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在修炼静功,尤其是静坐气功的过程中,精神层面达到入静的深度,对于功夫的进步速度以及所能达到的境界层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然谈及练功入静似乎轻描淡写,但实际上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练功者想要在纷繁复杂的日常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完全不受干扰地进入那种恍惚杳冥的状态,其难度可想而知。
试想,白天人们忙于工作,身心俱疲,到了夜晚,本是练功的最佳时机,却往往因为精力不济,一坐上练功凳便困意袭来,打起了瞌睡。如此状态,又何谈练功呢?因此,不少练功者会选择先小憩片刻,养精蓄锐,以便更好地投入到练功之中。真正的睡功并非易练之物。根据我个人的练功体验,如果连坐功都难以掌握,那么睡功更是难上加难。
说到坐功,它并非仅仅是在精神饱满时摆个坐姿,外表看似在练功,身体静止不动,但内心却未必能够真正入静。相反,如果脑海中杂念纷飞,一个念头刚消,另一个又起,这样的练功状态与沉睡中的梦境又有何异?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入静无疑是最难跨越的一道门槛。
为了排除这些杂念,人们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存想、观想、止观、意守、数息、听息等,都是帮助练功者入静的利器。在我个人的练功实践中,我也尝试过多种入静方法,并深刻体会到,“凝神入炁穴”配合意守、调息和放松,堪称入静的绝佳法门。
所谓“凝神”,其具体操作分为两步:首先,将双目的神光凝视并交结在眉心处或眉心上、下一寸的地方,这些位置恰好是祖窍、印堂、山根等重要穴位所在;其次,将眼神与心神(即意念)也凝聚并交结在这个区域。而“入炁穴”,则是将这股凝聚的神光摄入或照射入下丹田的炁穴之中,如神阙、命门、气海、关元、会阴等穴位。这样做,实际上是通过意守将上下丹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阴阳和合的效果。
与此同时,还需要配合调息。这里所说的调息,主要是偏重以“长出气”为主的自然腹式呼吸。由于长出气会导致深吸气,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将呼吸变得悠长、缓慢、细腻、均匀。此外,有意识地放松身心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地放松,直到身心都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就这样,不断地凝神入炁穴,不断地在似守非守、无忘无助的状态下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久而久之,你便会发现自己逐渐进入了一种恍惚杳冥、如醉如痴的境界。这种境界,正是练功者所追求的入静状态。而一旦达到了这种状态,功夫的进步也就指日可待了。
虽然“凝神入炁穴”是一种有效的入静方法,但并非唯一途径。每个练功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练功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入静方法。同时,练功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入静的精髓,从而在静功修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