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深谙“必先利其器”的数码爱好者,这两年对移动办公的需求逐渐从冷门,走向了邪门。之前看着是小甜甜的天选Air14,用了几个月之后,就彻底变成了牛夫人,给我的感觉就是还是不够便携,于是就开始研究起用一个最近越来越完善的掌机来做随身机型的想法,毕竟surface现在价格贵的离谱不说,性能还不行,相反这两年的新形态PC越来越多了,可玩性和性能表现都越来越强,于是就有让我再补充一台新形态PC的想法。
结果就让我盯上这台OneXPlayer游侠X1,相当于是掌机和二合一平板电脑的融合态,也就是新的“三合一”,机身更小,性能也非常强,此外,相较于传统掌机10.95寸的机身给了散热结构足够的空间,避免过热降频的死循环,多形态又增大了使用场景。所以在这次双11的促销下,也终于是有机会成为了机主。
开箱:
入手X1之前,OneXPlayer这个品牌,对我来说就非常陌生。从观感上来说,完全属于是一个异类。产品就是围绕小尺寸屏幕搞研发。
我这次入手的是Core Ultra 9 185H 32G 2T的全满配版本,入手价7XXX,同配置还有个8840U版本,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稍贵一点的U9 185H版本,主要原因除了U9逼格更高且是标压版本性能上限更高之外,Intel版本的核显视频编解码性能更强,对于剪辑牛马来说非常实用,而且大存储也一步拉满了,双11时候只差几百块,当然一步到位上U9了。主机、键盘和手柄的外包装设计上比较统一,键盘盒边还有方向键、功能键的图样做点缀。手柄还有专门的收纳包,
包装是品牌招牌的橙红+黑色,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EVA的联名版本。
盒底有各类认证信息,和配置信息,目前X1 Ultra版只有一个版本就是U9 185H 32G+2TB的版本,大硬盘塞大游戏,也能有效减少容量焦虑。
内件有个说明书,还挺萌……先放一边
此外就是充电器和本体。
冲电器最大输出20V5A 100W。充电线是一条织物防缠绕线 ,传输速率USB 2.0,这套就先不带了。
本体底边是与键盘连接的磁吸接口,正面除了LOGO之外,顶部还有摄像头,屏幕纸面实力也是相当强,2.5K、120Hz、10点触控、DC调光、色域容积DPI-3 100%的LTPS屏。高分高刷全占,具体表现得好好感受感受。本体大小和Windows小平板Surface Go类似,厚度上则厚的多。
机身右侧有带有防尘塞的手柄接口、TF卡接口和3.2 A口还有扬声器开孔。A口的设置极大的扩展了易用性,接个鼠标适配器之类的,不用拖小尾巴。
对应的左侧则是两个USB 4.0 C口、手柄接口和扬声器开孔。
自带的磁吸保护壳起到支架的作用,下部可弯折。
屏幕左手边一侧的顶部设计了带有防尘塞的Oculink接口+3.5寸融合音频口,音量键、带有指示灯的电源键。
散热出风口和控制自带软件的Turbo键则在左侧。Turbo按键的具体情况后面会实测。
取掉防尘塞后,可以看到两侧手柄除了磁吸还有卡扣锁止结构,确保了游玩时候手柄的稳定性
背部除了散热孔之外,还有哈曼参与调音的Harman AudioFX LOGO。
带上磁吸保护壳之后,机身的RGB灯和散热开孔还是通过镂空露在外。
机身就看到这里,来看主要附件的键盘。磁吸键盘的保护盒和主机包装盒采用家族式设计。
带有2档可调背光的键盘,F区和上下方向键采用了半高设计,Home/End/Pgup/Pgdn集成在Fn+小键盘中。机身大小所限,触摸板呈长方形,大小有限,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完全平铺在平面上,而不像surface一样在模具设计上认为制造一个垫高,手腕不累,这点好评。
亲肤材质包裹的键盘一角有一块带有品牌LOGO的小尾巴。
ASWD做了品牌橙红色的异色处理。印刷清晰,整体触感上,触感适中,打字不难受。
安装好后,就变成了笔记本形态,虽然触控板面积不大,但是因为本身是10点触屏的。算是实现互补。
非要吹毛求疵的话,大概就是背盖如果能采用一体化的设计就好了……
插书柜里就算是丢了,都不好找出来……
加上背板和键盘整体厚度2厘米左右,其实厚一点完全可以接受,散热什么的表现都会强非常多,手感也更好,之前的二合一为了追求极致轻薄牺牲了性能和体验完全是本末倒置。不管怎么说,11英寸左右的尺寸在便携性上无疑是值得称赞的。
最后来看手柄。收纳包拉链有便携提手,但是实际上增加了携带体积,看个人选择吧。
内容物包含快速入门指南、左右手柄、带电池的无线中间舱和四向按键替换件。
连接完全体之后可以通过接收器和主机适配连接,两个摇杆还带有RGB灯效。中间舱除了充电口、“Start”和“Select”按键之外,中间还有一个镂空,也是个RGB灯。
背部除了快拆按钮外,还各有一个可定义的按键,我个人习惯上是中指能覆盖到。但是实际上感觉用处不大……还是小时候FC玩的太多了。
A口的接收器还专门配置了一个带盖的收纳仓,这点好评。
肩键和扳机键(也就是俗称的L1/L2)的手感体验下来感觉非常出色,反馈很灵敏,手感也不错。各位在打游戏时候,是用食指控制两个键还是食指中指一块上呢?
