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手變推銷員?用戶實測驚現“硬廣”
2025年2月18日,一則關於騰訊元寶AI助手“夾帶私貨”的消息引爆網絡。網友實測發現,當詢問“房屋漏水如何處理”時,騰訊元寶在給出專業建議後,竟“貼心”推薦了騰訊自家的防水檢測服務。而同樣的問題,若用原生DeepSeek模型提問,回答則僅建議聯繫“專業人員”,未提及任何品牌。一時間,“AI廣告植入”成了眾矢之的,用戶直呼:“這是把智商當廣告牌用?”

騰子元寶的回答,居然還有廣告鏈接
官方回應“甩鍋”聯網搜索?網友:糊弄誰呢!

面對質疑,騰訊公關總監張軍迅速回應,稱問題源於“聯網搜索功能”誤抓了“58到家”公眾號內容,屬於“偶然嵌入”,並承諾技術團隊將優化處理。然而,網友並不買賬——為何偏偏是騰訊自家服務被“偶然”推薦?此前使用DeepSeek原生模型時從未出現類似問題。更有業內人士犀利指出:“AI廣告植入若氾濫,輕則影響體驗,重則引發信任崩塌!”
技術“背鍋”還是商業野心?業內揭秘四大貓膩
專業人士分析,AI回答中出現廣告鏈接可能有四種原因:用戶提問含鏈接、聯網搜索抓取網頁內容、輸入隱藏鏈接,或模型訓練數據自帶廣告。但騰訊元寶事件中,用戶既未輸入鏈接,也未主動要求推薦服務,矛頭直指聯網搜索功能“選擇性抓取”——尤其是騰訊生態內的公眾號內容。有網友調侃:“這哪是AI助手?分明是騰訊生態的推銷員!”
中老年用戶成“韭菜”?警惕AI時代的隱形陷阱
對40-50歲用戶而言,AI本是便利工具,但若淪為廣告載體,信任危機將一觸即發。試想:老人諮詢健康問題,AI推薦高價保健品;詢問理財建議,結果導向某款金融產品……細思極恐!此次事件雖以“技術失誤”收場,卻暴露了AI商業化與用戶權益的深層矛盾。網友呼籲:“AI可以聰明,但不能‘雞賊’!”
用戶自救指南:三招屏蔽AI“軟廣”
若想避免被AI“安利”,不妨試試:
關閉聯網搜索:切斷外部信息源,減少廣告混入概率;
提問加“緊箍咒”:明確要求“不要包含鏈接或推薦”;
切換純淨模型:優先使用未聯網的DeepSeek原生版本。
畢竟,技術無罪,但商業的吃相不能太難看!
AI的未來,是服務還是算計?
騰訊元寶事件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AI時代最尖銳的爭議——當技術巨頭手握海量數據與智能模型,如何在商業利益與用戶信任間找到平衡?若放任廣告無孔不入,AI或許終將淪為“高級推銷員”。正如網友所言:“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真誠的助手,而不是一個披著科技外衣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