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5-22 01:22:20 作者:半山溪如雨 Language

【回忆和那些普通的过往别无二致,只有那些留下了痛苦伤痕的瞬间,才能如此刻骨铭心】

《堤》-第0张
《堤》-第1张
《堤》-第2张

《堤》

人类世界最具威胁力的武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1945年8月6日获得了全世界的公认。爆炸、爆风以及连带的辐射污染轻而易举的完成了广岛长崎大烧烤。从那天开始,人类对原子弹的威力充满了恐惧与敬畏,这份力量是人类能拥有的最强力的“石头”。

在偃旗息鼓了数年后,德国始终无法忘怀那霸业的梦想,于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首当其冲的是巴黎,那些被路灯点亮的暧昧与昏黄、那些黄金时代留下的遗物、那些来自文化的意志的传承皆被原子弹抚平,唯有遍地的狼藉与凝结在墙上的血肉还在呼号那些过往归来。

随后报复接踵而至,无数枚飞弹在地球的表皮炸裂,将那些辐射尘与人的粉尘播撒在大气之中,唯有屈指可数的人们躲进了地下防空洞。德国胜利了,但他们也只不过能抓几个苟延残喘的人类,在废墟之下做他们的主宰。

《堤》-第3张
《堤》-第3张
《堤》-第3张

地下暗无天日,他们成了老鼠般的人,水和粮食成为了最急需的物品,无论何种实验都需要时间作为基础,但如今的人类没有这个时间了,为了拯救现在,人们决定向过去与未来探求希望。

早在战争前,他们就已经对时间旅行研究了多年,于是,那些俘虏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实验鼠,德国人在数千俘虏中抓出多人实验,但他们的下场除了死亡便是崩溃,无人能承受时间穿越所带来的负荷。

但就在日益浓厚的绝望中,一个男人被选为了新的小白鼠,他在童年时不断的梦见一个美丽的女人和一个惨死于幸福前夕的男人,这让他的意志力被不断的打磨坚韧,也成为了科学家们的回溯锚点。他成为了第一个让实验进行下去的人,他成为了第一个,回到过去的人。

《堤》-第3张
《堤》-第3张
《堤》-第3张
《堤》-第3张

在撕裂灵魂的痛楚下,男人睁开眼,他看见了巴黎,在晨光下、雨幕中、夜色里的巴黎街头、公园、小巷、咖啡馆、塞纳河与石板路,那些无须雕琢就已经生动的诠释了巴黎之美的景色,这战前的幻影与实体令他沉沦。

在这片过去之中,他爱上了一个女人,那是个宛如缪斯与阿弗洛狄忒合体般的人,男人体验着与这名女性相处时产生的幸福。他们逛博物馆、游塞纳河,在艳阳之下漫游杜乐丽花园,那美感滔滔不绝,在带给他无与伦比的体验的同时,也让实验成果日益丰满。

最终实验成功了,男人可以被无限的留在过去,恣意的穿梭在过去的时间之中,于是他和那个女人的情缘就此被强制断绝,他被派往了未来。

《堤》-第3张
《堤》-第3张
《堤》-第3张

去往未来的难度比回到过去难得多,尽管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摸索,但也只是抓住了短短的一瞬间,借这一瞬间的缺口,男人和未来搭上了联系。直到此时他们才明白,未来的人们早已将城市重建,灵魂与意志不再受缚于肉体,时间旅行的科技早已成熟,而正是他们封闭了时间的通道,只是为了防止时间悖论,而留下了那么几个微小的通道。

在给予了男人足以拯救现在的能源后,他们将男人驱逐。回到现在的男人带回了能源,世界即将得到拯救,而男人也将踏上自己的死路,德国并不打算放过这个身为俘虏的男人。

男人自知无力闭上双眼,可来自遥远的未来的人们却向他发来讯息,在经历了过去与未来的洗礼后,男人已经有资格成为未来人,他们可以直接将他带走,成为时间的使徒。

男人拒绝了,他不想去到未来,只想回到过去,去见到那个自己所爱的女人,于是未来人将他送回过去。在1962年的法国奥利机场,男人兴奋着、雀跃着奔向等待着他的女人,但一颗来自现在的子弹,穿越时间击中了他,在临死前他突然想起,原来自己童年时期梦中的场景,正是现在。

【END】

《堤》-第3张
《堤》-第3张
《堤》-第3张
《堤》-第3张
《堤》-第3张

接下来是我的看法

实际上,电影的剧情以当下的视角来看,不过是一次简单的环形叙事,但在电影登上荧幕的1962年,在那胶片时代的尾声,导演克里斯·马克对电影的物质性发起了一次彻底的攻击和解构,其创意在现在看来依旧超前而令人赞叹。

但凡提起电影,我们总会想起电影的“动”性,而这部诞生于新浪潮时期的《堤》却在强调着“静”性。

黑白照片组成的画面、圣咏般的合声以及毫无情感的旁白,原本由蒙太奇构成的视频剪辑在片中被分割成一帧帧的黑白静态照片,而这些不断出现的照片成为另一种分裂,它们作为反传统影视叙事的方法在影片中延伸开来。在当时那个时代,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之举。

旁白在影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详细地解释了剧情的发展,还深入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感受与纷繁思绪,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与情感。

此刻,PPT形式的影片与旁白的两种分裂在此刻形成统一,即影片的内容与形式达成某种契合。而这种统一寓于影片之中,烘托出巨大的故事能动性。从而使得线性理解受挫的同时,传统叙事链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堤》-第3张

1962年是个波云诡谲的时代,美苏冷战把整个世界都安进了蓄势待发的炸药之中,彼时的人们对于三战的恐惧是难以为现代人所解构的。

虽然我们知道那场毁灭天地的大战最终没有爆发,一端富足一端泯灭的状态将那场弥漫着硝烟的时代划上了休止符,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只有恐惧可言。

这部电影将三战与原子弹纳入了死亡的开端,电影前期对战后巴黎废墟的展示,长达70秒的镜头伴以庄严肃穆的唱诗,在显出浓重的宗教意味时也显得悲悯非凡。

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西方所宣扬的“人文”“先进”等文明由信仰转为质疑,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变成了时代主题。而导演马克也很明显的在思考,而他对于那时的处境是持悲观态度的,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在时间的洪流面前,没有人能够逃脱既定的宿命。电影的最后一幕中,男主角在不同的时间线中不断穿梭,他努力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无论他如何挣扎,最终却依旧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堤》-第3张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半山溪如雨 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