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本文纯找乐子,不用太当真。
说一下《黑神话·悟空》的问题。
假如在平行宇宙里,我作为游戏策划,要如何给《黑神话》取英文名?
假如我在平行宇宙里,有幸加入了一个游戏公司,去当游戏策划,负责一个以《西游记》为蓝本的游戏。碰巧老板给游戏取了《黑神话·悟空》,因为游戏是以孙悟空为主角。中文名就这么定了,我现在需要给游戏取英文名。
总结中英文取名的区别
在上文里,我已经分析过中英文命名的区别,总结如下:
中文是“形意字”,擅长以极少的字表达丰富的含义。英文是“形音字”,在有限篇幅内,要表达和中文相同程度的意思会比较困难,在名称命名词意表达上处于弱势。中英文命名最好不要简单粗暴直接对照词组转变过来,需要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基于以上逻辑,我们会发现一个作品的中英文名称差别会非常大。中文名称往往可以蕴含极为丰富的衍伸词意,而同作品的英文则很可能只是非常单调的单词组合。如果不提前了解该作品,人们往往难以想到这两个会是一个作品的名称。
上文举例:
中文《龙城岁月》英文《Election》(选举);
中文《虫虫总动员》英文《a Bug's Life》(一只虫子的生活);
中文《虐杀原形》英文《Prototype》(原型)
平行宇宙老板对游戏英文名的要求
在给游戏取英文名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情况。老板的意思是我要尽量保证英文名类似《黑神话·悟空》这个词组格式,至少看上去要像那么回事。英文名称里一定要体现出关于《西游记》的意思,或者出现和孙悟空相关的内容也可以。
那么我跟老板讨论,使用“Dark Myth”来代表“黑神话”如何?“dark”比较适合表达“人性阴暗”的意思。老板想了一下,表示“dark”这个词不太好,很多关联词汇被使用,有很大的版权风险,最好别用。在不能用“dark”这个词的情况下,英文名需要尽量表达出“黑神话·悟空”的意思,再不济退一步,也要能表达出《西游记》或者孙悟空的意思。
同时,老板还要求:
英文名语法一定要拼写正确。
英语单词力求简洁明了,禁止使用生僻词汇。
禁止使用在英文语境中带有俚语含义的词汇,避免误解。
单词长度尽量简短,要让懂英语的人,无论水平如何,都能一眼看懂意思,能够脱口而出,方便传播。
注意不要用单词缩写,以免产生误解,要让人一眼就能把标题意思看完整。
要兼顾排版美观,要做得尽量紧凑一点,别在画面上搞出一长条英文语句。
我继续沟通,鉴于英文本身“形音字”的特点,要满足上述要求,想用英文完整对照表达出“黑神话·悟空”的字面意思,会比较困难。在选词上,实在无法找到适合的英语词汇来使用。我申请对英文名重新取名,而不是对照“黑神话·悟空”来做直译。不然很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唱歌的人舌头打结,听歌的人大脑萎缩……
嗯……老板表示可以试一试看看。
平行宇宙的我交出游戏英文名
于是我交出了如下英文标题:
《Monkey in the Myth · Face the Destiny》,直译《神话之猴·直面天命》。
使用这个英文名的词汇逻辑
最开始我想的是“Dark Myth · Face the Fate”“黑神话·直面天命”。
老板否定了“dark”,而且这个名称从字面上来看和《西游记》关联不大。所以这里我需要对“黑神话”做重新命名,保留“神话”“Myth”,尝试加入和孙悟空相关的词汇。我第一想到的就是“Monkey”“猴子”,干脆写成“Monkey in the Myth”,简单明了。反正英文名称本来就有很多是简单单词,包含不了太多情感色彩。
“天命”是游戏的主题,大家都在说“直面天命”。我一开始决定使用的是“Face the Fate”来表达“直面天命”的意思。有同事建议说考虑一下“destiny”,很多外国英文名都喜欢用这个单词。我想了一下觉得对,就用“destiny”。用“fate”是因为我过于纠结单词简短。
