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Margarita)
瑪格麗特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雛菊”,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可能因為它是由那款叫做“雛菊”的墨西哥雞尾酒演變而來。雛菊雞尾酒在二十世紀初開始流行,它以龍舌蘭做基酒,用柑橘汁,糖漿/利口酒調製,再加上一款誕生於維多利亞時代的烈酒。還有一種說法是,1948年,達拉斯的一位名媛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招待客人時,將龍舌蘭、君度利口酒和青檸汁混合,做出了最初的瑪格麗特。
1953年,《新聞民主黨人》報攥稿人邁克爾·德馬雷斯去巴拿馬的巴爾博亞港旅行了兩週,回來後寫了篇遊記,9月17日刊登在報紙上,他說自己在朋友的雙桅帆船上吹著海風吃著飯,還喝著一杯“瑪格麗特”,這是目前能找到的這個名字最早的出處。很快,在12月,《時尚先生》雜誌隆重介紹了瑪格麗特,說它顏值很高,令人興奮不已。
瑪格麗特的經典做法是:
1. 將2盎司的白龍舌蘭,0.5盎司的酸橙汁,1盎司的鮮榨青檸汁,0.5盎司的龍舌蘭花蜜放入搖壺,加冰搖至壺身均勻結霜;
2. 將搖好的酒倒入加冰的洛克杯,或者倒入冰鎮過的雞尾酒杯;
3. 杯口要薄薄地沾上一圈海鹽,並用青檸片做裝飾。
莫吉托(Mojito)
很久很久以前,流傳著一個說法:南美大陸的印第安人擁有一種秘密配方,可以製造出治療各種熱帶疾病——比如痢疾和壞血病——的藥物,於是,一支探險隊被派往那裡,他們從古巴上岸,在今天哈瓦那所在的地方,帶回來了被叫做“燃燒的水”的液體,其實就是用甘蔗製成的朗姆酒,酒里加了酸橙,甘蔗汁和薄荷,使其更易入口。
不過也有研究歷史的學者認為,莫吉托的原型並不是南美印第安人的傑作,而是在古巴甘蔗田裡幹活的非洲黑奴,才跟它的起源有關,因為莫吉托經常用到的“古拉珀”甘蔗汁,正是當年的黑奴們最喜愛的飲品。
莫吉托同樣也是一款深受文化娛樂圈喜愛的雞尾酒,除了周杰倫寫過一首《莫吉托》外,知名酒鬼海明威自然不會錯過它,在古巴時,海明威經常去“五分錢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並給酒館寫下了“我的莫吉托在五分錢酒館,我的代基裡酒在小佛羅里達酒館。”
這句話讓這家藏在小巷子裡的藍色酒館名聲大噪,直到今日,很多海明威的書迷在古巴旅遊時,都會前去打卡。
莫吉托也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以下為其中的一種:
1. 將大約半個青檸在柯林斯杯中壓出汁;
2. 往杯中倒入1.5盎司~2盎司的白朗姆,2小勺甘蔗糖漿;
3. 將大約一把的新鮮薄荷拍出香味後,放入杯中;
4. 加入冰塊後,用調酒攪拌棒攪拌;
5. 倒滿蘇打水,再用攪拌棒上下融合所有成分。
6. 最後再用一朵薄荷葉做裝飾。
猴腺(Monkey Gland)
這款雞尾酒最讓我好奇的就是它的名字,一查之下,果然是……來歷不凡,它跟上世紀二十年代一個奇葩的醫生有關。
奇葩醫生來自戰鬥名族,後來移居法國,名叫塞爾吉·沃洛諾夫,不過他在他那個時代一點也不奇葩,相反,他的醫學理論被很多人相信和追捧。
沃洛諾夫認為,把動物的重要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便可以強化人身上那個相對應的器官。在這些器官中,他最感興趣的是動物的睪丸,他認為,人類隨著年齡增長,精神和身體上出現的問題,多半是性活力低下造成的,而黑猩猩在這方面能力拔群,他把黑猩猩那個部位的切片,植入老男人的相應部位……據說,康有為老了之後就做過這種手術。
是不是,再也無法直視這杯熱烈的橙色雞尾酒了?
那為什麼猴腺這款誕生於“哈利酒吧”(Harry's Bar)的雞尾酒,要取這麼重口味的名字呢?因為基於那個瘋狂的理論,猴腺如果移植給人,會有延年益壽的效果,就……寓意還挺美好的。
不過,雖然背後的故事有點噁心,但猴腺的味道嘛,看看做法就知道,除非你不喜歡苦艾,否則它並不炸裂:
1. 將1.5盎司的金酒,1.5盎司的橙汁,1小勺苦艾,1小勺石榴汁倒入搖壺,加冰,搖至壺身均勻結霜;
2. 拿出一個冰鎮好的雞尾酒杯,把搖好的酒倒進去;
3. 一小片橙皮做裝飾。
莫斯科騾子(Moscow Mule)
莫斯科騾子的誕生,沒有任何深厚的文化背景,也沒有什麼怪異獵奇的成分,它只是三個賣不出產品的老闆,在飯桌上一次天涯淪落人談心的結果。
這三個老闆,一個是“公雞與公牛公司”的總裁,同時他在洛杉磯還有一家餐廳,他公司生產的薑汁啤酒買得不好;另兩個分別是G.F.休伯林兄弟公司的總裁和分部總裁,這家公司收購了斯米諾伏特加,想在美國大力推廣,可惜,美國人並不買賬。
這天,兩位失意的伏特加老闆,來到了同樣鬱悶的薑汁啤酒老闆的餐廳,然後三個人就聊上了,他們開始琢磨如果把兩家的倒黴玩意兒混合在一起,會不會負負得正,說幹就幹,他們在2盎司的伏特加里混合了薑汁啤酒,又添了些檸檬汁和冰塊,三人懷著忐忑的心情,舉杯倒數,一口氣灌下了剛剛做出來的東西……
竟然該死的好喝!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女士走進了餐廳,她的表情,看起來就跟那三位男士幾分鐘前的一樣,滿是賣不出東西的鬱悶。一問才知道,她果然有2000個從家鄉帶來的,賣不出去的銅杯子。
賣不出去的酒,和賣不出去的杯子,那不是絕配嗎?(不是),結果,這些杯子就成了最普遍的莫斯科騾子容器。
關於這款酒的起源,後來又有了新的說法:地點沒變,還是這家酒吧,它的首席調酒師打算清理庫存,把積壓許久的酒處理掉,地下室的倉庫里正好剩下了大量的伏特加和薑汁啤酒,他試著將它們混合,再加了些檸檬汁。
好吧,不管是哪個版本,莫斯科騾子都逃不掉變廢為寶的命運,但換個角度想,它的誕生過程還挺勵志的呢。
酒香也怕巷子深,接下來,斯米諾伏特加經銷方決定以莫斯科騾子作為王牌產品,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宣傳,他們把目光對準了文化名人,連清高的伍迪·艾倫也沒能逃過他們的鈔能力攻擊,宣傳活動的效果極佳,連帶著裝酒的銅杯,都在全國各地大賣。
莫斯科騾子的做法如下:
1. 在莫斯科騾子銅杯中裝滿冰;
2. 向杯中加入2盎司的伏特加,0.5盎司的鮮榨檸檬汁;
3. 加滿薑汁啤酒;
4. 一瓣青檸和一朵薄荷做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