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机核公众号
作者:Nick
编辑:柏亚舟
3月底,游戏圈内出现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消息:2K将会接过EA Sports手中的授权,开发《FIFA》系列足球游戏,新游戏将会被命名为《FIFA 2KFC》。
由于爆料当天是愚人节前一天,不少人乍一看一头雾水。不过,这一消息来自于广受关注的游戏信息爆料者Kurakasis,他此前曾准确披露《漫威1943:九头蛇崛起》等游戏的相关信息,因此其爆料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更何况,在EA正式放弃“FIFA”这一名称一年后,一向不放过每个赚钱机会的国际足联(FIFA)急于寻找下家,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筛选一遍就能发现,有着多年成功NBA游戏经验的2K,似乎是个合理的选择。
倘若这个新闻为真,或许机核电台老片头里赵夏的那句“上我们家打2K去呀,虐你”后面就要接一句“足球还是篮球”了。
不过,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FIFA”这个名字本身,含金量究竟几何?EA经营这么多年的足球游戏,积累了哪些护城河?甚至NBA2K本身,和“EA足球系列”一样,都是“赚得盆满钵满”与“换皮氪金指责”同在,这又说明了什么?
传闻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但问题的讨论还是挺有趣的。
EA SPORTS:告别“FIFA”
说起2K可能充当《FIFA》系列的接盘侠,那还得从EA与国际足联(也就是“FIFA”这个缩写的本来含义,为作区分,后文“FIFA”指游戏系列,“国际足联”指组织)的合作说起。
90年代初,在当时EA正酝酿做一款足球游戏,在起名字时就遇到了一个问题,EA总部给出的建议是“EA Soccer”,但很显然,这会冒犯到视“Football”为正统的欧洲玩家,而他们,或许也是足球世界里的“正统”。
北美市场当然也很重要,所以有没有什么名字里不包括两个词的可能(缩写不算)?于是,EA与国际足联的合作契机,就这样诞生了。随着一纸五年合约的敲定,EA获得了来自国际足联的官方授权,我们所熟知的“FIFA系列”诞生了。
1993年,《FIFA国际足球》正式发售,EA为它做了一个30秒的广告,他们在圣诞节前推出了这款游戏,然后开始祈祷。
现在听来或许你会有些意外:当时在EA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总部里,很少有人对这个项目抱有信心。但他们也绝不会觉得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这“只是足球”,对吧?
另一边,国际足联,也就是那个真正负责运营世界足球的机构,其实也并不知道该给自己的知识产权定怎样的价格,所以EA在全球足球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几乎没有产生额外的“名称授权”成本。
此后的FIFA,在“车枪球”的大势之下成为了一方霸主,最终完成了三级跳:2000年,《FIFA》系列已经在全球售出了1600多万套,成为最畅销的足球视频游戏系列;2010年,《FIFA》系列卖出了超过1亿份,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体育视频游戏;2021年,FIFA系列累计售出了3.25亿份,成为了历史最畅销的电子游戏系列之一。
据分析师称,《FIFA》这款游戏每年为EA能够带来超过20亿美元(14.7亿英镑)的收益,作为参考,整个公司在2020年财年的总收入为56亿美元(41亿英镑)。
这样一个现金奶牛,国际足联不眼红才奇怪。
如果说EA与国际足联最开始还不知道该如何就授权费用打交道的话,到了双方合作的后期,EA已经需要每年给国际足联支付1.5亿美元的授权费用。在双方最后一次的续约谈判中,国际足联狮子大开口——他们不仅仅要求4年总共10亿美元的授权费用(贵了将近一倍),且EA不能独家化、垄断化,更不能在游戏之外进行商业化。
这样的“不平等条约”,EA最终选择了拒绝。站在EA的立场上,每年给你“上供”1.5亿美元,实际上就买了个名字和几项赛事的授权而已。
EA的CEO威尔逊在公司的内部会议中就曾开喷国际足联,他表示,国际足联的授权许可在非世界杯年份不过是“游戏包装盒上的四个字母”。
于是,在两年前EA宣布《FIFA 23》将成为《FIFA》系列的绝唱,在2024年正式结束了与国际足联的冠名授权合作,换成了全新的FC系列,也就是大家见到的《EAFC 24》。