使用这个英文名的排版逻辑
关于英文标题的排版,我参考现在非常流行的英文名排版方法,例如下面的《魔兽世界·巫妖王之怒》。把“ in” ,“of” ,“the”这样的介词和定冠词大幅缩小,放在名词中间的缝隙里。这样整个英文标题就能够显得很紧凑,轮廓呈现出一种“徽章”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好处是不会占用太多游戏画面面积,万一游戏成了,这样做就比较适合做周边。这种形状呈一小坨聚拢的徽章形标题,在周边物料上也不会占太大面积。如果标题形状呈长条形,可能会导致用户使用以后,在挤压下更容易断裂。
使用这个英文名称的词意表达策略
使用这个英文名称,我希望英语玩家在看到名称的第一眼,能够对“Monkey Myth”这个词组留下第一印象,然后在后续的讨论中就习惯说这个词组来代表游戏。其他那些缩小的单词其实无所谓。
本来英文口语中,如果语速说得较快,就会自动忽略介词冠词的发音,把发音融入其他单词中。副标题只是作为意思补充,不需要玩家挂在嘴边说来说去,只要有印象就行。只要能够把“猴子神话”这个意思植入英语玩家脑中,形成印象,我觉得就是形成对《西游记》和孙悟空的印象,是合适的。
我取英文名绝对不会使用的英语单词
现在在游戏这块,国外游戏的英文命名有严重后缀同质化现象,比如没完没了的“奥德赛”、“起源”、“重生”、“启示录”、“崛起”……这种词在我看来,就感觉在看那种白痴流水账网络小说名字,“神印王座”、“混沌王座”、“傲破苍穹”……这些名称作为副标题,对主标题完全看不出什么实际意义,说实话看得真是让人作呕。我绝对不会用“奥德赛”这类烂大街单词。
为什么外国游戏英文命名会出现这种后缀同质化现象呢?我想理由如下:
国外制作组能力不行,灵感枯竭,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也可能就是偷懒,不想费脑子思考,就直接跟风。游戏的英文命名受限于英文本身“形音字”特点,不容易找合适的词汇,经过这么多年欧美游戏的使用,逐渐出现了“词穷”现象。如果不加后缀,游戏文英名的主标题都有可能跟其他游戏撞车。
中文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这是中文的优势。
为什么不在英文名称中加入类似“Wu Kong”的拼音发音
老板表示,如果只是使用“Monkey”“猴子”,感觉还差点意思。他希望能够加入更多有关《西游记》和孙悟空的意思,看看能不能做。我反映,这个项目是我接受的第一个工作,前景还不是很明朗,所以我心里没底,有点慌。
如果游戏要进行全球销售,面对英语人群时,我希望在标题上使用能够让英语人更容易一眼看懂,并且脱口而出的英文,方便传播。中文拼音可以大量放在游戏流程字幕里。英文标题能包含的情感意思远不如中文丰富,无法塞进太多内容,所以第一个项目先保守一点,看看后续情况。
当然我承诺,如果第一个游戏成了,有机会做续作的话,我一定在第二个英文标题里加拼音。不管怎么加,一定会加。老板勉强同意,说后面的续作标题已经想好,是《黑神话·钟馗》和《黑神话·姜子牙》,现在就可以先想。
为什么日语发音可以直接放在英文名称里,我却不放拼音
日本和欧美的国情和中国不同。别人是穿一条裤子的,在文化领域来往交流这么多年,日语和英语互相转换使用,已经形成了固定习惯,约定俗成。这个国情,目前中国还是比不了,不能想当然说别人日本人如何,那中国人也能如何,国情不能往中国这边硬套。
欧美不排斥日本,排斥中国,对中国有偏见,所以第一个项目取英文名,我认为先不要着急,保守一点,先看看后续情况。拼音留在游戏流程里,英文名还是从英语角度来思考细节。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平行宇宙里的项目前景不明朗,我心里没底,很慌。网上只需要口嗨就行,打工仔考虑的可就多了。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指望外国人会自觉去学中国文化,那可不一定。99%的人玩游戏就是大脑放空,关游戏丢一边就忘了,能有1%的人主动去学中文意思,就很不错了。
