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規則演變小考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2-28 15:33:06 作者:貓毛卯茂 Language

遊戲這個東西從人類開始形成獨立的物種就伴隨著我們,其中湧現過很多棋類遊戲。但現在我們提到棋類遊戲,數量卻幾乎屈指可數。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動力,作為有一個遊戲,它的遊戲性得經得住推敲。這裡就對國際象棋的規則演變做一個小考,來看看這款成功的桌遊是如何從軍事模擬器,經過千年的優化,成為今天這個經典的益智活動的。

本源之爭

說到規則演變,無法迴避的一個話題就是現代國際象棋的發源。這個問題在西方不太常見,就是個東方傳來的東西嘛。反而在我國是個問題,因為中國有自己的象棋,而且因為文明歷史悠久,到底是中國傳給印度,還是印度自己有這個發明,成了我們關心的問題。
這裡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中國象棋以經緯作為行事方針,國際象棋則以棋子佔據自己的格子為思路,本身就是大相徑庭的文化。縱然恰圖蘭卡的走法非常像中國象棋,哪怕真的是借鑑了中國古象棋演變而來,那它傳出去的時候就已經是印度文化了。西方現在發展出來的現代國際象棋,印度也是高手。而我們繼續發展出來的中國象棋,有著自己的精妙,其實已經形同陌路。是不是本源,除非是有志於此的學者,作為愛好者自己能欣賞便好,順便還能介紹中國象棋。
印度的“恰圖蘭卡”這個遊戲採用8x8並有特殊標識的棋盤進行遊戲,棋子按照印度王公們的軍隊配置分為4個兵種,步兵,騎兵,戰象和戰車,再加上統御全軍的國王和宰相,形成了一種抽象的戰場模擬遊戲。《摩訶婆羅多》有詩句“四軍將士已安排”,是這4種棋子設計的佐證。而且還能進一步把水攪渾,恰圖蘭卡有一個變種玩兒法,“恰圖蘭加”,中文有譯稱“四方棋”,四位棋手各自持恰圖蘭卡一半的棋子至於自己的左下角開始進行多人遊戲。而且這個遊戲最初還用骰子,現在來看就是擴展玩兒法加新機制。

這幅地毯的邊上可見有一副八目棋棋盤,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恰圖蘭卡,圖中這副是後人製作的,可見棋盤中的X標誌,據信表示城堡,但在恰圖蘭卡中沒有意義。

另一種簡易復原

恰圖蘭加,沒有宰相,四位棋手各執一般軍隊

這幅地毯的邊上可見有一副八目棋棋盤,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恰圖蘭卡,圖中這副是後人製作的,可見棋盤中的X標誌,據信表示城堡,但在恰圖蘭卡中沒有意義。

另一種簡易復原

恰圖蘭加,沒有宰相,四位棋手各執一般軍隊

這幅地毯的邊上可見有一副八目棋棋盤,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1 / 4
恰圖蘭卡的棋盤其實是借來的,上面的特殊標識本來是給原本的遊戲準備的。強行類比的話恰圖蘭卡用的是別人的引擎,還沒用上全部功能。其原本是更加古老的棋類遊戲“八目棋”的棋盤,又稱“八道行成”或“六甲行成”。這個遊戲本身的規則已經不可考,很可能也有骰子,而且很可能有賭博性質,以至於釋迦摩尼他老人家直接說了出家僧眾不能玩兒這個(上座部巴利大藏經·律藏)。
在這個棋盤之上的棋子已經奠定了當今現代國際象棋的樣貌。前排8個兵,後排中心是國王和宰相,向外兩側對稱輻射出兩個戰象,兩個戰馬和兩個戰車。其中國王和宰相在各自棋手的面前國王居右,宰相居左。恰圖蘭卡規定棋子的移動方式等同於其攻擊方式,移動路徑上的對方棋子將被吃掉,進攻棋子佔據該格子,完成自己的回合。棋子不能攻擊己方的其他棋子。
國王作為統帥,可以向周圍八個方向中的任意一個移動一格。
宰相常伴國王左右,但自己並沒有人皇的尊貴,只能斜方向四角移動一格。
戰象在不同文獻中有不同的規則,大體有如下三種:
  1. 斜方向四角兩格前進,跳過第一格;
  2. 正方向四角兩格前進,跳過第一格;
  3. 斜方向四角一格前進,或,正前方一格前進。
戰馬能快速迂迴,正方向四角兩格前進之後向左右移動一格,成L型。
戰車更加高速,但轉向不便,正方向四角前進無數格。
兵則稍微複雜,行進時向前一格,攻擊時只能攻擊斜前方兩角。
兵在行進到對方底線時可以升變,不同文獻也有不同說法:
  1. 兵可以升變為宰相;
  2. 兵可以升變為其所在列對應的子力;
  3. 兵可以升變為任意之前失去的棋子。
遊戲以殺死對方國王或殲滅除國王外的其他戰力為最終目的。
恰圖蘭卡雖然是我們能從文字記載中最早找到的規則,但其中也已經有特殊規則。當其中一方無法利用任何規則行棋,或唯一可能的行棋可能導致自己國王被將軍,則無法行棋的一方得勝。
我們姑且管這個局面叫“固守取勝”,也就是說恰圖蘭卡唯一的和棋就是雙方因為子力不足談和。進攻方如果被防守方取巧形成特殊規則的態勢,則證明防守方更加聰明。真的是智力的比拼了。
為了配圖搜索 “印度 國王 首相”……嗯……沒毛病……

