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共和國在進行馬略改革後,從徵兵制度解決了兵員問題,明確了服役年限,而且確定職業化之後,兵源問題得到了解決,讓羅馬部隊在“在精不在多”這個觀念上 “一條路走到黑”,而且裝備也由部隊統一發放。
因為統一發放裝備,同時徵兵制度造成部隊數量劇增,這時候就需要一種防禦力良好,易於生產,戰場效果好的護甲,最後羅馬人發明了俗稱“龍蝦甲”的環片甲。
古羅馬龍蝦造型盔甲
(圖片來源互聯網)
好在當時的鐵器冶煉逐步成熟,加上羅馬人本就優秀的工匠的設計,羅馬經典的“龍蝦甲”橫空出世。
環片甲普遍流行於“五賢帝”時期,這種護甲用鐵片,通過青銅鉸鏈和皮革帶,依照一定的工序捆紮製成。其中肩膀部位還有額外的鉸鏈結構的外層護甲。這是針對日耳曼部落長劍大刀非常好的額外防禦,加上巨大的盾牌,使得自己可以失誤無數次,但敵人失誤一次就得“重新做人”了。這也令日耳曼部落戰士經常“望甲興嘆”——對面甲厚,輸出不夠!
而當時的中國甲冑,由於鋼鐵冶煉技術也有了突飛猛進,後世的“百鍊鋼”已經出現。而優良的鋼鐵冶煉技術,可以造出質量優秀的鐵片鋼片,將其用線套在皮甲上,就能起到“防禦力高於皮甲,輕便度高於鎖子甲”的程度。說人話就是:移動高達瞭解一下?
鑲鐵皮甲
(圖片來源互聯網)
漢武帝初期,面對善於使用馬匹機動性作戰的匈奴,始終沒啥好的應對策略。直到“絲綢之路”打通,發現和引進了
有了馬鞍後,騎兵可以更隨心所欲地在馬上使用近戰武器。並且因為大宛馬的力量和速度上面對匈奴的蒙古馬可謂是碾壓性優勢,耐力的劣勢也並不明顯,由此匈奴騎兵直接就喪失了自己的優勢,雙方騎兵戰爭甚至成為了“追逐求生遊戲”——匈奴騎兵在逃命,漢朝騎兵在追。
漢武帝時期精銳騎兵
(圖片來源互聯網)
而當時的羅馬就比較尷尬了。那時候羅馬缺乏良馬,加上一直以來重視步兵的傳統,甚至可以認為是“騎馬的步兵”和“騎馬的弓兵”,羅馬騎兵還是以輔助和偵查為主。
在那個時代,雖然主要以野戰為主,但羅馬和漢朝在建立早期依然有很多攻城戰,由此誕生了很多攻城器械。這些攻城武器不僅可以用於砸壞城牆和城門,還可以用來對付古代密集隊形的軍陣。重型的弩箭可以給前後多名敵人來個“串燒”,而投石車則是AOE攻城傷害,對城牆和密集的敵人那可是“效果拔群”。
另外在攻城戰中,弩車和弩炮還可以發射巨大的弩箭,扎入城牆的弩箭既可以破壞城牆,還可以依照一定角度發出,給步兵形成攀登城牆的“木樁”,更方便軍隊登上城牆作戰。
當然最後在登牆方面,漢朝主要還是以雲梯為主,畢竟雲梯方便製作,更適合大兵團。而羅馬人則更喜歡攻城車,這種緩慢但是防禦力優秀的武器,一旦逼近城牆,士兵就可以像登陸艇搶灘的士兵一樣湧入城牆,哪怕最能抗壓的敵人也會崩潰。
說完了陸軍最後聊一聊海軍。羅馬海軍繼承和發展了希臘傳統,採用撞角和跳幫戰術,說人話就是:要麼直接撞沉,要麼就搭個梯子搶船。羅馬海軍還在戰艦上放上了火油罐等武器,進一步強化了戰艦的殺傷能力。並且,在地中海成為“羅馬內陸湖”之後,海軍更成為了羅馬軍團快速機動和後勤的重要保證。
羅馬帝國戰船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而如果你覺得漢朝就沒有海軍,估計漢武帝覺得你是想來笑死他的。擊敗匈奴後,漢武帝直接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海軍的建設上,建造了大批如戈船、樓船,訓練海軍士兵和將領,最後建立了一支有著4000多艘戰艦的強大水軍,為征服盤踞在如今江浙、廣東、福建的東甌、南越、閩越勢力打下了紮實的實力基礎,為後來奠定東南沿海的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漢樓船
(來源於互聯網)
其實,在《重返帝國》中,有步兵、騎兵、弓兵等多兵種供玩家選擇,不同的城市風格還有特殊兵種;各兵種之間也相互形成了剋制閉環鏈,同時投石車的存在,更令遊戲在策略和戰術上都儘量還原了古代戰場的環境,快來帝國與眾多領主一起征戰策略戰吧!
本期《勘史進行時》的內容
到這裡就結束了~
誒,領主們先別走!
伐伐在從內部薅了些猛料,
(嘿嘿,嘿嘿嘿~)
帝國將迎來大事件,
具體是什麼,
伐伐今天先賣個關子~
明天伐伐將為領主們揭曉答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