汉语拼音在海外受到粤语、客家话和闽语影响,需要注意
文化输出,首先就是语言输出。语言最重要的东西,我认为就是“读音”。我们现在讨论的文化语言输出就是汉语拼音。然而汉语拼音出海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粤语、客家话和闽语的影响。游戏《师傅》,制作组可以说是非常有诚意,不过这个标题“Si Fu”就是粤语发音。
早在清朝时期,就有大量广东福建人去海外淘金,也把自己的方言带过去。再加上港台电影在黄金时期往海外输出电影,所以粤语、客家话和闽语,成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固定印象。很多外国人就以为所有中国人都说这些方言。这个习惯由于巩固了很长时间,所以现在想用拼音在短时间内扭转,是不太容易的,需要时间。
就像《师傅》的制作组,别人脱口而出的就是粤语“Si Fu”,而不是拼音“Shi Fu”。即使游戏有中文普通话配音,但那都是由中国公司去做,制作组本身还是不会改变固定习惯。制作组就是致敬李小龙。李小龙在电影里说的都是粤语,没说过普通话,所以外国人也就只能记住粤语。
现在国外留学生有个现象,就是喜欢扎堆在中国人社区里。这种社区在语言上起到文化输出的作用其实很有限,因为外国人也很少进来交流,中国人也不怎么出去,社区非常割裂,大家各过各的。我听说过很多留学生在国外留学几年,就待在中国社区里,也就只说中文,都不说外语。结果很多人毕业回国,外语口语都说不利索。
相反那些更早出国打拼的广东福建人,早就在国外扎根,习惯长期的和外国人交流,所以外国人更熟悉这些人。那么这些人说的方言,就会反复巩固外国人的认知习惯。外国人对粤语、客家话和闽语的熟悉程度远超普通话。这个有一点尴尬。
那能不能就混着用呢?反正都是中国人说的话,都是中国汉字代表的发音。
不能。
我觉得还是要严谨一点,不要混着用。文化输出,输出的是语言,发音还是很重要的。至少我希望文化输出能够让外国人明白,除了粤语,中文还有拼音。毕竟中国官方语言就是普通话。老是混在一起,这也说不过去。要么就不说,要说还是尽量说对。
我们可以想一些折中的办法处理这个问题。
可以尝试用“哑巴中文”给文化输出破局
与其在语言发音上没完没了的纠结,我们可以换个思路,让外国玩家们不要发音,只需要看懂拼音就行。
“哑巴英语”是嘲讽那些不会英语口语只会看文字的人。我就是这样的哑巴。在大学时,我还能说口语,现在早就丢了,只能看英文。现在如果要用游戏来做文化输出,希望能够让外国玩家们认识更多的中文拼音,但又不用去学发音,那就在文案内容的安排上调一些细节,使用“哑巴中文”。
本来玩一个游戏也不是去学校上学,没有强制作业,不需要考试,所以外国玩家们只要看懂字幕里的拼音就行,完全不需要读出来。字幕台词如果有配音,肯定是专业的配音演员,拼音发音肯定是正确的。玩久了,外国玩家自然也会对拼音发音有一些印象,和粤语那些方言区别开来。
这里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游戏英文标题。主标题使用英文词组,副标题可以有拼音作为补充。这样即使外国人不懂拼音发音,他们只需要读主标题就行,拼音只要认识就行,不需要管读音。游戏流程里的拼音,只要他们认识就行。读音如果他们能够感兴趣,自己主动去学,那更好,如果不学,也无所谓。
一门语言,如果不需要学口语,学习难度会大幅降低。这也是我给游戏取英文名的一个原则。先让外国人能看明白,后面再说。
平行宇宙的第一个游戏小有所成,可以准备第二个游戏
可喜可贺,第一个游戏小有所成,赚到了钱,让公司有能力做续作。老板要求我给《黑神话·钟馗》取英文名。基于以上综述,我要信守承诺,给英文标题里加入拼音。
平行宇宙的我交出第二个游戏英文名
《Ghost in the Myth · Judgment of Zhong Kui》,直译《神话之鬼·钟馗的审判》。
