
這些因素也成為了《阿辛正傳》失敗的直接原因,但幸運的是,這部電影在豆瓣最起碼達到了7.4的成績,也算是不錯了。最後,不知道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的話希望能一鍵三連,感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好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