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不熟悉BEMANI系列和街機音樂遊戲的朋友們先簡單科普一下,日本的街機遊戲普遍採用了聯網+刷卡,所以一定程度上很像我們熟知的網遊和現在手遊的混合體。普遍聯網後除了有常見的記錄個人信息、個性裝扮這些功能外還有最近加入的聯機對戰、gacha抽卡抽角色和我們要提到的聯動活動更新等等。
簡單介紹下BEMANI系列:BEMANI系列是Konami旗下一系列的音樂遊戲統稱品牌,在1997年開發出初代《Beatmania》,這款街機遊戲的combo、分數系統等設計深深影響了後來被稱為音樂/節奏遊戲的類型(對音樂遊戲影響深遠的另一個遊戲為PS平臺的《動感小子》: 古早音遊和繼承者:跟隨節奏和感受同步 )。後來更是隨著《DanceDanceRevolution》(勁舞革命)火遍全球,直到今天這些有20年以上歷史的遊戲依舊繼續發光發熱。
詳情可以看B站UP主 BattM 做的科普視頻:
我個人覺得這是我見過的主題最有趣的,最能整活的聯動活動之一,而且現在PC和移動平臺上的音樂遊戲聯動和解禁歌曲的概念雖然已經很普遍,但我覺得做到有趣的並不多(《節奏醫生》和《MuseDash》的聯動算是個很有趣的例子)。下面我會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聯動的內容和特色以及各個BEMANI街機的歷史小科普和玩法,以及——音樂推薦。
棒球 X 音遊是什麼樣的玩法
現在進入正題,2013年BEMANI當時尚在運營的9個音樂遊戲進行了名為“熱鬥!BEMANI體育場”的全面聯動(後期還加入了兩個非音樂遊戲聯動所以一共有11個遊戲聯動),在這次聯動之前BEMANI上一個BEMANI聯動的主題是私立BEMANI學院(以學院生活為主題)。
作為以棒球為主題的活動,將棒球卡的遊戲玩法與聯動活動相結合,通過玩機種收集並強化選手卡來贏得比賽來獲得樂曲的系統。每場比賽都有對手,通常比賽的解禁曲是與對手節奏遊戲相關的人物歌曲。如果是移植曲,就會出現原來收錄的機種和要移植的機種的隊伍。因此,可以大致預測下半場將圍繞歌曲對決的球隊。選手卡有BEMANI的作曲家和遊戲出場的人物或吉祥物,而且這些選手卡和現在流行的gacha手遊一樣有 卡面覺醒變化 的系統,後面會詳細介紹。
官方演示的棒球對戰畫面,很糊是因為官方的源只有480p
除了解禁其他平臺的歌曲以外,BEMANI的作曲家們(豪華陣容,下文會跟著棒球卡一起介紹)們以兩兩組隊合作的方式貢獻了許多優秀的原創新歌,主題都為棒球(在歌曲的封面也體現出了這一點)。除此之外,因為GITADORA的主題是搖滾(玩法是模擬吉他貝斯和架子鼓),所以這些歌曲中非搖滾曲風(再次感嘆當年Konami和BEMANI的用心)還有特殊的搖滾版,各位可以在原聲專輯裡欣賞:
熱闘!BEMANIスタジアム ORIGINAL SOUNDTRACK - BEMANI Sound Team(科樂美音遊音樂製作團隊)
專輯封面
接下來我將以棒球卡為主線,穿插BEMANI遊戲和作曲家的介紹讓各位感受一下當年這個活動的有趣之處。
BeatmaniaIIDX 狂熱節拍隊
這個小外星人正是狂熱節拍的吉祥物
前文說過,Beatmania(注意和BeatmaniaIIDX並非一個系列)是奠定音遊這一類型的重要遊戲,後來Konami決定發售BeatmaniaIIDX(以下簡稱IIDX),比起Beatmania屏幕更大,比Beatmania系列多出兩個按鍵也更像DJ模擬遊戲,Beatmania本家也被稱為元組/五鍵。後來Konami還出過BeatmaniaIII系列特點是踏板,不過後面都不如BeatmaniaIIDX系列賣座所以最終和本家一起推出了Final系列完結。