第二个英文名的命名逻辑和策略
把“Ghost”和“Myth”放大,作为主标题,在第一眼就能吸引外国玩家的注意力,把这两个关键词打入脑中形成印象。钟馗这个题材就是和鬼有关,也是神话故事,所以这两个词我认为是合适的。钟馗是地府判官,做的就是审判鬼魂的工作,所以副标题也能说明剧情内容。
外国玩家聊这个游戏只需要说“Ghost Myth”就行了。“Zhong Kui”这个拼音放在副标题里,即使不认识,也可以先放在一边不用管,只要知道这个叫“Zhong Kui”的什么玩意会审判就行,具体内容等玩了游戏再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外国玩家的理解难度。
平行宇宙的我交出第三个游戏英文名
第二个游戏卖得也还行。公司获得了制作第三个续作的机会。老板要我给《黑神话·姜子牙》取英文名,并且希望名称能够更加自信点,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没问题,安排!
到了第三个游戏的时候,项目已经今非昔比。我们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粉丝数量。特别是通过前两作对拼音文案的细节安排,让很多外国粉丝已经对我们游戏的世界观有所了解,对里面出现的拼音也能够认识。这样让我们在英文取名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那么,现在已经到了量变转换成质变的时候,我决定憋个大的!
《the Chinese Myth · Jiang Ziya》,直译《中国神话·姜子牙》。
第三个英文名的命名逻辑和策略
实话说,“黑神话·姜子牙”并不好用英文来表达。“黑神话”这个词还是老套路,我就保留“myth”,但是姜子牙牵扯到《封神榜》,这个就很棘手。如果要用英文完整的表达“封神榜”的意思,那可需要一长串单词,肯定放不进标题里,而且外国人大概率也看不明白啥意思。所以这里我们需要跳出《封神榜》的固定印象,从更浅显易懂的角度来取英文名,要抓重点。
所以“Chinese Myth”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名称。老外们只需要搞明白,游戏说的是关于中国的神话,就行了!我要引导外国人把“Chinese Myth”挂在嘴边,反复的说,反复的讨论,强化“中国神话”的印象。至于这个神话到底原名叫什么,对于外国人来说,其实不是很重要,关键这是中国的神话。游戏里还是会对《封神榜》做描述,外国人看得懂就看,看不太明白就算了,玩游戏才是主要的。
下面直接把汉字“姜子牙”拍在老外脸上,上面对应写出拼音。这个也是在有足够外国粉丝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做的事情。外国人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不懂“姜子牙”是啥玩意无所谓,他们只需要记住上面的主标题说的是中国神话即可。
第三个英文名参考了什么
这个英文标题写法,参考了经典街机游戏《变身忍者》。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特别是这个英文名,感觉设计得非常巧妙。
《变身忍者》的英文名就叫“Shadow Force”“影子部队”,下面跟着的这个汉字“变身忍者”不写入英文名中。这个名称画面,游戏英文版和日文版是共用的,挺省事。说英语的人只需要看懂上面的主标题就行,下面的汉字看不懂其实无所谓,反而能够感觉有神秘感,很酷。这个标题的排版也很紧凑,整体轮廓聚拢呈徽章形状,看上去很美观。
我标题里的“姜子牙”也要像这样,要设计一个很酷炫的毛笔字,要让外国玩家看起来非常有神秘感。上面的英文主标题,单词字母可以像《变身忍者》,适当做一些变形,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平行宇宙的我交出第四个游戏英文名