為了配圖搜索 “印度 國王 首相”……嗯……沒毛病……

直至此時,我們還能勉強說,恰圖蘭卡是一個戰場模擬器。比如戰象的第三種規則,體現出來的就是這種龐然大物轉向的遲緩。我專門提這個規則的擬態,想到的是之前重輕老師談到Jonathan Blow 的時候提到,後者認為遊戲不應有太多人工斧鑿的痕跡,而應當體現出最基礎的玩兒法原理,並用這個原理形成遊戲。
那如果這麼想來,恰圖蘭卡其實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兒。它模擬戰場用的是每個兵種最為基本的底層邏輯,並且簡化為直接的遊戲性。步兵在古代作戰的陣型通過直線前進和斜方向支持來體現,其他棋子在介紹規則的時候也提到了思路來源,提煉出來的規則簡單,唯一,而且足夠有趣。除了宰相之外,幾乎就沒有人工斧鑿的痕跡了。當然,和人家欽點的圍棋比我們這個還是俗了。但和這個遊戲之後發展的形態相比,這可能是Blow 最喜歡的版本了。

2.0波斯版本

人口的遷徙原因多種多樣,但其結果總是可以總結成幾點。對我們這個小話題來說,就是恰圖蘭卡輾轉進入中亞地區。很有趣的是,這幫印度人北上之後,給西方傳播了數學和象棋,給東方傳播了佛教。
恰圖蘭卡來到的第一站是波斯,並在波斯逗留許久。波斯人採用恰圖蘭卡的音譯來稱呼這個遊戲,中文稱呼為沙特蘭茲,或直接稱呼為波斯象棋。彼時恰逢伊斯蘭思想在中亞開始發展,直到波斯帝國伊斯蘭化之後,沙特蘭茲才開始繼續向西傳播。甚至在伊斯蘭對印度的征服活動中反傳給印度北部。這是後話。
波斯人對沙特蘭茲做了幾個遊戲性的規則改動。印度恰圖蘭卡時期,遊戲可以擊殺國王結束。有介於此,恰圖蘭卡經常以國王暴死結束。而波斯人的改良就是:
  1. 國王被攻擊時會被提醒,也就是現在的動詞“將軍”;
  2. 國王不能在自己的回合被攻擊,也就是不能進入被攻擊區域,或者因為其他棋子的離開讓自己被攻擊;
  3. 國王必須嘗試解決被攻擊局面。
就此,現代國際象棋的“將軍”概念出現了。遊戲目標中的擊殺國王也隨之變成使對方國王無法迴避攻擊,從而導致必死。即“將死”。現代國際象棋中Check Mate 這個直譯會怪怪的詞組便是由波斯語的 Shah Mat,國王死了而來。
波斯時代的對弈圖