IIDX系列因為諧音在日本也被稱為“二寺”,其歷史地位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日本國民音遊。現在已經推出到了29代Cast Hour,即將創造30代的歷史。甚至對日本電子和同人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就連模仿其玩法的PC格式BMS都發展出了BoF大會這種比賽。後來這些BMS優秀作品又登陸了街機,包括konami自己的街機。以及這些當年的同人作者也參加了IIDX和其他街機遊戲的作曲,也算是十分有趣的現象。
IIDX的玩法現在被稱為下落式,最大特色為模擬DJ演奏的搓碟。由於歷史久遠曲庫十分豐富,更是於去年開始了十分有特色的結合了DJ表演的音遊電競聯賽:BEMANI PRO LEAGUE,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這裡看我朋友的解說視頻:
值得一提的是,狂熱節拍還曾經有過中國代理,在1代代理版還十分迷惑地把1P原本放在左側的盤放在了和元組一樣的位置(一度被玩家戲稱為2BX),裡面還做了兩首獨佔的中文歌曲。可惜後面就草草收場,也完全沒有過網絡服務。
當年的中文Logo,是用IIDX20代魔改的
街機最新的雷霆框體模樣,大幅度升級後擁有了120Hz刷新率等特性
4號選手 貓叉Master
貓叉Master,真名佐藤直之。貓叉名字由來據說是因為本人有吸引貓的體制(但本人對貓過敏),加入Konami後除了BEMANI系列還為口袋棒球等遊戲做過曲。本人擅長世界音樂和電子風格融合的個人風格,惡趣味是喜歡羊駝,還用羊駝的主題做了曲。
8號選手 L.E.D.
本名角田利之,BEMANI裡硬派音樂風格的代表人物(但是後面很神奇的學習著名電波音樂社團IOSYS做起了二次元電波風格音樂)。很早就開始給IIDX作曲,在硬派曲風時有時會用L.E.D.-G這個名義。本人擅長多種電子音樂風格,後面轉型後和BEMANI的御用歌手之一、在東方同人社團幽閉サテライト也很活躍的森永真由美組成電波組合prim。
26號選手 梅桐天土
前面兩個都是BEMANI作曲家,突然來一個二次元角色各位可能會一臉懵逼。這裡介紹一下在IIDX20多年的發展中,美術風格也變化過很多次。負責角色設計的GOLI老師設計出了一些原創角色來負責顯示結算畫面、海報、封面等。這些人物後面統稱為ROOTS26(也是為什麼編號是26的梗),而梅桐天土成為了這一批角色裡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也經常代表IIDX的形象。
結算畫面
我老婆買的手辦,不過兔子耳朵掉了一個
PS2版IIDX16代也是最後一代的封面
最近的形象
1號選手 dj TAKA
本名石川貴之,BEMANI元組級人物,從IIDX1代就開始作曲一直到現在。喜歡巴洛克風格音樂,並將其與電子音樂風格結合技驚四座,是IIDX雷打不動的王牌。也經常開小號嘗試不同的曲風(因為編曲和音色使用個人特色明顯經常被人認出來),擅長Trance、House、Techno一類的電子音樂風格。
中間那張顏藝臉來自於其在IIDX歌曲《 SA.YO.NA.RA.SUPER STAR 》裡的BGA畫面:
可能沒玩過IIDX的朋友在某些表情包上見過這張臉
pop'n music 流行音樂隊
吉祥物為ミミ和ニャミ
1999年誕生的音樂遊戲,是BEMANI系列裡第一個不以模擬樂器為主題的音樂遊戲。與IIDX和DDR這類硬派音樂風格不同,pop'n music的音樂主打輕鬆和流行。與輕鬆的畫面和音樂相反,pop'n是恐怖的九鍵位,據說這是因為一開始遊戲想讓一家三口都能同時遊玩,後來就變成了觸手的表演。事實上,如果不算更古老的元組Beatmania,pop'n music是現今BEMANI最長壽的音樂遊戲。目前版本是26代解明リドルズ(下面簡稱pop'n)。
