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爐石戰記,大家肯定都不會太陌生。去年重新迴歸國服給玩家的獎勵(不在國服時期的所有卡免費送),直接讓不少玩家“失憶”了一年。而又在3月26號,新版本“漫遊翡翠夢境”的上線,再次一次給玩家帶了全新的機制。

很難想象網易能幹這好事
而另一款遊戲“萬智牌”可能就沒有像爐石戰記那樣口述能詳了,可能他最出圈的事件就是一張黑蓮花拍賣了10萬多美元。以及在2024年初,威世智(後文簡稱wsz)宣佈不再生產中文卡牌。出於對它的尊重有必要給他做一個簡短的介紹:
是1993年由美國數學教授理查·加菲設計,並經由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公司發行的世界上第一款集換式卡牌遊戲(TCG)核心玩法是通過卡牌對戰削減對手生命值至0。五大顏色(白/藍/黑/紅/綠)對應不同策略,卡牌類型豐富(生物、法術、神器等)。比賽形式包括隨機選牌的限制賽(輪抽/現開)和自備卡組的構築賽(標準/薪傳/指揮官)。作為全球TCG鼻祖,它衍生出小說、電影、遊戲等龐大IP,兼具策略深度與收藏價值。

剛回坑,就遇到這種情況,無非是49年入清軍
我們這一次就簡單聊一下,兩者在設計方面的不同和諸多巧思,我們首先要確定兩者的屬性。
爐石作為一款電子遊戲,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可以加入大量的隨機性事件和額外資源的補充,線上對戰的便捷性這些都是萬智牌不曾擁有得。
而萬智牌則是一款實體卡牌,會有著諸多限制,所以會更注重在策略和博弈上。那麼我們就從此點出發來聊聊兩款遊戲的有趣設計。
在爐石的勝地歷險記中引入了一種全新的法術“宣傳單”。這種卡牌的效果是能夠每回合切換,讓玩家多一種選擇來應對不同的情況。雖然這類卡牌只做了三張,沒有給每位英雄都做一張就比較可惜。

圖片裡是牧師的,另外兩張分別是薩滿和德魯伊
但是從風味上來說,這幾張卡牌還是相當契合這次的主題,畢竟是一個外出度假的主題,所以有不同地區的宣傳單也是相當合理。拿牧師這張牌來說,可以作為一個強化生物的手段進行場面交換,翻面後可以作為一張去除進行使用。而在上個版本中,如果玩家攜帶這張牌可能是為了沉默一個隨從來使用。

依尼翠這個地方“人傑地靈”,大家感興趣也可以講講
在萬智牌的依尼翠環境中首次引入雙面卡,而依尼翠這個時空則是一個巨大的恐怖傳說和民間怪談的集合地。什麼狼人,吸血鬼,幽靈,巫師的元素應有盡有,而這一次的雙面卡設計則是針對“轉化”
部分生物擁有兩個形態,例如人類與狼人、吸血鬼等形態的轉換。這種設計契合了依尼翠時空的哥特恐怖主題,強調生物在晝夜交替或特定事件下的形態變化。但是,就跟前文提到的一樣,注重生物的設計和轉換且在生物進行翻面轉換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條件。

鳩集——三費,轉換此牌只能於擁有三個攻擊力各不相同或更多生物時啟動

這裡使用的是依尼翠重置的卡牌,老依尼翠那個本版有點糊
這是不是讓你想到了爐石更早的一個版本暗夜馬戲團的關鍵設計“腐蝕”。(打出比需要“腐蝕”費用高的牌就能腐蝕)通過不斷腐蝕,讓自己的隨從和法術變得更加強大,通過強大的古神之力強化自身。

這樣一想,這個雙面牌並沒有什麼影響,只是強化了一下隨從,多了一張不同的畫而已。
但是需要記住我們的前提,相較於爐石戰記,萬智牌是一款實體卡牌。它需要在儘可能有限的空間和資源中創造出玩法,而在人們傳統認知內的卡牌遊戲,一張卡牌永遠只有一面的內容,另一面則是為了防止作弊和增加隨機性而統一設計,而這個創新的設計和拓展玩法一直延續到今天,還影響到了電子卡牌領域。雙面牌的設計可以算是在卡牌遊戲中里程碑的設計,哪怕到現在仍在使用。
而現在萬智牌中最常使用的雙面牌基本都是玩家自由選擇其中一面進行使用,而這個使用哪一面的選擇權仍在玩家自己手中。 就像這張“巫祭附魔師”正面是一張進場效果(爐石裡的戰吼),背面則是一個可以扣血豎著進的平原(法力水晶)。


而上述的宣傳單法術,還是遊樂園小丑,其掌控權並不在玩家手中,則是需要玩家主動或者被動地達成某些條件才能強化。而在新版本“漫遊翡翠夢境”中由德魯伊開源的關鍵詞“抉擇”更像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雙面牌。(快說謝謝德魯伊大人)

一費可以選擇橫向展開,也可以選擇對一個目標打二
現在每一種職業的玩家都可以通過使用抉擇牌。這一次的設計則是很好的將德魯伊職業的特色技能推廣為全體職業都能使用的技能。不再用單一的關鍵詞與英雄綁定,而是放開關鍵詞的使用,這一次的版本更新雖然沒有有趣機制的更新,但也可以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同時,玩家們更希望的是,能將本職業的關鍵詞開源給其他職業的同時,又能保持每個職業自身特色。不是為了強推某一個體系,將原有體系停滯或者不讓玩家使用。(我作為一個牧師玩家,這幾個版本不能髒的感覺非常強烈。)

ceo都說了
這次先寫一篇試試水,如果大家愛看的話,還請點點贊,大家如果有想看的可以評論區留言,還有很多有趣的設計可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