波斯時代的對弈圖

殲滅除國王外的其他戰力仍然是該遊戲的另一種獲勝方式,這其中又有先被殲滅方的國王可以消滅對方國王外最後一個棋子為例外。大多數地區判這種情況為和棋,雙方全部光桿司令。但麥地那地區認為此局面中吃掉最後一個棋子一方獲勝。可能跟恰圖蘭卡固守取勝一樣,體現了後手勝出的老謀深算。以及因為將軍和將死概念的提出,固守取勝的機會也增加了。
針對國王的修改還沒完。恰圖蘭卡在印度,國王在中央兩格中居棋手右手邊,因此雙方的國王剛開始並不對臉,而是對著對方的宰相。波斯人則規定兩位棋手的國王在同一列。而在左還是在右則根據棋手協商而定。
這就形成了現代國際象棋的另一個重要概念,王翼,即國王所在的半邊棋盤。
不就是換一列麼?怎麼還單獨用了一個自然段?那當然是因為這個變化產生了遊戲性的根本轉變。國王和宰相互為兩儀之象時,國王的弱點也在斜方向上。雖然細節上我們可以做很多戰術調整,但出子時大可以瞄準弱點各出各的,呈二人轉之勢。波斯人把國王這麼一對,弱點從兩儀相對變成了兩翼相對。對攻和迂迴的技術變得更加重要。如果說前面不能直接擊殺國王拖慢了遊戲的節奏,國王對列的變化則加強了對戰的烈度。
我們現在覺得波斯擺法好,很可能是因為這種佈局被我們研究的最多。但提高遊戲性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導致了先手佔有優勢,損害了平衡性。進入高級多輪次對抗時經常會看到高手之間後手以不敗為目標。這裡說先手後手,因為此時象棋的顏色還沒有確立為黑白相對。這是後話。
棋盤另一翼也有一些變化,他們將宰相的稱號改為顧問,並規定了兵在到達底線之後只能升變為顧問。我們這裡回溯一下印度的恰圖蘭卡,多種規則的說法中,沙特蘭茲的規則與其只能升變宰相相符。也因此,部分人認為當時其他的升變法則可能只在當地應用。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波斯人對這個遊戲的遊戲性調整做出了傑出貢獻。此外他們還做了一些美術設計上的創新。和印度恰圖蘭卡作為王公娛樂的具象雕刻相比,波斯棋子的設計更加抽象、寫意,給棋子的立體設計開了個頭。除了一些棋子形制外,棋盤上八目棋的特徵基本消失。單色棋盤和後來的跳色棋盤逐漸流行起來。

文化衝擊和本地化

波斯融入伊斯蘭世界之後,沙特蘭茲在伊斯蘭世界風行一時。對他們來說,象棋只是一種遊戲。但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的擴張,都使得象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到西方世界。這其中又以商人們的自由往來和享樂天性最為迅捷。
沙特蘭茲進入歐洲有兩條路徑。首先是我們熟悉的威尼斯商人,他們帶著棕櫚油,乳香和本地化的沙特蘭茲回到意大利。其次也是我們所熟知的摩爾人,經由北非進入西班牙。這兩條路線都用過自己在歐洲的心臟,將這個新的遊戲送到了歐洲各地。
然而和印度、波斯,甚至利比亞等地不同,大象在歐洲可是個稀罕玩意兒。上次聽說還是漢尼拔和亞歷山大各自無雙的時代。

怎麼還有毛兒和爪子了?!以及稍微多說一句,這種象背上的箭塔才是戰車現在城堡形狀的由來。

歐羅巴的各位先生們女士們請看,這就是大象!

法國老爺們!大象就是這樣的!這個蹄子我真的是……

怎麼還有毛兒和爪子了?!以及稍微多說一句,這種象背上的箭塔才是戰車現在城堡形狀的由來。

歐羅巴的各位先生們女士們請看,這就是大象!