除此之外,pop'n有十分有特色的角色系統,遊玩時候玩家要選擇自己使用的角色,每首歌也有自己對應的角色,在官方網站還能看到角色的生日(我能想到會每天都給角色慶祝生日的遊戲除了pop'n只有《動物之森》了),因為這些特點十分受女性玩家青睞。和IIDX背景播放BGA不同,pop'n的兩側是遊戲角色,如果玩家操作正確選擇的角色會表現出高興的動畫,而對手的曲目會表現出吃癟的表情。遊戲在PSP上有兩部移植作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
街機框體
9號選手 wac
本名脅田潤,在pop‘n系列雖然一開始就參與了工作不過最早並不負責作曲,後來開始作曲後展現了恐怖的實力,風格極其豐富,屬於天才性製作人(以前看過一個採訪問他怎麼構思作曲靈感,不知道是不是整活他回答是“泡澡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出來了”)。而且本人特點是幾乎很少使用wac本名,一直使用各種馬甲和名義。pop'n上最難的一批曲子幾乎都是他寫的。本人很少露臉,一般都用黑貓代表自己的形象。
wac一般這身打扮公開露面,也是卡面圖案的由來
21號選手 PON
本名渡邊大地,PON是Power Of Nature的縮寫,創作型歌手。歌曲基本都是自己作編曲,自己唱。唱歌特點是比較激昂,或者說比較燃。卡面的運命進化梗來自於自己的《紅焰》(眼鏡才是本體是嗎) 。在IIDX28代還翻唱了一把《新寶島》,十分生草。
23號選手 Mimi和Nyami
pop'n music的吉祥物擔當,一隻兔子和一隻貓。這倆也客串過Konami的其他遊戲,比如《超級炸單人R》。和梅桐天土不同,這兩位從初代開始就是pop'n music的牌面,在 pop'n music ラピストリア嘗試轉變畫風的時候兩個角色還“二次元”了一把。宣傳PV我不說可能還有人以為是什麼動畫:
最新一代的偵探形象
成精啦
炸彈人聯動形象
初代形象
周邊
44號選手 ししゃも
獲得這一角色的方式是下載並關聯pop'n主題手遊《ポップンリズミン》(已停運並下架,而且玩法和pop'n music差別很大,不知道konami在想什麼)。形象是垃圾桶裡的貓貓,後來手遊停運了也在pop'n music裡出現過。
手遊裡的形象
7號選手 Des-ROW
本名右寺修,以搖滾風格為主的創作型歌手,元老級人物不過現在更多工作為幕後的工作,最近很少出現在BEMANI系列中了。這個藍髮的形象,應該是neta了他在pop'n music裡的名曲大見解裡的角色六的形象。
pop'n 角色:六
DanceDanceRevolution 勁舞革命隊
DDR這邊...沒有吉祥物
作為可能是大眾最熟悉的BEMANI遊戲,DDR在1998年奠定了跳舞機的概念。簡簡單單的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就衍生出了無限可能。就算你沒聽說過DDR,你也一定聽過這首歌:
DDR也是歐美最有影響力的BEMANI遊戲,直到現在都有不小的歐美DDR社群。啟發了無數跳舞為主題的音樂遊戲,以及最近大火的《Friday Night Funkin'》玩法更是直接來自( 抄襲 )自DDR。DDR特色是在你遊玩時,背景人聲會一直念出你的combo數並給你鼓勵,也許正是這種自帶炫技和派對感的氛圍讓它一直在歐美人氣不低。
DDR曾經有過一段時間低迷期,一度停產,不過現在運營的還不錯,最新版本為剛更新沒多久的A3。最近還更新了歐美熱門meme:《Undertale》中的BOSS曲《MEGALOVANIA》,而且其鬼譜難度為18(DDR最高難度為19),十分牌面。
MEGALOVANIA DDR鋪面
