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圣歌 | Chants of Sennaar

久仰大名,解谜游戏里的又一个孤品,吃完这一顿叉烧饭以后就再也吃不到了。p1、p2是直播录屏,高达两千五的码率导致画面仿佛刚出土的古代文物,后面几p就是非直播的正常高清录屏了。
五层的难度大致上是“低-中-高-中-低”,难度曲线非常舒适,觉得简单的时候立刻上难度,觉得太难了就让你放松放松。第三章或许最接近现实中的语言破译,逐字对照提示少之又少,所有的对话和文本混杂在一起,就像解数独一样,千头万绪但又找不出一个具体的线头;自以为把十句话里的九句都捋顺了,可是带着这些猜词去读第十句话的时候发现苟屁不通,只能从头再推。

第四章的文理结合也很有意思,我在这款游戏里印象最深刻的“eureka”瞬间就是那个缺角的实验室密码,一开始怎么输都不对,后来在摆弄楼上计算器的时候恍然大悟。最后一层叠加造字法又是一套不落窠臼的创意,但是能感觉到制作组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浅尝辄止,只是把设计理念展现了出来,就像邪恶冥刻结尾那样。
联想到最近小红书上中美人民大对账,游戏一下子映照进了现实,真是感慨万分。天下大同是一个幼稚、浅薄、荒诞然而永远浪漫的理想;很多时候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充满敌意,其实可能仅仅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战士终于知道“不洁者”原来也弹琴,诗人终于知道“恶魔”只是异常个例,学者和诗人以书会知己,战士们放下刀剑聚集在广场中央,听曾经遥不可及的“神选之人”吟唱于舞台之上。原来大家的信仰其实是同一个正四面体,于是天下大同,皆大欢喜。
Atopes

《虹色》好玩,染色的公理机制简单又有深度,如果把手感和画面优化一下,再多设计些关卡,拿出来单卖我也愿意。想起之前喜加一的《Hue》,于是拎出来玩了几个小时,觉得做得还不如《虹色》。
《世界上最近的地方》也相当惊艳,作为一部meta互动小说,比起解谜像是是创意展览。小学微机课上梦到的东西居然真的有人做出来了,大为震撼,等会打包群发。
除此之外,作为噱头的意识流哲学演出倒是令人摸不着头脑。作者的这些呓语实在是太呓语了,说好听点是自由洒脱恣意散漫,说难听点就像游戏作者自己一直强调的那样,纯粹是自嗨。没有OMORI那么黑,没有梦日记那么绚烂,什么电波都对不上的话,可不就摸不着头脑吗。不过最后看到塑料宅舞一出,立刻释怀地笑了出来——谁玩这游戏是来玩游戏的?至少我不是来指指点点写评测的,我是来一块自嗨的。

追记:在b站云通关了,原来我只玩了一半,还没看到把这些呓语串联起来的后半部分。真好啊真好
Hue

实在是很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到了灯塔地下室,决定还是弃了。
动作关就是平台墙壁落石,来回快切颜色;解谜关就是几色箱子来回倒,蓝的推过来,绿的推过去,搭一个台阶把上面黄的捞下来,踢到按钮上开门完事。其间还夹杂着赶路听讲、回头路收集和大量即死判定;如果每个玩家都有自己最讨厌的雷区的话,这款游戏真是在我的雷区里蹦迪。但毕竟是白嫖来的,拿人的手短,轮不着我指指点点。所以音乐不错,给音乐一个好评。
迈阿密热线 | Hotline Miami

唉按R重开。好电梯门开了!先颗秒守门的!往上冲!把小房间门踹开!先瞄右边的!开枪!绕半圈躲左边子弹!开枪!没打中!再绕半圈!打死了!下面听到枪声过来了!蹲门后!闪出去射一波!躲回来!门被蹭关上了!踹一脚把门踹开!第二波过来了!闪出去射一波!没子弹了!冲进来一个!扑出去捡枪!秦王绕柱躲刀!补死了!但是弹夹又打空了!再出门换把枪!带枪巡逻的冲过来了!长走廊对枪!好像对死了!卧槽玻璃碎了!从哪射过来的!唉按R重开。

唉按R重开。
12 is Better Than 6

刚玩完迈阿密热线,想起很久以前喜加一的这款游戏,拎出来一口气打通了。相比迈阿密热线而言,敌人反应更慢、精准度更差、关卡长度更短,所以难度降低了,但是玩起来一样过瘾。画面、UI、剧情上的细节很糙,本地化更是一地鸡毛;但是手感很好,这就够了,我管你这那的,赶紧告诉我去哪杀谁杀几个。