法國老爺們!大象就是這樣的!這個蹄子我真的是……

怎麼還有毛兒和爪子了?!以及稍微多說一句,這種象背上的箭塔才是戰車現在城堡形狀的由來。

1 / 3
玩家人數潛力很大,但他們要中文版,怎麼辦?機核寶箱@棘艾紋JaVin ,B站大佬@黑桐谷歌 來幫您忙!沒錯,找人來做本地化就好了。反正大家都是就近本地對戰,幾乎不可能在你下棋的地方突然闖進來一個印度來的婆羅門開始嚷嚷;“NONONO!這個應該是大象!長這樣兒。”並開始抓耳撓腮表演起來。
各地本地化的對象都不太一樣,但因為傳播路徑的第一家掌握了本地化的主導地位,一個地區出現同一個本地化形象不足為奇。常見的形象有信使、駑箭手、弓箭手、官員、司號員、駱駝,這些本地化的棋子很好地體現了沙特蘭茲中大象原本的特性。而現在最常見的本地化就比較難以想象了:主教。
我們首先想想這個遊戲是哪兒來的。一個威尼斯商人不大可能會跟你說這個遊戲是印度恰圖蘭卡演變過來的,如何云云。本地人看見的就是一個從伊斯蘭世界回來的商人手裡拿了個阿拉伯人玩兒的東西。
因此,國際象棋在歐洲的本地化不僅僅是文化衝擊上的,還有宗教與政治上的。
但是本地化都可以把裡面的人物換掉了,怎麼可能沒有擴展包呢?而且還是物理意義上的擴展。這裡舉兩個例子,一個是中世紀流行的變種信使棋,另一個是西班牙大象棋。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圖中的棋子用了現在流行的圖標,但其中的一些棋子並不是他們現代設計上的同類。比如圖二西班牙大象棋中的主教圖標,他表示的是鱷魚。然後你還會發現這套棋裡還有長頸鹿和獨角獸!以及那個騎士頭盔是獅子。還大象棋,西班牙鬥獸棋還差不多。

蒙古帖木楞象棋

信使象棋

西班牙大象棋

蒙古帖木楞象棋

信使象棋

西班牙大象棋

蒙古帖木楞象棋

1 / 3
您可能還注意到了,上面的圖冊還有圖三。那個是蒙古象棋的一個變種。放在這裡事項說明,國際象棋在演變過程中,這樣的形制變化肯定只會更多。只不過留下來的比較少罷了。恰圖蘭卡向蒙古的演變,要麼是更早時期就已經向東來,要麼就是西征之後帶回來的。這裡可以看到,棋盤為了給棋子開局方便還有單獨空出來的格子。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擴展包僅僅是在個別地區存在,更廣大的棋手玩兒的仍然是形象本地化之後的沙特蘭茲基礎款。提這三個眼花繚亂的擴展包不僅僅是為了把您繞暈,然後顯得我好像很懂。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瘋狂的、詭異的、匪夷所思的棋子規則之中,阿方索大象棋的鱷魚,無論是他的起始位置還是它的移動方式,都是現代國際象棋中主教的走法。
14世紀期間的一位阿拉伯學者穆罕默德·依本·瑪穆德·阿奧米在自己的科學的寶藏(Treasury of Science)中描述了這種走法。其中說道,這種象棋中有一個棋子,它像戰車一樣行走,卻沿著斜線進退。
主教作為棋子和鱷魚的走法相結合,並被“標準”的歐洲象棋納入規則中的具體時間不好說。但是我們可以從遊戲性的角度來討論其必然性。
首先,之前版本的大象由於規則限制,只能在64格之中的8格往來。雖然有跨越障礙這個異能,但因為戰馬同樣具有這個異能但理論上能夠到達所有位置,大象的價值就嚴重縮水了。
其次我們應當看到,這遊戲的遊戲性變化主要就兩個方向。增加複雜度加快節奏。波斯規則要求將死是一個很好的增加複雜度的辦法,可瘋狂出擴展包就不一定了。因為擴展包逐漸失去平衡性或者削弱原本棋子或卡牌的強度,讓多少原本很有潛力的遊戲最終只能曇花一現。
而說到加快節奏,前面剛好說了大象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且歐洲鄉民們還不太能領略這種巨獸的美。那咱就換唄。然後某個玩兒過阿方索大象棋的哥們兒就說,哎你這個長得像主教的這個,咱們讓他斜線無限格試試。然後一個新時代的大門就此打開。
當然這期間因為信息相對閉塞,地區之間各自閉門造車的情況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主教斜行數格,戰車直行數格,小馬無視阻擋,面對這三種走法,這樣的組合即便在今天的遊戲設計中都是機制分配的典範。