在失去了EA之后,国际足联一直在寻求新的开发商制作足球游戏,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此前的表态也颇有些“嘴硬”的意味:“新的以FIFA命名的游戏——FIFA 25、26和27等等——对任何女孩或男孩来说都将是受欢迎的电子游戏,我们很快就会有消息。”
真正的护城河
对于国际足联而言,他们想要找到一个接盘侠继续延续《FIFA》系列,证明自己没有了“前任”EA也能过得更好,“顺便”继续获取高昂的冠名授权许可费,动机合理。
虽然2K接盘的传闻还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摆在2K面前的竞争难度,其实堪称地狱级。
这并不是质疑2K本身做游戏的技术水平,毕竟在此之前,他们在篮球战场上就正面击败了EA的《NBA LIVE》系列,在橄榄球,他们也回归试图挑战EA的经典作品《麦登橄榄球》系列。
然而,足球游戏这条赛道,显然不太一样。
对于一些不太了解《FIFA》系列的游戏迷来说,或许他们会认为EA之所以有那么多联赛和球队授权,正是因为和国际足联谈妥了合作,让他们在游戏内容上有了与真实赛事做联动的最坚实保障。即便是在早年间FIFA系列游戏本身风评不如实况足球的年代,“拥有更多授权”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优势。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就像EA CEO所吐槽的那样,此前EA给国际足联的授权费用,除开《FIFA》这个游戏的冠名以外,最直接的授权其实就只有国际足联旗下主办的赛事,例如男女足世界杯、世界杯等。
而除了名字的使用和这几个赛事的授权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部分游戏内容,其实和国际足联几乎没有关系。
例如,长期以来,EA一直都是英超联赛的合作伙伴,英超的裁判服上甚至都有EA的标志。而最近数年,EA与西甲联赛的合作更进一步,甚至直接冠名了后者,成为了第一个冠名欧洲五大联赛的游戏厂商,为此,EA每年付出了3000万欧元,合同为期五年,总价格1.5亿欧元。而从《FIFA 19》开始,EA从老对手实况手中迎回了欧冠联赛,自此欧洲足球的版图基本完整。
一方面,我们游戏中看到的英超、西甲、欧冠等联赛、杯赛的授权,实际上都是EA与相关联赛的运营方谈好了授权,与国际足联并无关系;另一方面,涉及到具体的“人”,尤其是球员模型、肖像等授权,也不是经手国际足联,而是与一个叫“FIFPro”的机构谈好,就搞定了。
FIFPro全名是“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联合会”,与国际足联并无上下级关系。它是一个帮助各成员国球员争取权益的工会向“非营利性组织”,FIFPro获得了旗下66个足协数十万职业球员的集体商业权益(如游戏肖像权)和信息使用权。换句话说,只要从FIFPro取得了授权,就可以在游戏中使用相应球员的名字与肖像。
所以也难怪不少FIFA老玩家,在当初EA与国际足联分手时,就表示此事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其实真没多大影响,就换个名字和玩不到世界杯模式了而已,其他一切照旧。
对于2K来说,假如他们真的要与EA展开竞争,在英超和西甲这两个与EA有着独家合作协议的联赛,他们就无法涉及,更不用说最具吸引力和话题度的欧冠联赛了。
即便2K能够像实况那样,拿下一些豪门球队的授权,也几乎也要像实况那样,在没有取得授权的球队上使用假名,这对强调代入感的体育游戏来说可谓打击巨大。更何况,想要撼动EA拥有“超过19000名球员、700支球队、100座球场和30个联赛的内容授权”这一近乎完备的足球游戏版权护城河,可谓是杯水车薪。
另一边,玩家对于2K近几年在篮球市场上的表现其实也并不买账,最新一代的2K24虽然在次时代进行了大幅更新,采用了全新的proplay技术模拟球星的投篮动作,但这一技术对PC的适配都没有做。
即便是今年2K24一度价格跌到了史低的30多块钱,还有全新以科比为封面的科比挑战模式,依然有玩家表示这游戏甚至“不值30块”、“老大来了都说不要买”。
毫无新意的玩法、缺少大幅革新的画面与技术、愈发成为换皮游戏代表的2K,或许在谋划进军足球游戏的同时,还是做好篮球游戏本行更为现实一些。
摆烂之争,亦有高下
在2K愈发“摆烂”的背景下,有观点曾指出,如今两大足篮游戏巨头,2K与EA旗下的作品都只是“年货游戏”,每年改改数据换换皮就能卖得很火,反正他们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不是么。
只是,这样的观点或许比较贴合2K旗下的NBA 2K系列,对于EA旗下的FC系列来说或许就略微苛刻了。
至少,在运营和商业化层面,EA不可谓不努力,每年都有新的想法。
