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數字永遠不會說謊,但在電車世界裡,這個觀點卻被打破了。
因為大多數人都發現,500公里的電車,別說跑450了,就算只跑400公里都是千難萬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車企為啥就不能實在點?原因如下
首先,他們表示主要是標準不同。
因為我國採用的是CLTC標準,所謂的CLTC(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標準,是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測試的,模擬的是較為理想的駕駛環境。
說白了就是,在CLTC標準下,用車的場景很單一,而且溫度條件非常好,場景還都是低速,基本不太符合用戶實際場景。
這也就算了,部分主機廠的車型公告,還會耍一些花招使得數據好看。
於是乎,測試結果就偏高,總會高估了實際的續航里程。
相比之下,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是「WLTP標準」和「EPA標準」。
所謂的WLTP標準,指的由歐洲制定的全球輕型車輛測試程序。
這個測試挺有意思的,雖然模式和CLTC標準差不多,但高速路況變多了,平均車速也更高。
直接點說則是,WLTP標準的平均車速46.5km/h,而CLTC標準的平均車速才28.96km/h——是主流標準裡最低的。
EPA標準也差不多,是由美國環境保護署,在較為嚴格的條件下進行測試的,涵蓋了城市和高速兩種工況,並考慮了空調使用等因素,測試結果也更接近實際駕駛續航。
雖然如此,但你也不能說CLTC標準不準。
這就好比中國的房地產,賣的時候宣傳的是120平米,房產證上也是120平米,雖然使用面積不到120平米,但的的確確是這麼多。
對於這種情況。理解並接受就好了——畢竟,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國情。
其次,能耗管理的水平差距很大。
這直接導致了大部分電車真的不行,特別是那種便宜的電車,肯定很難跑到400公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好的電車,會採用「全域800v的架構」。
簡單點說就是,空調壓縮機、直流變壓器、車載充電機等高壓系統,全部都會使用碳化硅,並且最大電壓達到800v。
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由於電壓更高了,在電力輸送過程中的發熱會減少,能耗損耗也會變少。
按照相關人員的研究數據就是,全域800v架構相對普通電車,能耗能降低10%。
此外,電車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和熱管理系統的差異,也會顯著影響能耗。
因為電池這個玩意,太冷了也不行,太熱了也不行——為了維持最好的放電效果,必須保持在最佳的溫度區間。
但有些電車的熱管理系統不好,在控制溫度的過程中,損耗更大,電耗自然也就更大了。
電池管理系統也是類似的邏輯,它能優化電池的充放電過程,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並延長電池壽命。
普通電車的這些功能,能做到優秀水平嗎?肯定很難!
除此之外,有些優秀的電車還會將「剎車系統」和「動能回收」結合起來,前半段剎車是動能回收,給電車補電;後半段才介入剎車,給電車制動。
基於這些種種因素影響,能耗差異肯定就很大了。
最後,就是環境的影響很大。
雖然油車也會受環境的影響,但考慮油車的驅動方式,影響就比較小了。
但電車就不同了,不管是氣候和路況的影響,都會顯著改變續航的結果。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鋰電池裡的電解質,在低溫下會變得黏稠,導致電池的內阻增加,放電效率降低。
雖然「熱管理系統」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這個問題,但它自己也是耗電大戶。
畢竟,加熱電池所需的能量,又不能憑空產生——羊毛出在羊身上,電池也得給熱管理系統能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續航肯定就不給力了。
此外,和油車不同,電車因為可以精準調節轉速,在城市出行時,往往電耗更低。
但一旦上了高速,情況就不同了!
畢竟,電車很重,有些電車的風阻還很高,同時,高速的動能回收效率還很低——這勢必會造成更高的電耗。
按照大部分人的經驗就是,城區往往需要百公里15度的樣子,高速需要百公里18度甚至更高。
就這些個情況,有些電車還用的60度的小電池,怎麼可能跑到400公里呢!
總的來說就是,如果採用WLTP標準,其實電車能耗預估還是很準的,因為更能反應實際的使用情況。
另外,就是不要買雜牌電車,不要買太便宜的電車,他們的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肯定不行,同時,動能回收也做得不好。
這些因素的疊加,別說400公里了,可能300公里都很難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