神聖的,偉大的

棋子身份的逐漸統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棋盤上除了主教之外,還有一位重要棋子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國王身邊的這位,從恰圖蘭卡的宰相,到波斯的顧問,再到穆斯林的維齊爾,身份和角色一直都是輔佐國王。作為一個消遣用的遊戲,歐洲玩家並沒有說非得把他換掉。而且話說回來,維齊爾可比大象好理解多了,起碼是個人型生物。
但是仍然有一些人群需要對這個情況做一些改動,那就是天主教的僧侶們。作為未被禁絕的唯數不多的娛樂項目之一,他們需要對這個遊戲做一些“無害化”處理。公元1000年左右的一篇中世紀拉丁語寫就的“象棋的格律詩”(Verses on Chess)中,全篇98行的前10行都在疊甲,象棋是一個精神上的放鬆,毫無害處(ne dollus ullus inest, non laceras corpus membra vel ulla tui)可言。
這首格律詩在國際象棋歷史上是個寶貝,因為這是歐洲最早的關於國際象棋的文字記錄。作者已不可考,成詩並存放於瑞士的艾伊西德倫修道院。既然是天主教人士在給這個遊戲作辯護,這裡的維齊爾自然需要調整一下。在這個詩篇中,國王旁邊的這位名喚Regina,拉丁語中是女統治者的意思。
天主教和王權的關係非常密切,兩者分別從歐洲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統治歐洲。很多宗教人士都是宮廷裡的賓客,用女統治者這個稱呼替代維齊爾,簡直是完美。這種採用配偶屬性來攤平文化差異的方法在很多地區都在使用。歐洲很多分陰性陽性的語言使用國家對這個棋子都做了女性化處理。甚至波斯時期另一種該棋子的專用稱呼 “fer”,也被女性化為fierce 或fierge 。
和國際象棋之前傳來路徑的那部分世界相比,女性在歐洲的地位已經好很多了。即便在10世紀,不依靠夫君自己治理國家或領地的女性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王室之間聯姻也是政治風向的指向標,而且還有聖母信仰加持,一個宮廷女子出現在棋盤上也沒什麼問題。
但一如之前所說,形制的統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直到12、3世紀,經由和東方經商的威尼斯商人進入意大利的象棋仍然有維齊爾的形象。而通過摩爾人進入西班牙之後,很有天主教精神的西班牙人已經用自己的女王形象雕刻這枚棋子了。

卡斯蒂利女王,阿拉貢的統治者,天主教的守護人,伊莎貝拉一世。請聽朱老師的電臺節目。

公元1000年左右成詩,其中對國王旁邊棋子的介紹時Regina。

直到12、3世紀,維齊爾仍然在意大利享有站在國王身邊的殊榮。

而與此同時,12世紀的西班牙已經早早換上了女王和王后。

卡斯蒂利女王,阿拉貢的統治者,天主教的守護人,伊莎貝拉一世。請聽朱老師的電臺節目。

公元1000年左右成詩,其中對國王旁邊棋子的介紹時Regina。

直到12、3世紀,維齊爾仍然在意大利享有站在國王身邊的殊榮。

而與此同時,12世紀的西班牙已經早早換上了女王和王后。

卡斯蒂利女王,阿拉貢的統治者,天主教的守護人,伊莎貝拉一世。請聽朱老師的電臺節目。

1 / 4
女王加入戰棋,不僅僅是對她們的尊重,也是這個時代特徵的湧現。歐洲女性統治者們在此期間銳意進取、推陳出新,政治上風生水起,軍事上不遑多讓。於是乎,在早已將女王擺上棋桌的西班牙,對“卡斯蒂利的女王、阿拉貢王國的統治者、天主教的保護人,The 伊莎貝拉一世女王陛下”的崇拜,賦予了她世俗世界戰車一樣的橫豎無數格,和天主世界主教一樣的斜方無數格。國際象棋棋盤上最強大的子力就這樣誕生了。
我們現在比較確信這次遊戲性改動來自西班牙,是因為此時已經有很多國際象棋的書籍。而在這些從西班牙傳播出去的書籍中,便記述了女王或王后這個棋子的運用。與此同時,有學者認為1492年西班牙雙王驅逐猶太人造成的人口遷移也對這個棋子規則的流行起到了作用。

