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可以帶你去學吉他,帶你去看長頸鹿,給你唱歌,教你游泳,我們大可不必拯救世界,我只要我身邊有你就好。”
遊戲畫面
剛進入遊戲,就被它電影級的畫面和音效震撼。開場的寧靜小鎮,溫馨的家庭場景,轉瞬就被混亂、恐懼取代,瞬間把自己這個殘酷末世。隨著隊友的腳步,穿梭在破敗城市、陰暗下水道和廢棄工廠,遊戲的每一幀畫面都滿是細節,殘垣斷壁、瘋長的植物,還有各種怪物,代入感極強,讓人真切感受到世界的絕望與荒蕪。音效更是一絕,感染者的嘶吼、武器的碰撞聲,還有環境音效,從風聲到水滴聲,讓我彷彿置身其中,緊張又刺激,遊戲比較吃配置吃顯存。

戰鬥機制
戰鬥和潛行機制是遊戲的亮點。手柄遊玩感覺體驗更佳,但是建議將輔助瞄準設置拉滿,這樣就能開鏡自動鎖敵,再稍微挪動一下搖桿即可架到爆頭線。

戰鬥時,槍支射擊手感真實,後坐力、換彈動作,都很有代入感。但彈藥稀缺,讓每一次射擊都得慎重,這就迫使我更多地去利用環境和潛行來應對敵人。潛行玩法很考驗耐心和策略,要巧妙利用掩體、噪音,抓住時機悄無聲息地解決敵人。聆聽模式更是神來之筆,按下R2,世界變成黑白色調,能透過物體感知敵人位置,給遊戲增添了獨特策略性,讓我能更好地規劃行動。

不過遊戲難度不低,最高難度下的敵人AI聰明,會包抄、找掩體,稍有不慎就陷入困境。面對成群感染者,高難度那種無力感和壓迫感太真實。

《最後生還者》怪物介紹
奔跑者(普通小殭屍)
• 感染階段:感染後兩天內形成。
• 外觀特徵:基本保持人類外觀與視力。
• 行為習性:極具攻擊性,會主動追逐獵物,奔跑速度較快,攻擊力量較弱。
潛行者
• 感染階段:感染兩週到一年後出現。
• 外觀特徵:頭部生長出蘑菇狀真菌,視力嚴重受損。
• 行為習性:喜歡藏在陰暗處,從背後襲擊獵物,力量比奔跑者大。
循聲者
• 感染階段:感染一年後形成。
• 外觀特徵:眼睛和鼻子被真菌取代,面部變形,完全失明。
• 行為習性:依靠回聲定位獵物,能發出尖銳刺耳的叫聲,力量遠高於人類,能秒殺玩家。

循聲者
巨無霸
• 感染階段:感染超過十年極少情況下出現。
• 外觀特徵:全身上下覆蓋堅硬腫囊,體型健壯,腦袋呈花瓣狀。
• 行為習性:力大無比,秒殺玩家,能遠程投擲孢子攻擊,怕火,血條厚。

巨無霸
遊戲劇情
劇情是《最後生還者》的靈魂,它不只是簡單的末日求生,更是對人性、情感和道德的深度探討。喬爾和艾莉在旅途中,相互依靠,從陌生到信任,他們的感情真摯動人。特別是喬爾,從失去女兒的痛苦中走出,把對女兒的愛傾注在艾莉身上,他的轉變很真實。遊戲中的道德抉擇也讓我糾結,比如面對火螢組織要犧牲艾莉研製疫苗,是救她還是拯救全人類,這種抉擇直擊內心,讓人思考在絕境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遊戲壽命
如果只專注主線,不追求收集品等,在普通難度下大約12 - 16小時可以通關。如果想要全收集、全成就,或者體驗更高難度,遊戲時長會有所增加,可能達到20小時以上甚至更久。《最後生還者 第II章》規模更大,標準通關時長在23 - 30小時左右。

遊戲優化
PC版:初上線時優化不佳,存在無法進入遊戲、崩潰、卡頓嚴重等問題,高配置電腦也會出現CPU、內存和顯存佔用過高的情況,著色器構建時間和存檔加載時間過長。經過多個補丁更新後,性能有所提升,部分玩家反映在中低畫質下,顯卡1650以上能達到60幀左右,3060顯卡在2k分辨率下很多場景可穩定60幀左右,4070顯卡在4k高畫質不開DLSS時能有42 - 45幀且比較穩。不過,仍有玩家遇到死機等問題,整體優化還有提升空間。
PS5版:在PS5上運行表現良好,有性能和保真度模式可供選擇。性能模式注重流暢度,可提供穩定的高幀率;保真度模式側重於畫質,能呈現出精美的畫面細節。隨著PS5 Pro的推出,《最後生還者:第一部》和《最後生還者2:復刻版》還迎來了專業級優化更新補丁,新增的專業模式採用1440p高分辨率渲染,通過PSSR技術提升至接近4K畫質,同時幀數穩定在60幀。
Steam Deck版:初始時遊戲在Steam Deck上以720p運行難以穩定30FPS,V社測試結果為不支持。但在更新改進對AMD FSR3幀生成的支持後,運行幀率可在40 - 60之間,不過存在爆音問題,通過手動設置聲音延遲可解決。




遊戲總結
我覺得一款遊戲的好壞不能只看遊戲壽命,而應該看其質量,它在畫面、音效、玩法和劇情上都很出色。它不僅帶來緊張刺激的遊戲體驗,還讓我對人性、生存和愛有了更多思考,玩完之後久久不能忘懷,強烈推薦給喜歡末日題材和深度劇情線性遊戲的玩家 。像是喬爾在醫院抱著艾莉那一幕,他為了保護這個對自己來說如同親人般的女孩,不惜與全世界為敵,那種堅定又深沉的父愛讓人動容。還有泰絲為了讓喬爾和艾莉能繼續前行,選擇犧牲自己的情節,她的勇敢和決絕,如果玩家真正沉浸遊玩或許會深受感觸吧,到後面漸漸的我已然代入父親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