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如著了魔般沉迷於《輻射:新維加斯》和《潛行者系列》中,兩款遊戲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輻射》詼諧有趣,廢土上有著各種有趣的人和事,充斥著黑色幽默,一板一眼並非《輻射》的風格;《潛行者系列》則並非如此,普里皮亞季總是陰雨綿綿,玩家走在路上需要握緊槍和螺絲釘以防敵人和異常,而派系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廢土之上的人性險惡體現的淋漓盡致。音樂並非能像《輻射》中總是那麼歡快,我總是會看許久廢土客坐在火堆旁彈吉他,這或許是《潛行者》遊戲中為數不多的溫暖場面。
為何代表著美式廢土的《輻射》和代表著俄式廢土的《潛行者》會如此不同,其原因值得我們深究。為了寫成並盡我所能的完善這篇文章,我花了許多心思以搜尋相關資料,寫下如此一篇心得,若各位觀眾發現不當之處,敬請指出!謝謝。
後啟示錄
不得不說聖經真的是許多文學作品的素材來源。無論是《輻射》還是《潛行者》描繪的都是世界末日後文明甦醒的場面,而這正是後啟示錄時代。啟示錄中神對世界末日做出預言,一場天罰將降臨人間。在《啟示錄》中,我們見到的滔天洪水,而諾亞方舟延續人類火種;在遊戲中,我們見到的天災則是核武,將文明世界打回原始時代,將龐大的工業文明打回貧瘠的農業文明。
1945年,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的“小男孩”和“大胖子”加速了二戰的結束,兩朵蘑菇雲的升起讓全人類見識到了歷史以來最強大的武器,對於核武的恐懼深深的植根在人們心中。因為核武這一恐怖威懾,導致從中誕生出許多有關核武的文化作品,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守望者》,《合金裝備》等等。在見過足以重塑世界的核武后,一部分人們不再相信虛無縹緲的神明和遙不可期的審判日,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會被一顆又一顆的核彈頭所毀滅,然後重塑。
《萊博維茨的讚歌》作者小沃特米勒在做飛行員時,見證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修道院被轟炸機輕易炸燬後,感到一座代表著神,信仰的建築在抵抗現代工業文明面前的無力。在《合金裝備:和平行者》中,BigBoss在危急關頭阻止核武的發射讓人驚心動魄。核武的製作一直以來秉持著“相互毀滅原則”,在《地鐵2033》的開頭中,我們看見當核武在俄國爆炸後,俄方的導彈立馬飛了出去。核武乃是人類的造物,現在卻用來毀滅人類,這便是後啟示錄中一直所強調的:玩火自焚。例如《輻射》中,原子能得到飛速發展,冰箱,汽車,飛機,幾乎一顆又一顆的小核彈遍佈於居民的家中,當玩家打爆車輛時,你會發現一朵小蘑菇雲升起。《輻射》文明因原子而發達,又因原子而毀滅。
廢土類作品一直在強調人性的“混沌”,即人性是多變且捉摸不透的。還是《和平行者》,最後coldman相信人類沒有毀滅自己的準備,但若不是Bigboss和AI的幫助,世界末日便要來臨。在《潛行者》中,當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醫療神器,但卻被一個人以治療他人的原因騙走,並且得手後還說:“誰叫你這麼輕信他人。”人性的真實在危機之中,廢土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這正是後啟示錄這一風格所描繪,思索的東西。
在討論完後啟示錄後,我們該從兩個“廢土”各自誕生地的地理和歷史淵源說起了。
沒吃沒喝和吃好喝好