王國的兩極

主教和王后的戰力提升自然加快了遊戲的節奏,也提高了遊戲的複雜性。但遊戲性提高的同時,一款好遊戲還需要保持好的平衡性。現在進攻手段這麼凌厲,國王該怎麼辦?
整個中世紀到15、16世紀期間,國際象棋在世界各地的本地規則婀娜多姿,形態各異。國王作為王國的代表和遊戲的終極目標,再這番激烈的攻勢下喘不過氣來。也因此,我們應該對世界各地棋手對國王規則改動的努力有所準備。
這裡首先提及一個大家不約而同的平衡性調整界限。這個時期絕大多數國王的特別規則都有臨時性的性質,即該特殊規則只能使用一次。國王在進入相對安全的地方之後不應再有這種特殊能力。
這其中的努力包括國王的第一步可以像馬一樣移動,這個就很擬真了,國王是騎著馬到營地的。還有的規則是國王第一步可以走兩步,由於他可以斜著走,這個規則其實不壞。但是還有一個更好的,能加快節奏的方法。這便是“易位”。
操作的方法是第一回合國王前往棋手所在的第二排,第二回合,國王其中一個戰車互換起始位置。這個規則首先出現在13世紀,可以看出基本上是現代易位的概念了。哥廷根手卷是第一本針對現代國際象棋的文獻,成書於1500年左右。其中也明確了易位是分兩步操作的特殊規則。
直到1620年,法國棋手們才第一次將易位改為一回合同時移動兩格棋子的操作,並且在1640年在英國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易位規則。這個易位規則的基本走法則同時包含了上述的兩種規則思想:國王和戰車互相交換相對位置,以及在這個版本中,兩格棋子都必須是第一次動,且國王的落點是易位方向兩格,也融合了之前國王第一步兩格的風潮。
而在羅馬,易位規則還有一個特殊操作,只要國王和戰車互換相對方向,兩個棋子可以在兩者之間的任意位置就坐,稱“自由易位”。該規則在羅馬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

穆罕默德二世,入主君士坦丁堡,這個時期易位還需要兩步。

君士坦丁十一世,拜占庭末代皇帝,力戰而沒。

穆罕默德二世,入主君士坦丁堡,這個時期易位還需要兩步。

君士坦丁十一世,拜占庭末代皇帝,力戰而沒。

穆罕默德二世,入主君士坦丁堡,這個時期易位還需要兩步。

1 / 2
如果說國王是王國的頂級,那麼這個國家的基石就是士兵。士兵們長久以來一直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但在15世紀新規則風起雲湧,遊戲性、平衡性被反覆調試年代,還是有了非常樸實的變化的。
這個變化同樣是提高遊戲節奏的變化。15世紀之前,兵只能一步一步走。您現在把自己帶回到7、8歲的年紀,下過幾把棋,知道搶佔中心的重要性,那你和你的對手(同樣也是7、8歲,鼻子上吊著稀鼻涕)肯定是手裡拿著兵懟著棋盤,搓!搓!兩步到中間。歐洲孩子們搓來搓去太麻煩,又有了國王第一步可以走兩步的思路,咱們規定,兵的第一步也能走兩步!
然後玩兒的挺好,畢竟前幾步大家都不接敵。但是玩兒多了就有個問題:如果我的兵已經到了第五列,原來一步一步搓的話,你的兵到中線的過程就能被我這個第五列兵吃掉了。那你現在突進兩步我就不能吃了,似乎不太公平。
於是這個規則又有了特殊規則,第五列兵旁邊這列如果第一步走兩格,那五列兵可以把這一步分解為搓了兩次,並在第一次的地方截擊!而且五行兵只有在發生的這個回合可以叫吃,此後則不能。其實就是如果分解成老規則兩步的話,第二步人家已經到地方了,你再叫吃那就是你不公平了。
此招名叫“吃過路兵”,法語“En-passant”。這個規則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學的時候也覺得雲裡霧裡。但如果你按照兵只能走一步來理解,就是無比正常的操作。

懂了吧?

五行兵

邊行兩格突進

吃過路兵

啥?

這次放慢點看

就在黑方突進的瞬間

掐,黑棋沒了

懂了吧?

五行兵

邊行兩格突進

吃過路兵

啥?

這次放慢點看

就在黑方突進的瞬間

掐,黑棋沒了

懂了吧?

