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文學作品裡面,蟬往往被被描寫為夏天的精靈,或是不知倦的歌唱家,甚至生命闡釋禪意的大師:用地下十七年的黑暗蟄伏,換來一個夏天的璀璨。
嗯…彳亍。然而,在童年的我眼中,它只代表著三個字––好吃的。
–––––––––––––––––––––––––––––––––––––––––
蟬,禪?––饞也。
前幾日的傍晚,我和朋友沿著河邊的小道漫步。夏天的夜晚總是少不了蟬鳴。我不由感慨了一句,這玩意兒好久沒吃過了。聞言他們露出一臉驚奇的表情,這東西居然還能吃!?
我一臉驚奇地回看他們:啊?你們沒吃過?
出於對童年美食的懷念,還有些其他原因,遂此開貼,詳細說一說蟬這玩意兒從抓捕到出鍋的全過程。
(搜索相關資料時找到還有知了猴,即蟬蛻殼前的幼體,嗯……原來這玩意兒也能吃?)
知了猴
蟬
–––––––––––––––––––––––––––––––––––––––––
第一步,食材的獲取
想要吃,得先學會抓。
小時候家裡常常會備有幾根竹竿,用於抓知了或釣魚。竹竿的挑選也是很有講究:不能太短,短了抓不到高處的知了;也不能過長,不然在一些低矮的樹林裡穿行就會很不方便。最好是粗細勻稱,長度適中。(前頭太細的話伸過去會抖得十分厲害,平白就把到手的蟬驚跑了)
小時的我們會在竹竿前端纏上一個鐵絲,套上一個結實的塑料袋,或是布袋。然後看準了方向,咻一下伸過去,回來時裡面就是一隻陷入囚籠的蟬了。
差不多這樣子,只不過是竹竿子
然後這法子吧,也就那樣。袋子淺了或是運氣不好,進網的蟬回來時還能飛走。
於是後來,一種綠色的黏性球突然興起。這玩意兒可比塑料袋好使多了,杆子前頭固定好,看到蟬後湊過去,一粘,食材+1。如果沒粘性了用打火機燎一下,燒掉黏在上面的髒東西,還可以繼續使用。
就這個小綠球
接著嘛,便可以準備第二步,食材的處理
也可以不處理直接生吃(劃掉)
啊嗚
知了最普遍的烹飪手法,不外乎油炸。味道好,步驟少,上手快。
在下鍋之前,需對抓來的蟬進行清洗。
蟬的結構示意圖
進行預處理時,需摘除蟬的頭,頸 翅,足以及腹。雖說也有部分地區不摘除直接全部吃掉...不過本人沒試過,而且也不推薦。
部位摘除後,其腹部空腔內常有大量白色或黃色體液殘留,裡面一般是卵,排洩物之類。需要用清水再次清洗乾淨。
沒找到圖,不找了,反正一堆白色粘液不好看
第三步,下鍋下鍋!
將清洗好的蟬(一般現在只剩下個身子了)放在鹽水浸泡一段時間,入味殺菌。然後起鍋加油。
油熱後倒入清洗好的蟬。也可以在此之前倒入姜蒜等調料增香,後小火慢熱一段時間~
(因為大火🔥🔥🔥可能會導致外焦內生,所以無論出於安全還是口感的考慮,都是小火🔥最佳)
小火慢炸
待鍋中蟬其外殼出現金黃色澤,有噼啪脆響之聲。便可出鍋,撒上些許鹽巴,辣椒增味…鏘鏘,一份新鮮!冒著熱氣!的油炸蟬完成了!
又沒找到圖,全是知了猴的
談談口感
做好的油炸知了一般外殼酥脆不扎嘴,內部肉質緊實有勁道。咀嚼起來還會有咯嘣咯嘣的脆響,加上鹽巴和辣椒,有香辣鹹脆口感,實屬開胃小食絕配。
而且貌似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還挺高,這是百度說的。
饞了
以上部分步驟可根據個人喜好更替
比如裹上面粉,炸至兩面金黃,
或是放醬油增加風味等等
此外,除了最普遍的油炸知了,根據搜索顯示,還有知了煲湯,水煮知了,燉知了湯(認真的嗎?)∑(´△`)?!
不過以上樓主都 沒 吃 過,不予評價
–––––––––––––––––––––––––––––––––––––––––
可惜的是,記憶裡的這些味道,終是和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被留在童年的夏日裡了。同時,蟬在夜晚捕獲之便利也成為很多人暑假快錢的來源,瘋狂抓捕的背後是其數量每年的急劇下降。童年還真就成為回不去的童年了。
–––––––––––––––––––––––––––––––––––––––––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