和普通版的XBOX手柄的对比。尺寸上更“迷你”一点,造型上更“憨厚”一点。
此时,相较我之前的心头好,如图所示,还是小了很多的。
:
重量:
本体重量为805克,和surface差不多,但是配置要强很多很多
手柄加接收器重量为186克
本体加手柄套件重量为926克
加键盘和背盖的笔记本电脑模式则为1226克。
上手体验:
我对游侠X1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实现办公替代功能,作为Ultra 9 真·旗舰首发时已经体验过的老玩家,16核22线程,(6P核、8E核、2LP核)CPU性能和编解码性能我是非常认可的,但是在掌机中,PL1/PL2肯定有着严格的规定,这里就要引出X1最核心的控制台,OneX Console,功能几乎是包罗万象,从菜单里就能看到,6W-35W的CPU性能调节、开关睿频、RGB灯效、亮度音量,无所不包。甚至还能拜入风灵月影宗门!
此外,他还是游戏库界面的终端,还支持手柄编程和性能/RGB/OSD等一系列功能的设定,值得一提的是,他可以设置开机显示,相当于第一屏。虽然和SteamOS不能比,但是能看出开发上的用心。
CPU-Z
我对6W、15W、35W性能分别作了测试。
分别打平4790K、1700X和11900K。
GPU-Z,满血ARC Graphic。
R20、R23
R23的结果可以说我还是比较意外的,13000分已经是7840H的水平了。相较多核,单核更是炸裂,主要是35W对单核性能释放完全够用了。
固态采用2280版本的PCIE 4.0 x4 NVME,型号是Acer N7000。这条我还算比较熟悉,主控是联芸的MAP1602A,NAND颗粒全部采用长江存储,封装生产则是佰维。支持NVMe 2.0协议。
速度上看,也是PCIE 4.0 x4下的旗舰级水平。读写7000/6000+
屏幕型号BOE0A23,从型号上来看,来自京东方,又是一款国货,色彩表现上看,色域表现和色域覆盖上水平非常高,特别是SRGB色域容积达到150%+,在亮度表现上实测居然也有接近550nit。能满足一般室外使用的条件。
35W的充电状态下,3AIDA64 10分钟,P核主频在2.4GHz,温度大概在78度左右,而此时键盘触摸板位置的噪音大概在44~45分贝。放在迷你主机上来说,属于中等水平,但是考虑到机身条件,成绩已经优于我的预期。
此外,15W的情况下,E核已经被压制到了只有900M,温度不到60度,风扇转速也很低。基本上可以说是看剧模式了。
办公和游戏测试,PCMARK 10 EXTENDED
3DMARK的整个成绩接近主流迷你主机的水平,Graphic分数也是接近GTX1650的水平。
TS
FW
NR
CP
最后看看游戏。这里可以先在OneXConsole一键调节分辨率为1080P。但是对续航可能也没什么帮助……
作为我测试的老三样,赛博朋克2077 720P低,基本可以跑到50帧左右。
黑神话悟空 开启帧生成,FSR,1920:1200分辨率下,全低FSR也有接近50帧。不得不说黑猴的优化真的很到位。接近正常游玩的程度。但是这本来也不是我买他的初衷。集显你歇一歇,玩3A我另有人选。
游戏加加的跑分也非常公允的表明,185H在CPU方面的强势,Arc Graphic我只能说你还得练!