1 / 8
兵的另一個異能是升變。之前提到在歐洲,女性形象取代了維齊爾的位置,而維齊爾,以及他們之前的宰相,顧問,都是兵到達底線之後升變的唯一選項。於是乎,棋手們陷入了一個道德困境。在一個一夫一妻制的國家,怎麼能讓自己的國王有兩個配偶呢?!
解決的方法也很隨意,升變來的棋子不要叫它王后就好了嘛。因此在很多地方的規則中,升變來的王后走法和王后一樣,但是名字則是顧問,或者沙特蘭茲傳來時用的fer,連詞性都不改了。
同樣是18、19世紀的意大利,他們還有另一個規則,即兵的升變選項只能是在遊戲中已經損失的棋子。這個和波斯規則很相像,並且明確指出,如果沒有損失的子力,則這個棋子保持兵的狀態直到有子力損失。以上兩種升變規則在歷史中普遍歸類為受限制的升變。
不受限制的升變最早在紙面上出現是在1823年,由英國棋手雅克布·撒略特在他的書中提出。撒略特提到不受限升變在他的時代是最流行的,但英國更大佬級的斯湯頓爵爺1847年的書中也提到過,受限升變在北歐和俄羅斯仍然是主流。斯湯頓爵爺可是辦過天下第一武道會的,見多識廣,說明直到那時,升變的規則仍然沒有統一。

天下第一武道會

哈羅德·斯湯頓,英國棋手,1851年借英國國際博覽會之天機,舉辦了1851 倫敦國際擂臺賽。500英鎊的獎金在當時已經是大獎賽水平,約合今天的40萬英鎊吧。
這裡不介紹這個比賽本身。主要是想說,從此以後,國際象棋的國際性賽事開始遍地開花。這些賽事的舉辦者和承辦方都是象棋愛好者,懂這個遊戲的遊戲性和平衡性應當如何權衡,又直到作為一個國際賽事,規則的統一是必要的前提。
從此,規則的制訂和演變開始由這些賽事組織者引導,而非像以前一樣,在混亂中的地方規則互相鬥法之後逐漸融合了。在這種統一規則的精神下,國際象棋的新規則包括:觸棋必行、三次復現原則和50步原則等。具體內容請參看這篇文章
時至今日,國際象棋這項運動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管理機構,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就是國際象棋協會:FIDE了。FIDE自己有製作規則書,但現在已經沒有很多像前文那樣大刀闊斧的改動了。

看我七十二變

但是光照著你國際象棋協會的玩兒多無聊!首先不幹的就是鮑比·費舍爾,世界上最偉大的棋手。他媽名字還叫Regina,冥冥中有點天數。總之無敵是多麼寂寞,無敵是多麼空虛,獨自在頂峰中冷風不停地吹過,實在沒意思,於是他20年沒下棋。
事後有媒體採訪他,他原話說的是,“我恨象棋”。但後來還是給了個他想要玩兒的象棋玩兒法,就是前排兵不動,後排子力的起始位置打亂。這個玩兒法現在專門有一套賽制,叫960 。這個賽制下也不是完全打亂,還是有一些最基礎的擺放要求的。有興趣的可以去chess.com上看看,這裡不再冗述。總之就是這些底層規則也是通過對遊戲性和平衡性的洞鑑加上去的。
修改規則也不是頂尖棋手的專利。哪怕是小孩子,學棋無聊也會搞點不一樣的上去。比如我女兒會把馬放到戰車上,這種狀態下戰車可以像馬一樣移動。把馬放下來,戰車就恢復之前的走法。
這套規則推廣出去有待時日,但已經有其他玩兒法了,稍微介紹幾種:
山丘之王:己方國王在中央四個停留三回合不被將死獲勝;
滅世核彈:每次叫吃,棋子所在格和周圍八個格的所有棋子瞬間消失;
戰爭迷霧:只有棋子可以移動到的路徑可見,其他範圍被迷霧籠罩;
送子觀音:葬送掉自己除國王外的子力獲勝;以及最近比較痴迷的,
來下棋鴨:一個可以阻擋的小鴨子,每回合行棋後放在任意位置,下回合對方行棋後所有權易手,並由對方放置。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翻譯,您就聽個響兒。主要是想說,國際象棋就是個遊戲,應該變著花兒的享受它。

結語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規則演變了,可能會有一些紕漏,如果您發現了,請一定告訴我。
遊戲是人類的本能,理解遊戲,並提煉出規則,改動它,讓它變得更加有趣,這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但願這篇文章您還看的開心,您可以看一下下面這篇基礎規則的文章,就當是這千百年遊戲優化之後的總結。也歡迎翻閱其後所附的其他國際象棋相關文章。
黑方格,白方格,國際象棋的基本知識與操作
以及大言不慚地推薦一下自己的這篇傳記性質的文章:
THE BOYS:那些無敵於國際象棋江湖的小子們 鏈接好像不好用,要不您右鍵打開一下......
猜猜是誰如此完美!任他千百年天命流轉,我自巋然不動!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