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时,任天堂作为早期主机市场的霸主,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一度成为业界焦点。任天堂通过对游戏卡带生产的绝对控制,几乎将游戏厂商置于“奴隶”般的地位。游戏卡带只能由任天堂独家生产,且生产计划完全由其决定,任何试图绕过这一规则的行为都会面临专利权诉讼的威胁。不仅如此,厂商每年在FC(Family Computer,即红白机)平台上发布新游戏的数量也被严格限制,并且要预先按照预估销量支付高额权利金。即使实际销售情况与预期有出入,多退少补的原则对厂商来说也是极其苛刻的。
这种垄断性做法并非孤立事件,在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现象。例如中国DVD制造业,在巅峰时期每台1000元的DVD利润仅剩2元,高昂的日本专利费用成为沉重负担。当日本企图借助蓝光DVD标准进一步巩固专利优势时,微软采取了直接跳过物理媒介、支持系统安装在优盘上的策略,这不仅瓦解了日本相关企业的既有优势,还引领了一次行业变革。
而在电视技术领域,松下等日本企业试图通过独占等离子电视专利复制DVD的成功模式,然而市场却迅速转向液晶电视,使得等离子电视走向衰落。同样,在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中,日本车企尤其是丰田在氢能源汽车方面布局了大量专利,占据了该领域专利的70%以上,意图构建起新的专利收费站。而丰田留下的的专利技术难度极高,它期待的是他人攻克难关后自己坐收专利费。
这些案例揭示了日本企业在追求专利壁垒和垄断优势方面的显著特征,被形象地比喻为“修收费站而不修路”。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和技术路线的多元化,一味依赖专利封锁的战略并不总是奏效。面对巨头们灵活多变的应对措施,比如选择不同的技术路径或创新模式,那些试图依靠收费过日子的日本企业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守着日渐荒凉的收费站,而世界已在别处建起了宽阔的大道。
松下子公司曝数十年数据造假丑闻,负责人公开致歉继丰田、三菱等日本知名企业相继被曝光长期造假行为之后,又一日本制造业巨头旗下的子公司——松下工业日前承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存在产品品质认证数据造假的违规行为。据1月12日央视财经报道,这一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涉及的产品种类多达52种,并且其客户范围广泛,全球累计合作企业约4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