例如,不再叫FIFA后,EA上来就整了一个“大活”,在现实比赛中都没有做到的男女足球员同场竞技,EA竟然做到了——虽然有玩家对这样的“进步”颇有微词,或者担心“费力不讨好”,可看到身高不到1米7的女足明星萨姆-克尔在游戏中扛着1米90的钢铁后卫范戴克前进,感到有些颇为滑稽的同时,也算是近年来EA难得的一大创新。
更何况,前文提及“足球系列”成为EA的现金奶牛,背后最大的功臣“UT模式”如今已经相当成熟。2020年,在EA一共56亿美元(41亿英镑)的营业额中,40亿美元(29亿英镑)来自“即时服务(live services)”,而UT模式的收益在其中占据了1/4以上。
在UT模式里,玩家看似是通过不断的比赛、活动、氪金,来打造一支个人化的球队。甚至,你可以用国内常见的抽卡类手游来类比UT模式——开包是获取球员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六维化的球员数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球员好不好用。
基础的数值还不够,拥有专属模型的球员和隐藏数值和好用技能的球员也能与其他球员拉开差距。
而UT模式特有、且不断进化化学系统(同球队、同联赛、同国籍阵容拥有更大收益),玩家们可以在同样的模式下体验到完全差异化的游戏体验,再加上SBC(Squad Building Challenge)的任务换卡模式,无论你是热衷于收集各种各样稀有卡的收集型玩家,还是追求更高战力的竞技型玩家,亦或是享受开包开出梅西C罗姆巴佩快感的氪金型玩家,在UT你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
结合上文提到的丰富的版权内容,EA将UT模式与真实赛事进行了频繁联动,无论是每个月各联赛的最佳球员,还是欧冠晋级之路、强强对话等,在体育迷关注真实比赛赛况的同时,也与游戏内容产生了联动吸引了更多潜在用户。
比网游更网游的运营模式、概念设计独树一帜的卡牌、动态的卡牌调整模式、可交易的流通市场等,这些都促成了UT模式发展成为EA吸金狂魔的源动力。
体育游戏,一种悖论
当然,我们也无意在这里说太多“EA足球系列”的好话。毕竟,在FC系列为EA财报增添更多亮眼数据的同时,对于足球游戏本身的“游玩乐趣”的评价反倒没有数据来得那么好看。
在FC时代来临的前几作,《FIFA 21》、《FIFA 22》、《FIFA 23》其实从内容上来说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哪一代更适合哪种战术而已——有时候EA一个版本更新,战术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前文提及的优点,很多都是建立在极度的“肝”、以及极度的斯金纳箱的诱惑之下,游戏引擎本身的创新幅度实在有限。不少人看来,多年来缺乏竞争的情况下,EA早已失去了进取心,每年发布的新作变成了单纯的圈钱工具,没有任何革新。
而2K的《NBA 2K》系列更不用多说,换皮程度比EA还要夸张,除开《2K15》在画面和引擎上确实让玩家体验到了次时代级别的篮球游戏是什么样子的以外,后续的玩法同样缺少创新,不少人甚至至今还在坚守PC的经典版本《2K14》。
有2K系列玩家感慨:当初第一次在PC上玩到《NBA 2K9》,领略到“篮球游戏还能做成这样”的感受,体会《2K10》开创了传奇的MC模式、《2K11》广受好评的乔丹挑战模式等,这类惊喜感似乎早已是“上个世纪”的美梦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玩家最大的幻想无非是,2K去搅局足球游戏,或许能够正反手“激发”两条鲶鱼,起码有个竞争对手出现,EA想要摆烂也得掂量掂量了。若不是科乐美的《实况足球》在主机、PC端几乎废弃,也不至于让众多球迷、玩家上演着一边骂着EA,却又年年去买的悖论。
运营层面,裂隙就已经出现,《EAFC 24》更是出现了至少两次公关危机,“何首乌事件”(一位中国贴吧网友发现新买游戏后不进行基础训练,就可以卡bug无限反复领取目标奖励获得卡牌),让众多辛辛苦苦攒卡包的玩家被背刺,付出的努力还不如卡bug开新号刷包的来得快。年度蓝尾声时“人手一张梅西”的开包bug更是让没有薅到EA羊毛的玩家心灰意冷选择退坑。
对于足球游戏玩家而言,如果一款游戏bug频发、网络状况算不上优良,又缺少有新意的玩法的话,最尴尬的或许不是想要弃坑,而是发现想要弃坑的时候却发现市面上没有其他可玩的产品。
在足球运动本身已经有了巨大的影响力的前提下,巨大的收益来源是足球运动这个“整体IP”、是一系列用钱换来的授权、是花式的商业化运营,却偏偏不是游戏素质本身——在“FIFA”这个名字的流失以及可能的接盘新闻下,可能是这个时代下既荒诞、又现实的寓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