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发售的《木卫四协议》因为其首日糟糕的游戏体验,喜提“多半差评”的殊荣,目前已经回暖至“褒贬不一”,频繁的卡顿让游戏体验极其糟糕。小鸡腿周末也将游戏通关了,体验真的很一般。
发售前大肆宣传的4A游戏水准自信满满发售后却被骂的体无完肤,这样的场景我怎么越看越眼熟呢?你说是吧,2077。
不知从何开始,“半成品”成为这些首发体验糟糕游戏的代名词,对于一个购买新游戏频率不低的玩家来说,玩到半成品游戏是一件概率颇高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游戏都在以“半成品”的姿态完成着自己的首秀,比如曾经Bug成山、优化为负的《刺客信条:大革命》。
再到被集体诉讼的《无人深空》,不管宣传有没有欺诈,《无人深空》的成品根本没有接近过它被人们所期望的样子。虽然现在已经在慢慢完善,不过首发体验无疑是非常糟糕的。
不过这些游戏都没有《赛博朋克2077》重量级,你可以想象xbox赛博朋克限定版无法稳定运行2077吗?更不用说首发期间满地的bug,甚至黑梦的bug能够完美融入剧情,还得是你啊CDPR。
玩家之所以会对于这些游戏糟糕的首发体验如此火大,是因为这些游戏都是“全价游戏”。全价游戏(full-priced game)”指的是定价最为高端、没有任何折扣的游戏——当然是指标准版/普通版。
全价游戏卖得更贵,玩家自然对其有着更高的要求。60美元或者300多人民币对于地球两边的绝大多数玩家们来说都不算是什么小数字。
如果是一款大厂出品的大作经过了多番宣传却只给玩家带来一款体验不完整的作品,那么来自玩家的批评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有可能会被消费者集体诉讼欺诈罪。
除了花出去的钱,更高一层的原因是期望与实际产品质量的不对等。
因为对于游戏来说,其开发商、关联作品和宣传手段等因素都会影响你对于它的期待值,让你在心中形成一个对于它的评价基准。若是内容缺失没有做完是一款游戏品质不佳主要原因,那它就会成为批评中的主要受攻击点。
那为什么这些厂商宁愿冒着发售之后被骂的体无完肤也要强行赶鸭子上架,让玩家体验糟糕的“半成品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一款游戏通常会存在开发商和发行商,开发商就是专门开发游戏的团队。发行商是负责出版游戏的公司,他们主要做的就是寻找投资项目,把资金投给有潜力的开发团队去制作游戏。
一款游戏的开发时间通常会根据游戏内容和团队大小以及资金等问题有所不同,最短也要至少一年时间。在现如今3A游戏开发成本水涨船高的现在,细细打磨一款游戏5、6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游戏的发售日期通常由发行商经过市场营销部和投资者讨论之后决定,那就代表开发团队在发售日期上是没有决定权的。
只要时间定了,那开发团队就必须要赶在最后的期限前交出作品,时间期限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来源,所以游戏在推出时有一大堆Bug也就合情合理了。
当然厂商也会通过“跳票”推迟游戏发售时间,争取更多的制作时间,不过这一招并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
通常新游戏的发行日都是精心挑选避开同行竞争,一旦延期很可能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除此之外延期还可能会间接影响到公司接下来的计划,从而影响当初对投资者的承诺。
所以很多时候发行商宁可选择发布一款半成品,也不愿影响公司接下来的计划。
因为股东们可不在乎游戏是不是做完了,他们只会关心什么时候能发售赚钱。
“没做完就开卖”显然已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被广泛接受的策略,那么厂商是不是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卖“半成品”了?
答案都在steam的评论区里了,既然你厂商不把我玩家当人,那也别怪我打差评了。对于玩家们来说,当游戏因为各种原因延期的时候,最好也能多点耐心,我知道你很急,但请你先别急。
作为玩家至少相信开发者们正试图把最好的作品带给你,毕竟没有一个开发者希望自己辛苦开发的作品被喷到体无完肤。
在现在游戏厂商摆烂的时代,你是会选择游戏不断跳票最终带来良好体验,还是先玩上半成品然后慢慢等游戏完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