18號選手 TAG
本名田口康裕,擅長個人特色的電子舞曲風格。除此之外還寫過一些搖滾風格音樂,DDR上很多難曲的提供者,在IIDX平臺有一個著名的玩梗馬甲SUPER STAR 満-MITSURU-。目前已經退社,不過還有販賣自己的專輯以及為其他音樂遊戲平臺供曲。TAG本人也是玩音遊的一把好手,最近在Youtube還直播自己打《MuseDash》、《DJMAX》等遊戲的實況視頻。
3號選手 EMI
DDR的代表角色擔當,就是你玩DDR時候經常出現的的背景人物,此外也在pop'n裡客串過。據說名字由來是東芝(沒錯,就是那個TOSHIBA),全名為Emi Toshiba 。 曾經通過Dancemania為DDR提供了大量的版權音樂。2007年東芝出售股份,公司更名為EMI音樂日本公司。所以保留了EMI的名字去掉了Toshiba。
DDR裡的形象
最近也更新為了更“二次元”的形象
45號選手 AFRO
和EMI一樣是DDR常駐的背景角色(從這點也能看出來DDR是BEMANI系列最國際化的遊戲),也被稱為Disco(因為Disco舞者和音樂人很多都為這種爆炸頭形象)。從DDR初代就開始登場,和Emi一樣在pop'n 裡客串過。
遊戲裡的形象
99號選手Sota fujimori
本名藤森崇多,BEMANI中的合成器技術流作曲家。音樂名校伯克利畢業,除了BEMANI系列為《惡魔城》、《勝利十一人》、《遊戲王》等遊戲都作過曲,特點是辨識度極高的合成器用法。和後面要提到的DJ YOSHITAKA還組成過二人組合VENUS,同時給BEMANI寫過一堆系統BGM(街機裡選歌、等待畫面會播放的BGM)。之前看採訪歐美著名DJ/製作人Porter Robinson因為DDR受他和dj TAKA影響很深。
VENUS組合的歌曲:
GITADORA 狂熱鼓手和吉他高手隊
這個熊也是GITADORA的吉祥物
也是99年發售的模擬樂隊演奏的音樂遊戲,最早名稱為GuitarFreaks&DrumMania。分別模擬吉他和樂隊架子鼓演奏而製造。為了營造樂隊感覺,兩款遊戲分別從第二作和第一作開始,同時更新、界面統一,甚至可以合奏樂曲, 2013年開始統稱為GITADORA系列。對於歐美最大的影響是借鑑( 抄襲 )了其玩法的《吉他英雄》和《搖滾樂隊》系列。在國內曾經被華立科技代理過不過後續也並無更新。在這次聯動裡最有趣的莫過於原本電子風格的歌在該平臺會remix成搖滾版,比如下面就是同一首歌的正常版本和GITADORA版本。
遊戲的框體也分為兩部分
02號選手肥塚良彥
本名肥塚良彥(實名上網),BEMANI中的貝斯主義者。自稱Koeskoh王子,有時也會親自演唱歌曲。卡牌形象基本原型是pop'n中的OJ Tsuyoshi。
pop‘n中的OJ Tsuyoshi
就是本人
70號選手Yuei
本名植松斎永,是早期GuitaFreaks&DrumMania時期的重要供曲者,不過一般都和其他人合作的名義發表歌曲。此外他還擔任過一些幕後工作和BEMANI Backstage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已停更)。 最近的人事變動顯示他已經不在BEMANI部門而是在Konami電競部門工作。
96號選手96
本名黒沢大佑,吉他演奏高超的作曲家,據說13歲就開始玩吉他,這個活動中的一些搖滾音樂的吉他就是他來演奏的。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動畫《阿松》(2015年重啟版本)第一季動畫的OP《 はなまるぴっぴはよいこだけ》編曲和作曲也是他(作詞則是後面會提到的あさき)。2017年從Konami離職變為自由音樂工作者。
