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托马斯之颅
这两天在成都参加世界科幻大会,我突然在想一个问题:科幻有没有机会接棒二次元,成为游戏圈的下一个风口?
这个想法听上去有点儿拍脑袋。但前段时间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跟我感慨,二次元曾经是游戏行业的内容高地,带来了资本的投入、厂商的竞争和产业的繁荣。如今二次元的泡沫破裂,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而在他看来,科幻很可能是其中之一。无独有偶,早在2021年末,FunPlus CEO钟英武同样在公开演讲中强调过他们对科幻的重视。
在全球范围内,科幻游戏并不小众。《赛博朋克2077》《星空》《原子之心》……不少大作都来自这条赛道。只是在国内,虽然近几年也有《崩坏:星穹铁道》《无尽的拉格朗日》这样名利双收的作品,但要论产品数量、投入规模和市场声量,「科幻」两个字还是相对弱势。
星铁还真有点儿「丝路朋克」的味道
然而最近两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以及《三体》和《流浪地球》等作品的流行,使得大众越来越了解科幻这个概念。用最务实的眼光来看,这意味着如果能选对IP或者细分题材,科幻类的素材有可能热度更高,单价更低。
而且在这一届家长以及大众的眼里,「科幻」显然要比「二次元」有益。在活动现场,我看到了一茬又一茬被组织排队参观的学生;摆渡车上,也到处都是被家长带来「学习」的孩子。这种来自主流价值观的认可,也能为相关游戏提供一些助益。
就在刚刚返回酒店的车上,我还亲眼目睹了一名6岁的小学生,在和另一个幼儿园预科的孩子一边打闹,一边讨论太阳熄灭的后果、热气球和直升机飞行的原理,以及为什么轮船有一个「轮」字。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鼓励、认可、引导之下,我猜和我们这代人相比,科幻在他们心目中可能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会场展出的学生画作
更重要的是,全球科幻界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科幻,以及中国科幻游戏的影响力——创立于1939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如今第一次选择在中国举办。在会上,素有「科幻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迎来了四位中国得主(其中被评为最佳职业艺术家的赵恩哲还是IGG的副总监);在世界科幻游戏年度评选上,《崩坏:星穹铁道》《戴森球计划》《高能英雄》《流浪地球手游》《无尽的拉格朗日》纷纷获奖,网易互娱副总裁兼第十事业部负责人李凯明还罕见地露了面,代表全体获奖者发表感言;在大会闭幕式上,《逆战手游》更是作为唯一的游戏作品,获得了「科幻文创奖」……
赵恩哲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绘制的《巴蜀未央》
在《逆战手游》制作人CP看来,科幻很有可能成为行业下一个热门关键词。"这是极自然的人性:人一定会想未来,一定会想看展现不一样未来的作品……如果能出一个足够好的东西,能破圈,它就能站住。"
《逆战手游》研发中实机场景
当然,在国内,与科幻相关的文创产业积累和人才培养并不完善。相关的美术、故事设定如果令人感觉眼熟,还可能会被认为是舶来品,甚至被指抄袭。但也正因如此,市场才无比渴盼所谓的「中式科幻」,并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注意力和真金白银。
《流浪地球手游》预告片截图
闲话暂且聊到这里。无论科幻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我想科幻的魅力总会一直持续下去。毕竟人类对历史和未来的好奇永无止境。代际更替之间,今时的科幻,同样有机会成为明日的历史。如同《无尽的拉格朗日》制作人李凯明在演讲当中引用的《兰亭集序》所书:「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