敌我战斗力最强的都是弓箭
雨世界:守望者 | Rain World Watcher

这段日记是发售那几天写的。当时网上的节奏如排山倒海,正反方吵得不可开交,一切有效讨论都被淹没于纯粹的情绪输出之中。自诩为雨世界爱好者的我泡在如此乌烟瘴气的社区里,总想着站出来劝劝架,于是就有了这篇婆罗门式攻击性长篇大论。
写在最前面:
我们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戴着有色眼镜打游戏的。这眼镜可能来自于游玩前的心理预期、来自于游玩时的第一印象、甚至是在人云亦云的浪潮中,不知不觉从他人手里接过来的。
给守望者dlc整体打多少分?我不是IGN,没那自封的评分权威性,更不想把整个dlc一脚踹死或者跪拜封神。对文艺作品的“整体评价”从来都是主观的,是以各自的有色眼镜为基调的,哪怕分开评价也免不了主观。恶臭香菇、云鲸晚霞能揉到一块说吗?以太脊的狗啃平台盐水区、外缘的朔风沙漠古战场能揉到一块说吗?腐化线的吃书式滥用香菇、古人线的少终式存在主义能揉到一块说吗?
我总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那些到处兜售眼镜的人,他们在一切可以张嘴的信息平台大张旗鼓,向尽可能多的人输出自己的二极管情绪,以此满足自己哗众取宠的虚荣心。一问,游戏时长两小时,抱着别人画的地图想速通,跑了三张图,还都是ov过去的。
朋友,很多时候评价东西不是打辩论,不是非要正反两边挑一队站,揣着那副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眼镜,张口闭口就是“烂完了”或者“神中神”。稍微婆一点说,我祝愿所有人都能学会独立自主思考,辩证地看待事物,戴自己的有色眼镜。
%% 无剧透简评:
如果你喜欢跑图看风景,那么物超所值;如果你喜欢新生物互动,那么不虚此行;如果你喜欢听恢弘故事,那么最好敬而远之;如果以推动进度、完成目标为主要乐趣,那么得谨慎考虑要不要入手,体验可能会比原版还要糟糕得多。
一句话,适合喜欢原版纯粹体验的玩家。你只是一只路过的蛞蝓猫,是个观望者,这个冷漠的新世界不讲道理也不关心你,不怀善意也不怀恶意,没有指引没有目标没有奖章,探索未知是唯一的正反馈。反之,喜欢dp的强游戏性、强主角感的玩家,最好慎重考虑。

截至本文发布(2025/4/7),评价数1967,好评率72%。中肯的,合理的,辩证的,有一说一的
%% 以下为剧透日记。
发售前一天晚上急得满地乱滚,于是打开游戏,想用白猫速跑一遍朝圣者成就,恢复恢复手感,没想到第二天还真派上用场了。开局找了两个回响,还摸不着头脑,新地图都连在哪呢,怎么一张没见着。见完第三个农场回响,看见时空裂缝大为震撼,明白这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卧槽!
从珊瑚洞穴开始一个小时窜了四张图,看见裂缝就钻,现在回头想想,莫名其妙速通了以太山脊真是万幸。结果到了表面把运气还回来了,本着速通找裂缝的心态几乎地毯式开完了全图,逆天跑酷或者长路尽头动辄一个业力花死胡同,把热情消磨了得有一半。这时年幼的小夜猫还不知道,以太脊被分成七坨四散各地,各有各的拿手绝活,一个比一个重量级。
好在终于找到了新裂缝,到了炙热沙漠,随后又是一串快乐的走马观花。然后是不幸发展的腐化虚空虫、外缘的风雪古战场,这两段无生物的纯氛围演出图,是我玩dlc最享受的段落之一,当时还以为像深渊一样,到结局演出地图了。敬畏,纯粹的敬畏,作为渺小的有机体在浩荡漠然的世界面前,无法组织出任何语言。还得是雨世界,在巨物和废墟氛围营造上没有任何替代品。

然后苦痛之路就开始了。在外缘先往左走,到了悬崖以为没路了,于是扭头向右走。当时一个回响没见过,飞不了一点,全程大跳丢石头扭身跳,打完感觉嗓子干得冒烟。开头死了几次,不过后面狗运爆棚,用蔚蓝的话叫fluke,一口气跑完了,所以外缘在我心目中还是远远不如以太脊的那几坨。中间有根柱子上不去就没上,结果到了最右边终于见到传送裂缝,给我传到中间柱子顶上了,只不过换到了下雪的时间线。没办法只能往左走,去跳之前没敢跳的崖,然后就一路到了王座。
再往后又是零散的走马观花,直到传回了山脊工程,以为这就算是首尾相连,新图探完了。于是开始像之前玩模组地图一样,地毯式舔图,把每个房间都走一遍。沟槽的山脊工程,狗啃的平台泡卤水,作者在街上散步发现地面融脚,只能在路灯树梢广告牌遮阳棚上跑酷。沟槽的冷库,正常路没有单行道多,作者下楼忘带手机,回头发现得插八根矛才能爬回家门口。沟槽的盐化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1bit画面的深海迷航,作者去游泳馆发现泳池封盖了,只有池边才能换气。沟槽的表面,一传一个表面,踏马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表面,几乎没有传送裂缝,还到处都是线性死胡同,作者想出个远门发现不管坐火车汽车还是飞机都从哪出发回哪去。

我家狗啃的比这整齐多了
后来去群里一问,上面这些都是以太脊拆出来的。原来同宗同门啊,那没事了,沟槽的给我埋一块去。到哪都是以太脊,出了以太脊去哪都跟回家一样温馨。锈蚀残骸、普照港、炎热沙漠,这三张图有空岛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感觉,逛得都不想走了。
不过偶然在盐化区遇到了一个回响,往后忽然一路遇到很多回响,刷刷刷地就满业力了。最后一个回响把我传到破碎露台,想起群友说的一结局在这里,于是在经过了周末两天爽玩之后,忽然在周日的晚上打出了结局。
古人结局真好,有少终的感觉。这不比归乡结局存在主义多了?放下执念弃世飞升也好,拒绝飞升孤独旅行也好,虽然明天可能就会被香菇补完,但是存在先于本质,玩具先于结局,活着就是活着,活着的喜悦是不会消失的。

都市的最上层,不是终点,而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