一個文明的發展程度一定和當地自然環境是高度掛鉤的。無論是俄國文學還是遊戲,都有一種自內而外的悲傷感,俄國地廣人稀,氣溫普遍偏低,在各類文學作品中,我們常看見俄國天氣是寒風凜冽,而社會是底層人民常常食不果腹,貧富階級分化嚴重。這些問題被作家寫進了書本中,如托爾斯泰,陀斯杜耶夫斯基這類文學大家,他們的作品中通常有著地主,農奴,小市民這種角色,所寫的也通常是悲劇,但那些受壓迫的人卻異常堅韌,這種堅韌似乎久而久之成為俄國人的一種文化DNA,而殘酷的自然環境和充滿剝削和壓迫的社會正是組成他們的“脫氧核苷酸 ”。因為歷史數年來的積累,俄國人身上總有著一種悲涼的氣息,在《潛行者》和《地鐵》系列中,廢土客們演奏的吉他總是在不經意中讓人感到一絲悲涼,這是一種留戀往日的惆悵,一種苦於當下的無奈。而原本就殘酷的環境在核戰爆發後只會更加殘酷。
在機核最新那期電臺中,白老師提到“聖愚”這一有趣的概念。在東正教中有這樣一類人物,他們自稱是上帝的代言人,具有神聖的性質,但卻未經充分教育,顯得十分愚笨,他們被稱作“聖愚”。
《上帝的律法》:“聖愚是基督徒的克修生活的一種形式,被稱為為了基督的緣故而愚痴”。
聖愚們在大雪紛飛的日子一絲不掛,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讓當時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且貧苦的俄國人認為聖愚能以如此姿態行走於世間定是有神的幫助。但前文所說聖愚教育水平不高,他們認為這樣的苦修便是愛上帝,傳播福音的表現,比起那些苦行僧來,聖愚們是一種被動式苦修。於是在人們看來,聖愚的表面看起來瘋瘋癲癲,但內心卻是一位神聖的人。不少遊戲角色也有著這樣“聖愚”般的氣質。如《潛行者》中那些尋找許願石和守護許願石的人,《輻射》中的原子教徒。
正是俄國落後的生產力,宗教的根深蒂固,階級差距的巨大使俄國人創作出來的作品具有悲傷且現實的色彩,但遠觀大洋彼岸的美國,則是另一番景象。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
美國人改造自然能力是極強的,而從印第安人那奪來的“新鮮”土地正好符合他們這一特點。從《宅地法》到農業機械化生產,美國生產力如同一隻猛獸般在短短的歷史時期中實現不斷的飛躍,消費主義狂潮一波又一波的掀起。人民生活富足,核子可樂的女郎,夕陽沙士的壯漢,這些文化符號共同代表著美國這一文明曾有過的輝煌。《輻射4》的老冰棍一家便是戰前文明的縮影:一夫一妻一子,電視,敞篷車,郊野大豪斯,擁有這些東西便是美國人民所追求的美國夢。而美國夢隨著核彈的來臨而破碎。雖然夢碎了,但那種美國所象徵的自由依舊留存於人們心中,而避難所的建立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小團體,所以雖然核戰爆發了,但在美國廢土上依舊能很快建立起城鎮,驛站或者城市,而商隊的恢復也促進了經濟流通。這點是俄式廢土上少有的,在潛行者中,我們常看見廢土客們以破房或者擱淺的船隻作為據點,所以並未有如輻射那般的繁榮。
俄式廢土和美式廢土其差距的根源我們便已知曉。接下來作者將結合數款遊戲來詳細談談俄式廢土和美式廢土的區別。
俄式廢土與美式廢土的區別
一個冷酷嚴肅,一個詼諧有趣。俄式廢土和美式廢土最大的區別便是其主基調。俄式廢土歌頌的人類的勇氣並批判其懦夫之舉,而美式廢土則刻畫人性的險惡。在《地鐵系列》中,阿爾喬姆,史託列克便是一個典型的英雄形象,而在輻射系列中,更多的是亦正亦邪之人。其主基調是俄美廢土最大的區別,其下衍生出“真實和荒誕”,“荒涼和繁榮”,“殘酷與美好”的分支。
“真實與荒誕”這一點不能不拿出潛行者,它領先時代的開發理念影響了後世許多遊戲,如逃離塔克夫。我作為一個從《輻射》轉戰《潛行者》的玩家,雖然調了簡單模式但還是很難,即使是路上竄出來的野豬野狗都可以輕易殺死我,更不用說實驗室中的各種怪物了,遊戲中有著大量“毛味”的食物,伏特加,大列巴,還有各種藥品使人眼花繚亂,你要注意槍械維修,有許多彈種供玩家選擇,不同護甲配備的夜視儀效果不同,穿上重甲無法奔跑,潛行者對細節的把控可謂做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潛行者的真實不僅存在於打槍和嗑藥上,對各派人物的真實刻畫也是潛行者至今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廢土上,不存在任何的慷慨,這裡的法則便是弱肉強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潛行者》的開頭,一位商人救了你卻需要你做些事來償還,雖然這是情理之中,可在《輻射:新維加斯》中,米歇爾醫生無償治療還給你倒貼物資,可見兩者之差異,但這可能是老美國人民的熱情,但卻不夠真實。