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里的天才少年,是幸存者偏差么?


3楼猫 发布时间:2024-06-19 16:02:57 作者:尊贵的原神玩家哦 Language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风雪林


最近两天,全网刷屏的是‘中专生里的数学天才姜萍’,随着报道越来越多,全网最关注的问题是:中专里的天才少年是如何发掘的?


在全国高考结束,热度未消的当下,17岁还在读服装设计专业的中专女生姜萍获得的全网关注,远超往年的高分状元。

中专生里的天才少年,是幸存者偏差么?-第0张

近日,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入围决赛的名单发布,其中17岁的江苏中专女生姜萍吸引全网目光。

虽然阿里数赛是私营企业举办,此前并不像一些官办全球数学竞赛那么出名,但是看看排在姜萍前后的数学天才们,就能看出姜萍数学成绩与天赋的含金量。

目前网上查到的前三十名,除姜萍外,清一色的出自清华北大甚至全球知名的麻省理工。

中专生里的天才少年,是幸存者偏差么?-第1张

姜萍之后第13名是中科院博士刘奔,他在201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第九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一银两铜。

还在更后的16名是张嘉亮,他是第64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

虽然一个初赛成绩代表不了所有,但是这两个数学天才都在全球认可的大赛中获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姜萍与他们并列,足见“数学天才”不是硬捧的。

当然,在全国高考刚结束的当口,大量官媒一起发力宣传这位“逆袭的中专女生”,背后的目的其实不难猜,是为了缓解全国家长日益严重的“中职分流”焦虑。

今年参加高考的总人数突破1300万,达到1342万人。这个数据看上去吓人,但这只是对照2006年出生人口的高考数据。

回溯过去十几年的生育人口曲线,会发现2006年还算那十几年的“生育小年”,接下来直到2017年,出生人口都是一路增长,也就意味着未来十年,高考人数还会增加。

但在高考之前,让许多家长更焦虑的其实是孩子在15岁时面临的“中职分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15岁中考后,一半孩子上高中,一半孩子上职业高中或中专。

过去一些年,孩子小学初中阶段“学科内补课”一直屡禁不绝,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家长无法接受一半的孩子输在15岁的第一道坎。

过去为了缓解家长焦虑,主要是两个方法,一方面严打教培,大家都“没得补”,也就会到“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二方面是通过就业数据和薪酬数据,告诉家长技术工种,具备技能的职业工人,收入远超普遍内卷的办公室白领。

这两方面的宣传有一定作用,但还不够。今年显然有所升级,要缓解焦虑,塑造一种“风潮”,没什么比“造神”更加有用。

最近对姜萍的宣传,过热之后,让人隐隐感到娱乐圈偶像的“饭圈”感,很显然,一个中专生也能成为全国偶像,人人羡慕,并且还能被最顶尖大学特招,这次宣传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职分流”家长的最大焦虑,就是普遍认为“孩子读了中专未来就完了”,塑造一个17岁的天才女中专生,就是告诉全国的家长和孩子,只要自身不放弃,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与足够自律的学习习惯,中专生也能逆袭清北博士。

让一半的孩子和家长相信考不上高中,中专生还有上升通道,还有逆袭人生,这很关键。

中专生里的天才少年,是幸存者偏差么?-第2张

任何一个偶像或者模范被全国关注之后,大家除了羡慕她的成功之外,最关注的是“她的成功能否复制”?

如果她的天分和成功都是唯一的,那就起不了让全国一般学生和家长保持希望的作用了。

我梳理了关于中专生姜萍如何被发掘数学天赋的报道,还是觉得这个门槛“有些高”,这个天才中专生放在每年几百万中专生里能脱颖而出,让人想到网络热词“幸存者偏差”。

首先是网上传出姜萍在江苏的中考成绩是600多分,这个分数不算拔尖,但绝对不属于“考不上高中只能读中专”的人。

据说讲评当年只报了相当于重点高中的志愿,普通高中没有报,也就是她一开始就自主选择了“考不上重点就报服装设计中专”的志愿。

他的成绩和基础,放在全国中专生里,算比较拔尖的。

第二个因素是姜萍在这所中专里,居然遇到了导师王闰秋。这位老师数学天赋极高,而且是博士毕业。

王闰秋老师过去参加过几届阿里数赛,成绩也很突出,当然没有突出到姜萍这样震惊全国的程度。

但是以当前全国中专教育质量的平均水平,碰到一个阿里数赛成绩优异的博士导师,这是怎样的概率?

最关键的是,一个天才数学博士在中专教书,没有混日子,没有专注于自身“考出去”,还肯花心思在中专生里,寻找有数学天赋的璞玉,这份新兴更加难得。

中专生里的天才少年,是幸存者偏差么?-第3张

目前全网都在用“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名言来形容姜萍师徒,但实际上他们所处的环境,比千百年前的伯乐,和千里马的环境氛围要差得多。

当年全国知名的“伯乐”,为权贵阶层在给出的几匹马里,选出了千里马,放在今天只能相当于清北名师在校园里发掘了“数学韦神”。

王老师从无伯乐的光环,而中专生也从来不在“好马中选出千里马”的池子里,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一个数学天才刚好遇到有数学指导能力,有阿里数赛多年经验的老师,这种相遇,这种天才发掘过程,复制性高吗?

有人会质疑,北风强调天才中专生姜萍的“难以复制”性,那么这不是打击一半中职分流的学生和家长的希望么?这是和主流宣传唱反调?

是也不是!

只是在姜萍身上,我看到了在20年前,咱们学生时代,就被经常拿出来抨击的“偏科问题”。

二十多年前,少年文学作家韩寒因为作文竞赛一等奖,一本小说畅销数百万,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偶像。

但同时,韩寒语文之外多科不及格,最后成绩差到被退学的事件也引发全国热议。

当年与我同龄如今已经是孩子家长的人,应该有印象,当年都被老师布置过评论“学生偏科危害”的命题作文。

以当年的舆论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八股文章”,都是从教育角度,从能力均衡角度,从国家人才需要的角度,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偏科的错误和危害,强调要通过精力分配,把较差的科目补上来。

过去二十年,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碰到偏科学生,统一的教育方法,都是劝他或她,放一点精力在优势科目上,保证优势科目考个高分就行,更多时间精力花在把较弱的科目补上来,涨分快。

可是我前文讲了未来十年的高考人数趋势,这也代表了未来十五年的大学毕业人数趋势。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每年输出一千多万高校毕业生的未来职场,拥有某些方面专长的人,绝对比“各科平庸”的人吃香。

中专生里的天才少年,是幸存者偏差么?-第3张

所以姜萍的人生逆袭,给大家的最大启发,应该适当一个孩子显现某方面天赋时,一定要鼓励她天赋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分散精力,去搞大而全。

但同时,我们不能将孩子“片刻一条路走到黑”,未来更一事无成的压力仅仅抛给孩子和家长,而是教育的变革,要从培养批量大而全人才,向同步发掘“天才偏科”转型。

天才中专生的爆火,不应该是给一半中考失败学生和家长画饼,而是激发教育界思考,让更多“综合不优秀但具备闪光点”的学生,赢得灿烂人生。

这种普适性和可复制性,远超中专生里的数学天才!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