综合来看,U9 185H搭载的Intel Arc Graphic,参数上确实强悍,但是INTEL实际还缺少AFMF2这类帧生成的“黑科技”,XeSS的优化实在说不上好,大游戏的帧数上非常吃亏,但是好在离电离家的状态下,有65.02Wh加持的大电池,只要CPU性能控制得当,一般游戏玩上两三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游玩场景可以非常丰富。
我不但随时可以开机登私服刷几把督瑞尔、又重新捡起了开不明白的Diry Rally。这个游戏真是太好了。不是在沟里就是撞树了,反正就是不在路面上,本来拿到卧室想玩一会,越玩越上火。
接手柄寻思把生化2捡起来,之前都是用键鼠玩的,1080P玩着倒是非常流畅,这让开门怪给我啃得……
触屏其实还是GALGAME神器,这里回味一下郑途的悲催人生!比较意外的是都2024年12月了,隐形守护者居然还有100+在线!
优化设置:
游侠X1的这对手柄可以创建按键方案对应键盘按键,这也就给低功耗下畅玩古早RPG游戏带来了可能,FLAG先立下,先建个“天之痕”的方案预备着。
RGB摇杆和机身灯效还可以进行单独设置。
这个手柄几天用下来,用着还比较跟手,后期我打算贴一套防滑贴。
扩展性:
扩展性方面,2 x USB4.0+1 x Oculink,可谓非常到位。USB-A口也给工作时随时插U盘等设备提供了便利。
重点谈谈Oculink,除了需要在主机关机的情况下完成连接外,还是相当易用的,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目前我觉得Oculink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线材。又硬又短。
这也和信号传输稳定性要求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对掌机来说,除非线材上有巨大突破,否则实际和掌机形态的适配度还是比较低的。
当然,这也不妨碍我们使用Oculink把它当成一台桌面游戏机,而且还可以通过显卡连接显示器,A卡I卡外接都毫无障碍,N卡则因为限制需要打补丁。Oculink显卡坞则没有更多限制,我这里用的是铭凡的G1进行测试。
不放心Window自行判断的话,可以通过设置来应用的调用。
1080P的游戏帧数都有保证,而且可以从OSD看到,CPU占用率还是比较低的,Ultra 9的性能确实还是可圈可点的。
雷电四现在也越来越普及,最新主板上都带有原生接口,未来的使用前景也必定会更加广泛,各类雷电产品也能越来越便宜,但是目前,厂商少,还没有卷起来。
生产力场景:
Windows还是有其他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的。随时可以当牛马,感觉幸福感都变强了。
另外就是剪映,4K素材拖动非常顺滑,Intel核显的视频编解码体验一直是第一的,比不少独显都强,这也是我选择Ultra 9版本的最大原因。
尤其是新版本,AV1导出也快了很多,应急剪辑、随时调整,真的很方便。
这里,我再次对提出手机端和电脑端模版不能共用这个馊主意的字节员工致以祝福,我祝你拉肚子!
充电效率和发热情况:
上面的场景中,我用了一个在车内拍的照片,再谈谈补能的问题。X1支持最大PD 3.0 100W,休眠充电功率大概在65W左右,并随着电量递减。烤鸡时则功率会拉升至83W左右。
我车内60W MAX的车载接口上,大概是48W,烤机功率53W,亮屏待机更好40W,不会出现越充越少的情况。
机身温度上看,室温24度的情况下,35W FPU单烤机10分钟后,屏幕正面最高温度48度,边框充电位置附近最高温度56度。
带外壳背面最高温度是边框上45.3度,机身温度依距离风扇位置逐渐提高。写下边框可以看到一侧温度接近50度。但是一般不会接触到这个位置。
长时间待机充电状态下,电源接口位置46度左右。屏幕背面温度也超过40度。
感觉这就是优势之处,单掌机的话只能攥在手里玩,而X1,温度很难完成从金属边框和塑料手柄之间的跨越,或者干脆可以用无线手柄玩,品牌对游侠X1的定位也很明确,可以同时满足办公和娱乐需求,这也是让我最初对它产生好奇的根本原因。
总结:
从整体上来看,对游侠X1的性能/便携性表现,我是满意的,屏幕素质也是顶级的,非常适合带出门,偶尔玩玩游戏也比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方便和专业很多,而且本身作为平板电脑来说,配置足够高,价格……在二合一平板电脑里也不算贵,更不要说游侠X1还有更多的附加功能,是“三合一”。比较遗憾的就是之前曾经发售过的U7 155H 32G 4T的版本一直断货,从我个人的视频剪辑需求上来看,同核心配置的155H确实性价比更高。此外就是对Windows的失望,喊着平板生态多少年了。你们的努力成果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