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给大家用多篇长文介绍了各国的文学史,以及中外著名的科幻史,顺着评论区盒友的要求,继续给大家推荐一些历史好书!昨天推荐了关于明朝历史相关的神作,评论区有盒友继续讲讲唐朝相关的历史神作,今天继续接着聊。

在明史书籍榜单中,《明朝那些事儿》在那个榜单中可能不是学术性最高的,但绝对是普及度最高的通俗历史作品,也是很多读者读历史的入坑之作,《长安十二时辰》这本书和历史正史关系不大,反而和游戏密切相关,最早是马伯庸回答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于是亲王随手以长安城为核心写了一段剧情,之后拓展成《长安十二时辰》这本小说。而刺客信条系列本身也是有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漫画,讲述李萼加入无形者并成为刺客大师的故事,由《镖人》的作者许先哲创作。

01 《隋唐五代史》
唐自黄巢起事前,实无时不可有为,而终于不振者,则宦官之把持政柄实为之。宦官所以能把持政柄,以其掌握禁兵,此事虽成于德宗,而实始于肃宗,故肃宗实唐室最昏庸之主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除了正史《旧唐书》《新唐书》与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外,市面上还有许多既专业又通俗的唐史好书,既适合作为入门读物,也能满足进阶研究需求,第一本推荐的是中国中古史的史学泰斗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书中先以三章篇幅梳理隋唐五代的政冶变迁主线,再分设经济、文化、民Z关系等专题深入剖析,这本书同时兼顾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也是唐代历史相关的经典之作,另外也推荐岑仲勉或者吕思勉的《隋唐史》。

02 弃长安
历史的教训往往源于人性的弱点:自负、贪婪、短视。书中提到,李隆基的傲慢与杨国忠的权谋,最终导致了盛世的崩塌。这些历史教训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弃长安》以安史之乱为核心,通过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杨玉环、哥舒翰、张巡等关键人物的命运沉浮,揭示唐朝由盛世巅峰急速衰落的深层原因,书名“弃长安”具有双重隐喻,一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于756年逃离长安,象征帝国秩序崩塌的起点,二是指长安作为盛唐“世界主义”的象征,陷落标志唐代多元文化体系遭遇致命冲击,这本书类似于侦探小说式叙事,算是历史写作破圈之作。

03 《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朝文明,不仅充满了自信,而且还带有出乎我们意料的国际色彩。我们很容易把唐朝文明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不过它却绝不是一个封闭的黄金时代,而是一个与世界其它地区有着密切联系的黄金时代。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本书我在2021年的时候在小黑盒推荐过,主要以唐代舶来品为切入点,作者薛爱华从18大类170余种外来物品(如香料、宝石、宗教器物等)展开研究,分析这些物品的来源、传播路径及社会影响,揭示了唐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深层互动,这本书学术相当严谨,被西方汉学界誉为“中国研究的巅峰之作”,国内由甲骨文丛书引进。

04 《大唐兴亡三百年》
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昨天那篇文章推荐很多书学术性太强,今天把通俗的放在前面。这本书相对比较畅销,作者是影视编剧、畅销书作家王觉仁,用简单易懂的笔法讲述唐朝近300年兴衰,注重战役还原与人物分析,如白江口海战、苏定方事迹等,也被誉为“最接近《明朝那些事儿》的唐史作品”,

05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隋唐之制度虽极纷杂,然析之则可按其渊源,分为三系:一曰隋之制度,二曰齐之制度,三日梁之制度。隋之制度多承北齐,而亦参以南朝梁陈之制。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也是本文学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论文集,史学泰斗陈寅恪首次系统提出隋唐制度的三大渊源,即北魏-北齐系统、梁-陈系统和西魏-北周系统,他开创的“文化史观”至今仍是解析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田余庆、唐长孺等学者也是继承陈寅恪的框架继续研究,这本书同样相对难啃一些。

06 《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
我通过观察发现,突厥军队虽然人数很多,但军容不整,他们君臣内心只想着要大唐的财物……我之所以不和敌人打这一仗,是因为我即位的时间还很短,国家还没安定,百姓还没富裕,应该平静一段时日,让人民获得休息。
《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的个人传记,以玄武门之变为核心线索,通过层层推理还原了这场改变唐朝命运的事件真相,这本书被改编成历史大剧《天下长安》,但是直接停播被雪藏7年。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还有一本书和上面标题很像,由历史学教授孟宪实所著,也可以配合上面这本书一起阅读。

07 《天之子李世民》
李世民作为唐王朝的奠基者,他的功绩不仅在于开创了一个强盛的时代,更在于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明君的典范,其影响深远,历经千年而不衰。
《天之子李世民:唐王朝的奠基者》由英国汉学家费子智(C. P. Fitzgerald)于1933年撰写,是西方世界第一部唐太宗李世民学术传记,童岭教授2022年的中译本引入中国,这本书直接将李世民置于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欧亚大陆背景下,对比罗马帝国、突厥、高句丽等文明,揭示唐朝在军事、政治、文化上的全球性意义,可以搭配国内学者的李世民传记阅读。

