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不知道多久之前,在小黑盒瀏覽到的帖子,裡頭大致是說:“這壁畫裡的猴子,為什麼不是那樣地像現實裡的猴子?”往下評論回它說:“這樣的畫,實際是參考古畫裡的猴。”事實當真如此嗎?不妨隨我,看看特意找來的古畫,心中或許能夠自己浮現答案。
說實在,古人其實並非特別鍾情猴子,就如同現代人。跳開“孫悟空”這樣的正面形象,提到猴子,哥幾個姐幾個會想到的大概是劫人東西,毀人財物的“美名遠揚”峨眉山惡猴。(你這猢猻,忒不識好歹,把手機還我。)與之相對,稱呼與“猴”略不同的“猿”倒存得一些美名,或讓人漂泊後帶起的憂愁多些悽美的意境。詩人也拿“猿”給自己的作品增添風味: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杜甫《登高》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雖說“猴”與“猿”有諸多相像,卻不見得“猴”在孫悟空這個形象外,能有個好形象。一提起猴兒,古人這樣寫詩:
下士沐猴冠,已係猶跳驟
——蘇軾《次韻達章傳道見贈》
睢盱猴纓冠,狼籍鼠穴寢
——王安石《酬王伯虎》
避權如避虎,冠豸如冠猴
——元稹《陽城驛》
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
——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
簡單來說,沒一句好的。古語說“沐猴而冠”,又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所以古人多歡喜畫猿,一檢索猴,猿圖卻數不盡。自然,黑神話也有猿,通臂猿猴便是了。
![石猴似你不似你:黑神話裡的猴,真的是古畫裡的樣子嗎?-第0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09/16/d93cc6e642c175d1778c1558af5a947d/thumb.jpeg)
雖說比起古人印象裡的猿,略有點些許出入。卻並不礙她成為一個優秀的形象設計。享受形象本身,比偏執的當個原教旨主義有意思的多不是嗎?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不妨看看,古畫的“通臂猿”是個什麼樣子,“猿”們大多黑臉,臉四周布有白毛,軀體四肢呦黑:
![石猴似你不似你:黑神話裡的猴,真的是古畫裡的樣子嗎?-第1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09/16/42f05799025f8b8f54ec64e8f651125a/thumb.jpeg)
《松猿圖》南宋 牧溪
![石猴似你不似你:黑神話裡的猴,真的是古畫裡的樣子嗎?-第2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09/16/0897290b753394a2bb6b8336808ec2ef/thumb.jpeg)
《戲猿圖》明 朱瞻基
《猿戲圖》明 仇英
《二郎搜山圖》南宋 李嵩
一隻混入其中的狗
《戲猿圖》南宋 夏圭
當然,看著更偏向猴子,卻叫《猿圖》的古畫
《猿圖》南宋 毛松
看完了猿,我們再轉向猴子本身,雖說與“猿”相較,它少之又少,但這可比不過我搜圖的大能耐。我林林總總,找個七七八八,且看猴:
《蜂猴圖》清 沈銓
《寫生猴禽圖》宋 趙佶
《猴貓圖》北宋 易元吉
畫猴畫猴,這些猴子其實大多沒有神異處。但看它們樣貌:尖嘴縮腮,肌瘦面黃,一幅癆病鬼的樣子。便曉得它們是猴子了。如此,我們見過了普通猴子,就叫有神異的猴子來給諸位參看。當然,這大多是在百回本成書前所畫,求不得它們是正面形象。下面諸多畫作多選自各版本的《二郎搜山圖》,這些猴妖,可沒甚麼大本事,瞧,這不正在被抓呢:
《二郎搜山圖》南宋 佚名
《二郎搜山圖》南宋 佚名
《搜山圖》明 鄭重
《二郎搜山圖》明 李嵩
往後呢,便有了《西遊記》的繪本,這些個畫,大體是坊間人為餬口作的,還多是清朝留存,要它們比過上面這些各家畫作,實在為難了,諸位且看:
不過,在找圖期間,也意外找到另外的大場面,雖與主題沒大關係,也還想放上來:
那麼,到了現在,教我們迴歸原本的標題。黑猴的猴,真是古畫的樣子嗎?
查找了這樣多的古猴子,我的想法從開始的一點不像,到有一些像,變來變去,沒有定式。直到我想通一點,便不糾結了。說古畫,道古畫,想把東西找個相同的樣子。忘了創作者原來自己就有創造力,這創造力會讓他把自己的一瓣靈魂融入。模樣雖像古畫,實則是現代作品。它是受了前朝畫作的廕庇,乘著這廕庇,成就為自己的畫作。倘若它是完完全全復刻,照搬照抄又有什麼新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