他開通了微博: 黒沢大佑的微博 和Bilibili: 黒沢大佑的個人空間 上傳自己的演奏視頻,在Youtube上還演奏各種其他音樂cover,此外也給《太鼓達人》等遊戲供曲。
他也開通了Bandcamp販賣專輯
69號選手あさき
很少露臉的BEMANI作曲家(卡面也表現出了這一點),作曲風格有時很怪有時候類似視覺系樂隊,有時候還會寫一些主題很搞笑的音樂,唱歌方法十分獨特。 歌詞有時候 以連日本人都聽不懂的日語歌詞 出名。這次活動也和96合作整活弄了一首《野球の遊び方 そしてその歴史 ~決定版~》(如何打棒球及其歷史-最終版-)。
Jubeat 樂動魔方隊
可能是國內最為知名的BEMANI遊戲,曾經在國內代理到了三代,當年也有對應的網絡服務(早就停止了)要比上面幾個遊戲都要年輕,2008年才誕生。
玩家根據4×4的透明按鍵下方屏幕亮起的時機點擊或按住對應的按鍵完成操作,遊戲根據玩家按下按鍵時機的精準度給出不同顏色的反饋。目前剛發佈了新版本預告 jubeat Ave. 在歐美曾經以jukebeat的名義發佈過,選曲也變為了很多歐美流行樂。此外,在國內玩家出名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很早便推出了移動版本jubeat plus(後來被有體力值全程需要聯網需要抽歌的版本替代,_ _Konami)。國內還有山寨Jubeat的街機遊戲:魔法。Jubeat還曾經在國內開過官方微博交流,可惜2014年後就不再更新。
好時代,過去了
相信你應該在哪兒見過這臺機器
02號選手ショッチョー
本名佐伯茂治,國內玩家應該更熟悉他的名義是S-C-U。一開始主要在吉他高手&狂熱鼓手那邊活動,後來主要為Jubeat作曲。
本名斉藤広祐,在IIDX4代以公募投稿了出道作Clione後來大規模為IIDX以及BEMANI系列供曲,和同為4代公募出道的Ryu並非KONAMI本社職員,所以有很多非BEMANI系的音樂作品比如他自己的同人社團S2TB Files,再比如曾經參與了國產動畫《納米核心》的主題曲製作(這首歌也被音遊《MuseDash》收錄了)。
他的微博: kors_k的微博
16號選手 スミス
史密斯先生,jubeat的吉祥物。特徵是六邊形臉,這卡面滿破後的肌肉是怎麼回事……
平時的形象
61號選手 Mutsuhiko Izumi
本名泉陸奧彥,BEMANI系列大齡作曲人(年齡在50歲以上),早期多在GITADORA側活動,現已從Konami退休。其製作的《天國與地獄《》經常在NicoNico上被拿來製作音MAD視頻。在BEMANI外也參與過很多konami遊戲音樂的製作。
ReflecBeat 動感彈珠 隊
吉祥物為小老鼠
現已停運的以下落彈珠和對戰為賣點的觸摸屏音樂遊戲,通過在恰當時機滑動金色彈珠,可以為對方發射快速彈珠(JUST REFLEC)以產生互動。 和傳統下落式不同的是,彈珠並沒有固定的軌道。我老家還有這個小老鼠的玩偶,不過沒帶過來就不拍照了。
後來停運的原因眾說紛紜,說的說是引入的遊戲機制過多勸退玩家,有的說是因為刪除歌曲,總之現在已經很少能看到活著的觸摸屏街機音樂遊戲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遊戲在國內同樣有代理版本(僅1代),裡面有十分模型的中文配音“對戰開始”和“您贏了”。該遊戲停止運營前同樣有移動端《REFLEC BEAT plus》,現在和街機一樣進入了擺爛狀態(說實話Rb是個很適合iPad的遊戲,不知道Konami在想什麼)。
遊戲目前的版本也是最後一代
9號選手Qrispy Joybox
本名伊山達也,經常用以Rb小老鼠為原型的形象示人。在加入BEMANI之前就已經給Konami進行了作曲工作,最近一般不再以這個名義發表音樂而是改為了TATSUYA 。製作風格一般活潑明快但也有中二黑暗感爆滿的MAX MAXIMIZER。在Rb側曾擔任聲音總監。
