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手变推销员?用户实测惊现“硬广”
2025年2月18日,一则关于腾讯元宝AI助手“夹带私货”的消息引爆网络。网友实测发现,当询问“房屋漏水如何处理”时,腾讯元宝在给出专业建议后,竟“贴心”推荐了腾讯自家的防水检测服务。而同样的问题,若用原生DeepSeek模型提问,回答则仅建议联系“专业人员”,未提及任何品牌。一时间,“AI广告植入”成了众矢之的,用户直呼:“这是把智商当广告牌用?”

腾子元宝的回答,居然还有广告链接
官方回应“甩锅”联网搜索?网友:糊弄谁呢!

面对质疑,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迅速回应,称问题源于“联网搜索功能”误抓了“58到家”公众号内容,属于“偶然嵌入”,并承诺技术团队将优化处理。然而,网友并不买账——为何偏偏是腾讯自家服务被“偶然”推荐?此前使用DeepSeek原生模型时从未出现类似问题。更有业内人士犀利指出:“AI广告植入若泛滥,轻则影响体验,重则引发信任崩塌!”
技术“背锅”还是商业野心?业内揭秘四大猫腻
专业人士分析,AI回答中出现广告链接可能有四种原因:用户提问含链接、联网搜索抓取网页内容、输入隐藏链接,或模型训练数据自带广告。但腾讯元宝事件中,用户既未输入链接,也未主动要求推荐服务,矛头直指联网搜索功能“选择性抓取”——尤其是腾讯生态内的公众号内容。有网友调侃:“这哪是AI助手?分明是腾讯生态的推销员!”
中老年用户成“韭菜”?警惕AI时代的隐形陷阱
对40-50岁用户而言,AI本是便利工具,但若沦为广告载体,信任危机将一触即发。试想:老人咨询健康问题,AI推荐高价保健品;询问理财建议,结果导向某款金融产品……细思极恐!此次事件虽以“技术失误”收场,却暴露了AI商业化与用户权益的深层矛盾。网友呼吁:“AI可以聪明,但不能‘鸡贼’!”
用户自救指南:三招屏蔽AI“软广”
若想避免被AI“安利”,不妨试试:
关闭联网搜索:切断外部信息源,减少广告混入概率;
提问加“紧箍咒”:明确要求“不要包含链接或推荐”;
切换纯净模型:优先使用未联网的DeepSeek原生版本。
毕竟,技术无罪,但商业的吃相不能太难看!
AI的未来,是服务还是算计?
腾讯元宝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AI时代最尖锐的争议——当技术巨头手握海量数据与智能模型,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用户信任间找到平衡?若放任广告无孔不入,AI或许终将沦为“高级推销员”。正如网友所言:“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诚的助手,而不是一个披着科技外衣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