而廢土之上,潛行者和地鐵的音樂多透露出淡淡的悲傷,廢土客為了明天而在荒野中尋找各種寶藏物資,但在輻射系列中,你可聽著電臺中歌頌愛的爵士樂,聽著新維加斯先生性感的口音並在路邊撿到一罐千年罐頭吃,覺得有錢了還可以去賭場里豪賭然後空著口袋回家。由此可見俄美廢土的區別之一:真實和荒誕。
前文說過,因為地理原因和制度原因,美式廢土遠比俄式廢土要繁榮的多。在輻射系列中,在戰後文明發展一段時期後,甚至出現瞭如NCR,軍團,鋼鐵兄弟會這樣的政權或是幫會。而俄式廢土上也有如紀律團,紅線這樣的組織,但其實力卻難得稱得上一個國家。一把在輻射NCR標配的步槍可能就是地鐵中難見的好槍,經濟和生產力脫不了干係,地鐵裡的人不像潛行者或輻射那樣可以到地面去種植,所以生產力極其低下,這也是為什麼地鐵人過的苦的原因,而阿爾喬姆打算帶領著他們走出地鐵時,他們卻拒絕了,這又引出另一個分支:殘酷與美好。
在小說《地鐵》中,有這樣一個極其偏遠的站,裡面的人靠著釣水裡遭受輻射的魚兒為生,而裡邊有一位人,他不用這麼做,因為他有一隻會下蛋的母雞,每當有顧客來這裡買雞蛋,他要求顧客當即把它吃掉,因為他需要用雞蛋殼來為餵養母雞,那位人就靠這種固定的模式來維持生計。有一次阿爾喬姆和隊友來到了這個站,隊友吃完雞蛋後將殼丟到水裡,那位人跟著了魔一樣說一切都完了,阿爾喬姆問為什麼,他說:因為一切都被打亂了,沒有殼,我將無法餵雞,雞不吃殼便下不了蛋,而沒有蛋我便沒有吃的。“他一直瘋癲的喊叫,請求阿爾喬姆殺了他。小說中的阿爾喬姆並未像遊戲一樣得到happyend,他苦心勸告地鐵中的人陸地已恢復正常,卻因地鐵人民不願接受現實而將他視為異類。如此殘酷而又現實的一面在俄式廢土上是平常的,在潛行者中,可能昨日曾並肩作戰的隊友今日便命喪荒野。
在《潛行者》一個任務中,玩家幫助機械師卡丹尋找他下落不明的朋友,卡丹曾因意見不合和兩個朋友分道揚鑣,自此再也沒見過朋友,很是懊悔。他請求玩家尋找朋友下落,我們發現其朋友都已葬身荒野。拿著狗牌回去找卡丹,他變得更加懊悔,隨後又扎入酒精之海以麻痺自己。人有悲歡離合,這些故事在俄式廢土中並不罕見,但每次都給玩家帶去內心的震撼。而俄式廢土的殘酷並不驚險於此,俄式廢土很喜歡體現環境的惡劣,以此來襯托人的渺小與勇氣,在《潛行者》中有特異點,你在路上或許會遭遇狂風,烈火,而玩家則要靠螺栓來探路。在《地鐵》中,地表的輻射需要玩家攜帶氧氣瓶,還有飛天的惡魔在伺機等候獵物。俄式廢土喜歡把這一殘酷的環境放遊戲體驗比重大,從而強調末世的悲涼。
而美式廢土則迥然不同,在《輻射4》中,玩家從庇護山丘一路到學院,並未有如俄式廢土那樣的危險,發光海這一地點頗有俄式廢土那般危險。在《輻射:新維加斯》中,賭城區的紙醉金迷讓人難以置信,自由之城外有天氣追隨者閃爍著人性光輝,有衣著華麗的貓王幫。在《輻射3》裡,有宏偉壯大的鋼鐵兄弟會堡壘,澤塔母艦。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在美式廢土上,美好大於殘酷。
兩個廢土的討論涉及面極廣,從地理到歷史到遊戲設計,廢土彷彿蓋住切爾諾貝利的那塊巨大而又廣闊的石棺,神秘,也值得探索。雖然調查了許多文獻資料但依舊未能一吐為快,無論是《潛行者》還是《輻射:新維加斯》,它們都是電子藝術上瑰寶。而我希望本篇文章能啟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謝謝觀看。
對於有人關於我的文章對機核新電臺節目的抄襲,我在此做出道歉。機核電臺那段對於聖愚的說法我很感興趣,思索後確實是很符合後啟示錄遊戲中的幾個角色特性,於是把它加進去了,聖愚這部分我無法做出如白老師那樣的解讀,於是淺嘗輒止,並未多寫,若這也是一種抄襲的話那我馬上刪除文章並做出道歉。如果你要說後啟示錄部分,這應該是每篇廢土文章都會提到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