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證心
在修煉靜功,尤其是靜坐氣功的過程中,精神層面達到入靜的深度,對於功夫的進步速度以及所能達到的境界層次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雖然談及練功入靜似乎輕描淡寫,但實際上卻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在當今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中,練功者想要在紛繁複雜的日常中尋得一片寧靜之地,完全不受干擾地進入那種恍惚杳冥的狀態,其難度可想而知。
試想,白天人們忙於工作,身心俱疲,到了夜晚,本是練功的最佳時機,卻往往因為精力不濟,一坐上練功凳便睏意襲來,打起了瞌睡。如此狀態,又何談練功呢?因此,不少練功者會選擇先小憩片刻,養精蓄銳,以便更好地投入到練功之中。真正的睡功並非易練之物。根據我個人的練功體驗,如果連坐功都難以掌握,那麼睡功更是難上加難。
說到坐功,它並非僅僅是在精神飽滿時擺個坐姿,外表看似在練功,身體靜止不動,但內心卻未必能夠真正入靜。相反,如果腦海中雜念紛飛,一個念頭剛消,另一個又起,這樣的練功狀態與沉睡中的夢境又有何異?因此,對於初學者而言,入靜無疑是最難跨越的一道門檻。
為了排除這些雜念,人們探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存想、觀想、止觀、意守、數息、聽息等,都是幫助練功者入靜的利器。在我個人的練功實踐中,我也嘗試過多種入靜方法,並深刻體會到,“凝神入炁穴”配合意守、調息和放鬆,堪稱入靜的絕佳法門。
所謂“凝神”,其具體操作分為兩步:首先,將雙目的神光凝視並交結在眉心處或眉心上、下一寸的地方,這些位置恰好是祖竅、印堂、山根等重要穴位所在;其次,將眼神與心神(即意念)也凝聚並交結在這個區域。而“入炁穴”,則是將這股凝聚的神光攝入或照射入下丹田的炁穴之中,如神闕、命門、氣海、關元、會陰等穴位。這樣做,實際上是通過意守將上下丹田聯繫起來,從而產生陰陽和合的效果。
與此同時,還需要配合調息。這裡所說的調息,主要是偏重以“長出氣”為主的自然腹式呼吸。由於長出氣會導致深吸氣,因此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將呼吸變得悠長、緩慢、細膩、均勻。此外,有意識地放鬆身心也是至關重要的。要不斷地放鬆,直到身心都達到一種“自由自在”的境界。
就這樣,不斷地凝神入炁穴,不斷地在似守非守、無忘無助的狀態下調整呼吸和放鬆身心。久而久之,你便會發現自己逐漸進入了一種恍惚杳冥、如醉如痴的境界。這種境界,正是練功者所追求的入靜狀態。而一旦達到了這種狀態,功夫的進步也就指日可待了。
雖然“凝神入炁穴”是一種有效的入靜方法,但並非唯一途徑。每個練功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以及練功環境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入靜方法。同時,練功也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和耐心,不能急於求成。只有堅持不懈地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入靜的精髓,從而在靜功修煉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您的支持· 我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