平行宇宙里的第三个游戏继续收获不错的商业成绩,让公司的粉丝群体进一步扩大,社区讨论氛围也很热烈。虽然有很多外国粉丝仍然不太明白《西游记》和《封神榜》这些神话的具体内容,但他们已经记住了“孙悟空”、“钟馗”和“姜子牙”这样的中国神话形象,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老板希望扩展游戏题材范围,不要局限在中国神话,希望能够尝试做三国。而我也从策划升级成为制作人,来负责第四个游戏,做三国题材。老板的意思还是希望能够像前三个游戏那样,挑一个重要人物做主角。那么顺理成章,“赵云”就成了大家公认的首选。我的意思是老板出中文名,我来跟,出英文名。
老板出的是《三国·赵云传》。假设平行宇宙里没有类似的中文名,注册商标没问题,第四个游戏就决定叫《三国·赵云传》。现在我来给游戏取英文名,如下:
《the Chinese Hero · Zhao Yun》,直译《中国英雄·赵云》。
第四个英文名称的用词逻辑和策略
要用英语表达《三国·赵云传》这个中文的意思,我考虑的是要向外国人传达什么核心意思。
如果要用英文把“三国”翻译过来,会比较麻烦。到底该怎么翻译呢?现在流行的对应英文名是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直译是“三国罗曼史”。意思确实也算简单好懂,但这几个单词也太长了,不符合我取英文名的要求,毕竟还有“赵云”跟在后面。这么长的单词,要塞进英文名里,感觉也不太好排版。
其实我一开始是考虑过,要不要把这一长串单词缩小放在标题最下方,作为进一步的意思补充。试过,还是不太好排版。因为要把这串单词缩小到不影响整个标题美观的程度,就会导致缩小得太厉害,使得单词挤成一条黑线,小得根本看不清楚,感觉没什么意义。如果一定要把“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用作主标题,也不是不行,不过我希望能够在标题里表达更加自信更加中国的意思。
因为赵云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我希望能够在英文标题突出“中国”、“英雄”和“赵云”的元素,所以给出英文名“the Chinese Hero · Zhao Yun”。我要用主标题引导外国玩家反复说,强化印象,记得这个游戏说的是关于中国英雄的故事。下面的汉字“赵云”带了拼音,外国人愿意查询意思更好,不感兴趣也无所谓。标题已经向他们传递了“中国英雄”的意思,足矣。
这么写会不会太偷懒呢?
老板问这么写是不是太偷懒,那以后做个游戏叫做《抗日战争·李云龙传》,也能叫“the Chinese Hero · Li Yunlong”吗?
其实未尝不可。前一个游戏叫《中国英雄·赵云》,后一个游戏叫《中国英雄·李云龙》,无论是中国人看,还是外国人看,其实都不会产生混淆歧义。哪怕外国人完全不认识赵云和李云龙是谁,但主标题已经把意思锁死,意思就是这两位是中国英雄。这样把意思强行锁定,反而可以方便外国人一眼就看明白。
至于赵云和李云龙是完全不同时代的人,其实也不要求必须在游戏标题里指明,在游戏流程里说清楚即可。英文标题能传递的信息远不如中文那么丰富,能够让外国人快速理解接受才是第一目标,要会抓重点。
英文名这么写,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感觉太平淡,没有中文命名那样能够蕴含丰富的情感色彩。我不想强求,不想找那些很生僻的英文单词来装逼,毕竟这是玩游戏,不是上英语文学课。而且如果游戏受欢迎能做续作,把“the Chinese Hero”做成一个系列,叫“中国英雄传”,后面只需要换人名就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临时起意开的脑洞。水平有限,全当一乐,不比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