08 《花舞大唐春》
考古不仅仅是为了挖掘宝藏,更是为了挖掘历史的真相。何家村遗宝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盛世的大门,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个辉煌的时代。
《花舞大唐春》是历史考古科普类书籍,齐东方教授以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千余件唐代窖藏文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解读这批巧夺天工珍宝背后的历史密码,在唐代文物中,何家村遗宝不仅最精美,也集中反映了大唐王朝的技术水平、艺术成就和精神面貌,“花舞大唐春”来自初唐诗人卢照邻《元日述怀》。

09 《危机与重构》
唐朝后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抗,而是一种复杂的互动与博弈。中央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诸侯势力,而诸侯也在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是历史学博士李碧妍的著作,以政治地理学为切入点,聚焦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如何通过重构藩镇空间与权力结构维系,打破了传统藩镇史研究中“割据即分裂”的刻板印象,全书以河南、关中、河北、江淮四大区域为线索,剖析藩镇权力的动态平衡,这本书属于北师大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10 《长安与河北之间》
历史的演变往往充满矛盾与复杂性,中晚唐时期长安与河北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复杂性的体现,它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仇鹿鸣的这部《长安与河北之间》,也是北师大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的神作之一,仇鹿鸣打破了唐朝衰亡根源是藩镇的刻板印象,提出中晚唐的“衰落”是后世史家建构的叙事,藩镇虽表面割据,但需依赖唐廷赋予合法性(如河朔三镇须朝廷颁赐节钺),而唐廷也通过册封、德政碑等策略维持名义的治理。

11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
宦官掌握神策军,标志着唐朝进入了新的阶段。宦官不再仅仅是宫廷内的侍奉人员,而是成为了拥兵自重、干预朝政的重要力量。
这本书也是研究的中晚唐,主要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权斗、宦官集团与地方四个逻辑层面讨论唐朝晚期的衰落过程,作者是武大历史教授黄楼,这本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2 《唐代藩镇研究》
藩镇与唐朝中央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抗,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双方或联合或冲突,或妥协或斗争,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也是研究唐代藩镇制度史的开创之作,张国刚将唐代藩镇划分为四类,分别是河朔割据型(如魏博、成德)、中原防遏型(如宣武、忠武)、边疆御边型(如凤翔、西川)和东南财源型(如浙东、淮南),打破了传统“割据即分裂”的单一认知,提出“弱唐者藩镇,续唐者亦藩镇”,后来的学者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中晚唐的藩镇历史。

13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隋唐时期,人们的社会交往活跃,文人雅士以诗会友,市井百姓则在茶楼酒肆中交流情谊,形成了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这本书是历史教授于赓哲的史学普及类读物,可以关注于老师的B站账号。另外还有一本黄正建的《唐代衣食住行》也是讲唐代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14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作者荣新江教授是敦煌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作,被誉为“第一部归义军通史性专著” ,对《刺客信条:王朝》里面归义军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

15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中国自经魏晋之乱,咸、洛为墟,礼崩乐坏,汉儒所辛勤缀拾于秦火之馀者,至是亦复归于散坠。祖孝孙所谓“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技”,盖可见也。隋代宫商七声竟莫能通,于是不得不假借龟兹人苏祗婆之琵琶七调,而后七声始得其正。苏祗婆之七调:一曰娑陁力,二日鸡识,三日沙识,四日沙侯加滥,五曰沙腊,六曰般赡,七日俟利篷:其源盖出于印度,受西域之影响,而微有更易。唐、宋以后之音乐,随处可见此七调之痕迹,此在中国音乐史上固应特予以注意者也。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中国敦煌学家向达教授的史学代表作,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既有从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对唐代长安进行重新审视的力作,也有作者多次前往西域进行历史考察的收获,同样也是唐代史学的经典之作。

16 《剑桥中国隋唐史》
隋炀帝是隋唐五代时期最有作为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致命的失误。
《剑桥中国隋唐史》属于剑桥中国史丛书系列第三卷,由英国汉学家崔瑞德(Denis Twitchett)主编,1979年英文首版,1990年引入中译本,这套书当时也有很多颠覆性观点,比如传统史观贬低隋炀帝,剑桥中国史则充分肯定隋炀帝的功绩,同时溯源隋炀帝的负面形象源于儒家史家刻意抹黑及民间传说曲解,这套书以“局外人”视角重构隋唐三百年兴衰,其中还有不少史观争议,建议大家用辩证的眼光去阅读。

17 尾声
由于时间关系,到这里也终于进入尾声,唐朝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安史之乱和中晚唐时期,很多通史一般也会把隋唐、五代放在一起聊,核心史料是《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部分,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这些原始文献其实作为工具书即可,还有很多唐史相关书籍没有涉及到,欢迎大家补充!

往期历史相关:
明朝历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哪些明史神作?
考古寻秦记——《秦始皇的兵与城》有多么伟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游戏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条王朝》,做成游戏靠谱吗?
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汉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王莽是“穿越者”吗?
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历史神作——《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天花板!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被埋没的历史剧
裸体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乐古典名曲
明朝悬案——朱元璋脸上,真的有72颗麻子吗?
天涯神贴——《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时代的离去!
#gd的ai&游戏杂谈#
#gd读书#
#gd历史杂谈#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gdtop 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