本名西村宜隆,最早在IIDX供曲,曲風多為Hip-Hop或流行音樂風格,後來在IIDX拓展了自己的製作風格轉為製作高速的電子音樂風格(因為風格原因經常被拿來做音MAD視頻,其風格代表作《Evans》的音MAD在niconico有著恐怖的點擊)。其作品《FLOWER?達成了BEMANI遊戲全平臺登錄的成就(甚至非BEMANI音樂遊戲也有收錄)。後來轉型為製作人,Rb和下文的SDVX都有其參與制作。
現在已經幾乎停止了音樂製作,不過最近還是有一首合作名義的新歌,而且在BPL裡還客串出演過。2015年升職成為KONAMI數碼娛樂第1製作本部第1製作部部長,2019年任KONAMI街機娛樂執行董事,2022年7月1日晉升為KONAMI 常務執行主任 ,已經相當於KONAMI二把手了。和前面提到的Sota fujimori有一個名為VENUS的組合,同時負責Vocal。
8號選手パステルくん
俗稱小老鼠,Rb的吉祥物擔當。因為當年Rb經常和其他BEMANI遊戲搞聯動也被國內玩家戲稱為小偷鼠,在pop'n中客串過。家族成員還有粉色小老鼠和黑老鼠,因為當年人氣很高還做成過實體玩偶。
實體玩偶
pop'n中的形象
10號選手DJ TOTTO
當年的BEMANI新人,在BEMANI之前為《實況棒球》和《口袋棒球》系列進行過作曲,有人後來挖出早年還做過東方同人,而且後來BEMANI真的和東方有聯動活動的時候也出來作曲了。出道曲為Rb上的極難曲《Valanga》技驚四座(順便當年這個歌的解禁活動為登山主題,而這首歌的標題意思是雪崩...),除了本名以外也會使用兎々(日語讀音和TOTTO相同)來發表和風電子樂。
此外,他進入BEMANI之前就是IIDX側的最強段位皆傳玩家(十分的罕見,在作曲家裡更罕見),這個梗也表現在了卡面上。後來擔任Rb的聲音總監,在Rb停運後2019後疑似轉向了開發工作,現在而很少供曲了。
Sound Voltex 音律炫動 隊
2012開始運營的DJ旋鈕主題遊戲,2019由世宇科技代理了其第五代遊戲(看樣子代理應該是已經擺了)特點是在下落式遊戲的基礎上加入了旋鈕和FX按鍵的玩法,在旋鈕和FX按下的同時遊戲音樂也會產生聲音特效。同時本遊戲也是第一個不以BEMANI原有作曲家為主的BEMANI音樂遊戲,曲目多以公募、東方和VOCALOID曲目等為主。公募主題有原創和BEMANI名曲的Remix。此外,也是第一個引入抽卡角色和Live2D等特性的BEMANI遊戲,有自己的角色和故事和世界觀。在日本和海外都有很多玩家,最近也和DDR一起加入了電競比賽BPL第二季的入選項目。可能是BEMANI現役遊戲裡最“二次元”的遊戲。
官方代理版B站: SDVX音律炫動5的個人空間 ,微博/微信公眾號: SDVX音律炫動5。
檢測音遊二次元濃度
最新框體也更新了120Hz刷新率等特性
51號選手 Hommarju
一開始活躍於EXIT TUNES(發行過很多Vocaloid和電子音樂專輯,和BEMANI合作關係緊密),在SDVX後逐漸活躍於BEMANI遊戲中。也經常發表自己的原創音樂和參與DJ表演。其個人特色是演出會拿著話筒,也體現在了卡面上。
卡面的角色則是SDVX的原創角色嬬武器雷刀(捏他Right)和嬬武器烈風刀(捏他Left ,又名旋鈕成精)。
他的B站賬號: Hommarjuofficial的個人空間
嬬武器雷刀
嬬武器烈風刀
18號選手 -RASIS-
SDVX系列的看板娘,人氣角色。一開始設計的並非現在這樣,後面不知是否Konami掌握了什麼財富密碼,在二次元的路線上一路狂奔。在pop'n 也有過客串,在SDVX的歌曲封面也能經常看到她。話說這卡面怎麼從棒球手一路變成啦啦隊員了。
整容歷史(
嗯,這手辦也是我老婆買的...
pop'n中的形象
在官方專輯裡和博麗靈夢同臺競技,這張專輯也在我老家...
