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小腦瓜,科普頂呱呱!
專注於醫學類科普,偶爾遊戲安利,極少書籍安利~

“食物掉地五秒定律”大家想必早有耳聞,當好吃的東西不小心掉到地上,常常會用“五秒定律”來安慰一下自己。
但到底這個定律能不能信?翻看過去的一篇研究,居然發現已經有人進行了科學檢驗!(2016年)


🔷文章是怎麼做的呢?原理很簡單,就是模擬掉食物。
研究者將不同的食物掉到已接種細菌的不同表面上,然後樣本回收並評估不同物體上面的細菌數量。
🔷具體用到的實驗材料:
4 種表面:不鏽鋼(廚房常用)、瓷磚、木質、地毯(模擬家庭環境)
4 類食物:西瓜(高水分)、麵包(中等水分)、黃油麵包(油脂)、橡皮糖(低水分)
· 2 種接種液:營養豐富的 TSB 肉湯 vs 基礎蛋白腖緩衝液(此條件下細菌存活率較低)
通過接觸不同時間:
• 接觸時間:<1 秒、5 秒、30 秒、300 秒
簡略的實驗步驟如下:
表面預處理 → 細菌接種 → 乾燥5小時 → 食物接觸 → 樣本回收 → 稀釋培養 → 數據計算 → 統計分析
根據以上方法,得到的結論是:
1️⃣接觸時間: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即使接觸時間 < 1 秒,細菌轉移已大量發生
西瓜在 300 秒時細菌轉移率最高(瓷磚 91%、不鏽鋼 93%)
橡皮糖即使接觸 300 秒,細菌轉移率仍低於 0.1%
2️⃣食物類型:水分決定轉移率,水分越高的食物,細菌轉移率越高,最高者為西瓜
3️⃣表面材質:光滑度決定風險
瓷磚 / 不鏽鋼:光滑表面轉移率最高
地毯:多孔結構截留細菌,轉移率僅 0.2%
木材:表面多孔性差異導致轉移率波動
總結!!!
1️⃣“五秒定律”是不對的哦:即使掉到地上的時間 < 1 秒也存在細菌轉移(如果吃橡皮糖可能會好上那麼一丟丟~)
2️⃣多因素綜合影響細菌轉移:食物溼度>表面類型>接觸時間
3️⃣多孔材質會隱藏更多細菌,所以大家裝修記得怎麼做了吧!
下次食物掉地時,與其糾結秒錶,不如根據食物類型和表面材質做出理性選擇。
參考文獻:
Miranda RC, Schaffner DW. Longer Contact Times Increase Cross-Contamination of Enterobacter aerogenes from Surfaces to Food.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6 Oct 14;82(21):6490-6496. doi: 10.1128/AEM.01838-16 . PMID: 27590818; PMCID: PMC5066366.
我是木木,一個好玩又有趣的科普分享大王~
各位友友,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可以點一下免費的盒電支持我的創作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