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翼騎兵,其實就是驃騎兵,也被稱為翼驃騎兵。翼騎兵雖然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驃騎兵同宗同源,不過他們卻往兩種不同的方向發展,翼騎兵最後變成了重甲騎兵,而驃騎兵成為捨棄盔甲的輕騎兵。
![身披翅膀的波蘭翼騎兵,騎兵主義的浪漫巔峰-第0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08/10/ba59134bf9ae88464ea15f9c3b197207/thumb.jpeg)
翼騎兵最為人所熟知的最大特點莫過於他們背後那張揚的一對羽翼了,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翼騎兵身穿升級過的阿尼瑪板甲,身披虎皮,身後的羽翼高高揚起,衝鋒陷陣......然而很遺憾,歷史上並不存在這個場景。在翼騎兵最鼎盛的幾十年裡的繪畫藝術中並沒有出現後世藝術創造裡那個誇張的羽翼,更多的只是固定在馬鞍上的兩根插著羽毛的短短的木條。而且哪怕就這樣簡單的裝飾也只存在於閱兵和儀仗當中,真正上陣是不會攜帶任何羽翼裝飾的,它不僅會增加戰馬的負擔,對騎手本身的靈活性也是一個阻礙。
![身披翅膀的波蘭翼騎兵,騎兵主義的浪漫巔峰-第1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08/10/01d78752348ce50cd5eb9f59f3d39020/thumb.jpeg)
波立聯邦的老對手奧斯曼人的軍隊中有一種特殊的騎兵部隊,他們叫做德利騎兵。這種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將兇猛的食肉動物的皮毛披在自己身上,而且在盾牌上裝飾一些猛禽的羽毛,用以彰顯自己超凡的勇武善戰和在軍中的精銳地位。你也猜到了,長時間的作戰讓波蘭人也沾染上了這種來自東方遊牧風格的狂野習俗,後來波蘭驃騎兵和翼騎兵也完美的繼承了這一點,並且將其發揚光大。
![身披翅膀的波蘭翼騎兵,騎兵主義的浪漫巔峰-第2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08/10/b8b965fb6fd450884cc5d4347601e5fe/thumb.jpeg)
最早關於翼飾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早期翼飾的製作並不複雜,選用一根包著銅皮的紅色木條,鑽上一排小洞,然後用鷹、鶴、鴕鳥等大型禽類的羽毛固定在上面。這樣的翼飾可以安裝在盔甲背部的特質插槽裡,也可以安裝在馬鞍上。
現代認為這個翅膀有幾種作用:翅膀可以為翼騎兵後部提供額外的保護,特別是敵人從後部砍上翼騎兵時;翅膀可以防止敵人用套索套住翼騎兵的頭和脖子;翼騎兵衝鋒時,翅膀可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威嚇敵人和他們的馬匹。
翼騎兵的戰術主要是以集體衝鋒進攻敵人。翼騎兵先以相對鬆散的隊形和緩慢的速度進入戰場,每匹馬之間的距離約為3米。在距離敵人60到100米時開始收緊隊形,有的甚至達到“膝蓋對膝蓋”的程度,並加速衝鋒進攻敵人。因為敵人火槍都是朝大致方向射擊,沒有精確瞄準,所以擊中單個翼騎兵的概率並不高。
翼騎兵進攻完第一排火槍兵後,會再次擺出鬆散隊形來面對第二排敵人的射擊,然後再次收緊隊形衝鋒進攻火槍手。因為每排火槍兵面對翼騎兵的距離越來越近,如果1到2輪齊射不能重創翼騎兵的話,那麼後續的火槍兵只能被翼騎兵的長槍穿個透心涼。
所以火槍兵只能通過自然地形或人造障礙物來阻止翼騎兵的衝鋒。瑞典火槍兵對付翼騎兵的方法是組成三排,第一排蹲著,第二排彎腰,第三排站直。這三排可以同時齊射一輪,也可以快速從三個方向依次發射三輪,這樣可以增大擊中翼騎兵的概率。在1702年克利舒夫之戰中,瑞典火槍兵大敗翼騎兵,這也標誌了翼騎兵在火槍時代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