∞號選手Voltenizer Maxima
相當於是SDVX的機臺擬人角色,在SDVX也擔任很多音樂的封面。
11號選手Cody
本名小寺秀典,SDVX系列的聲音總監。本人很少參與音樂製作,偶爾以客串的形式參與。
DanceEvolution 舞蹈進化隊
最早是在Xbox上使用Kinect遊玩的主機遊戲,後來推出了街機版。玩法為使用Kinect檢測身體部位對著跳舞,早在2016年就已經停運,世宇還代理過國內街機版。這一玩法某種意義上在BEMANI最新作Dance aRound上借屍還魂了,這一隊出現的都是遊戲人物就不詳細介紹了。
玩法視頻
街機框體,當年十分受妹子(包括我老婆)喜愛
繼承了其玩法精神的Dance aRound
16號選手 あかり
23號選手雅人
3號選手ストマックマ
88號選手Mike
Future TomTom 未來打擊樂隊
Future TomTom的吉祥物
2013年發行的與鼓點相結合的音樂街機遊戲,與Drummania相不同的是該作使用了一排四個鼓架的方式進行遊戲。既可以單人遊玩也可以進行雙人遊玩,單人時可選擇同時使用4面鼓也可以選擇使用兩面。雙人遊玩時,兩個人互相使用兩面鼓進行遊戲。15年就停止更新了,十分短命。
街機框體
1號選手U1-ASAMi
本名淺見祐一,一開始在DDR系列出道,擅長電子舞曲。曾擔任未來打擊樂的聲音總監。
64號選手村井聖夜
本名為村井潔, pop'n系列的元老作曲之一。也曾擔任未來打擊樂的聲音總監。十分早就開始嘗試用類似Vocaloid的聲音合成技術來演唱歌曲。更為大家熟知的名義是Seiya Murai。
00號選手ミラリン&トムトム
未來打擊樂的吉祥物二人組。
49號選手Akhuta
和前面的asaki一樣旋律十分有個人特色,官方未公佈其真實姓名(但據說有洩露)。經常使用 Project B-的馬甲,就在今年6月份剛剛從Konami離職,推文發表了“ 我想發行個人專輯 ”。
到這裡BEMANI所有的機種棒球卡就介紹完畢了,不過還有一些非BEMANI系列的KONAMI街機遊戲參加了聯動。
Steel Chronicle隊
Konami當年的街機機甲對戰遊戲,球員應該都是遊戲角色,不過早就停運了而且資料很少。
5號選手MARION LOVE
19號選手LYDIA PETRAKOV
Quiz Magic Academy 問答魔法學院隊
Konami的街機Quiz(問答)遊戲,經常和BEMANI系列聯動。曾經在NDS上推出過掌機版,還推出過OVA動畫推廣遊戲(畢竟Konami,你看《遊戲王》)。這個系列遊戲貌似還獲得過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上收錄最多問題的問答遊戲。
擁有大量原創角色,背景設定類似《哈利波特》,玩家為魔法學院的學生。在前兩年剛和BEMANI系列搞了波聯動活動MuseQ(形式為聽歌猜曲名/作者然後BEMANI系列獲得QMA的BGM) 。和BEMANI的麻將遊戲《麻雀格鬥俱樂部》算是最常和BEMANI聯動的遊戲。
QMA聯動在pop'n中的代表角色アロエ
和BEMANI系列的聯動活動
1號選手ティアル
6號選手セレスト
QMA天之學社的有翅妖精族的雙胞胎。
特殊卡
這兩張是特典卡,購買OST或參加活動才能獲得。
1號選手 BEMANI學園 學長
據說是neta的BeatmaniIIDX系列執行製作人KAGE的銅像,也是上一次聯動活動BEMANI私立學院裡出現過的形象,這個銅像變身棒球手的卡面進化腦洞新奇。
77號選手キャラクター大集合
BEMANI遊戲吉祥物的全家福。
後記
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因為愕然發現我已經打了好多年音遊(還給一些音遊投過稿)所以回憶一下青春,另一方面覺得現在的遊戲聯動也好,活動也好總感覺在整活這方面差點意思(當然也可能只是因為懷舊情懷作祟)。像現在PC和移動端音遊有的也搞這種聯動活動,但往往就是更新幾首對方的歌了事,我覺得聯動就是要有對方會對另一個遊戲產生興趣的感覺,或者雙方各自會心一笑的彩蛋才好。如果有正在看本文的遊戲策劃的朋友不妨從這個角度考慮考慮遊戲活動的運營。
再有就是這兩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無論是日本還是國內的街機市場都很萎靡,雖然街機音樂遊戲已經存在了20年以上,但誰都難說曾經美好的事物會不會離我們遠去,畢竟這篇文章裡好多遊戲就已經停運有一些國內甚至永遠沒有渠道去遊玩了。也為從來不接觸BEMANI系列的朋友介紹一些這個系列的魅力和安利一些音樂。
做得十分出色的《節奏醫生》《冰與火之舞》和《Muse Dash》聯動
參考
BEMANI系列 - 萌娘百科 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 (moegirl.org.cn)
連動企畫/熱闘!BEMANIスタジアム - BEMANIWiki 2nd
열투! BEMANI 스타디움/선수카드 - 나무위키 (namu.wiki)
https://remywiki.com/
https://p.eagate.573.jp/game/bemani/fansit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