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能指:“庫拉寶物”與遊戲數值的“奴隸”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29:34 作者:葉文浩 Language

頭圖圖源:筆者自己的截圖
(話說真的有人買了這把武器嗎,屬性不怎麼好還那麼貴。)
【本期關鍵詞】《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庫拉寶物 ;漂浮的能指 ;心靈的債務
日本遊戲研究學者澤野雅樹提出過一些有意思的問題:
  • 為什麼怪物私藏的金錢流入市場後不會引發人類世界的經濟危機?
  • 遊戲世界發生災難,為什麼不會發生通貨膨脹?
  • 而且物資匱乏的戰亂之地與繁榮都市的市場價格幾乎一樣?
他在後面解釋說,其實遊戲裡的“貨幣”,更多的是一種“概念”來著,跟現實的貨幣沒啥關係。
1 / 2
這本書推薦對遊戲研究感興趣的uu們閱讀,收錄了東浩紀在內的日本遊戲研究學者的文章。圖2是本人拍的目錄,筆記字醜見諒orz
那我們玩家為什麼會隨著屏幕內數字的增減變化,血壓也會跟著上升下降呢?筆者試著將文章邏輯線拉到一個遙遠的原始部落裡……

一、原始社會中的經濟現象

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真正瞭解一個群體、一個族群、一個小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一個民族誌的學者不能因為強行得到所預期結論而拆散這個家——你是要加入這個家的。這位學者需要仔細觀察,把親身體會到的所有細節整合到一起。只有將你親身體驗到的相關現象進行社會學層面的合成,才能看到所謂的“完整的圖景”。[1]
今天要提到的另一本書叫《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被譽為現代人類學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也是本文的框架基調。其作者,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正是用這本書打破了“搖椅上的學者”這一學術現象,即當時學術界盛行的,豐富了理論研究但是缺乏實地考察的風氣——類似於我們講的“紙上談兵”。
本書向各位讀者展現出了一個與現代人類社會有些許共同之處的“世外桃源”,但其中也與我們有共同之處——在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的特羅布裡恩群島(trobriand islands,當地人稱為基裡維納,kiriwina)上也有著
需要通過交換來建立和維繫社會關係的經濟現象,大致分為七種,列表如下:
新幾內亞群島七種主要經濟活動列表 [2]

新幾內亞群島七種主要經濟活動列表 [2]

那麼這個群島的經濟活動,與我們的現代文明相異的地方就在於,哪怕血親之間也不一定會“無私奉獻”。群島的居民大多還是揹負著“贈送”這一天然的義務。
庫拉(kula)就是這種“贈送”的集大成者。庫拉是該群島獨有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也可以算是大部分群島居民的立身之本,擁有以下特點:
  1. 庫拉活動以傳統規則為支撐,與神話和巫術儀式緊密聯繫;
  2. 庫拉交換活動定期發生,擁有明確的交換路線(紅色貝殼項鍊沿順時針交換,白色貝殼臂鐲沿逆時針交換);
  3. “庫拉夥伴”之間的交換以“信用”作為基礎,收到寶物的人不能怠慢,最遲一年以內完成下一次交換行為;
  4. 交換的“庫拉寶物(又稱瓦古阿,vaygu’a)”其實並無實際用途,群島居民進行交換活動為的是讓自己得到“榮耀”“虛榮”等精神上的慰藉。
庫拉寶物照片(左臂鐲,右項鍊)[3]

庫拉寶物照片(左臂鐲,右項鍊)[3]

這種有著特殊規則的交換活動僅限發生在西太平洋上的原始社會中。作者馬林諾夫斯基在本書中也指出了,群島居民並不會遵循“理性經濟人”(rational-people)的古典經濟學假設,即每次交換都不會以獲得最多的寶物[①](利益)為目標。
但是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看待的話,如今已經出現了有研究人士,將比特幣、NFT(非同質化代幣)這一類新興的經濟概念與庫拉相聯繫的研究成果——如將庫拉交換的信用基礎與現代交易的信用體系相提並論。[4]
這說明庫拉現象其實值得與現代文明牽線搭橋。我們其實也能夠以庫拉作為參照,比較看待如今“太在意遊戲數值”這件事。
要想如此討論的話,就需要探討庫拉寶物的本質,以及庫拉交換的意義,以此鋪設理論前提。

二、“寶物的奴隸”:不停追求精神滿足的群島居民

信用也不取決於交易信物的價值,佔有庫拉並不能提升個人財富,相反,還可能損害個人信用,交易信物的價值很小,交易行為本身才有價值,庫拉只有在流動中才能展現一個人的信用。[4]
《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的第一作者長鋏,巧妙地運用現代交易會涉及到的“信用”概念,反向解釋了庫拉交換的本質——他認為特羅布裡恩群島的居民越能按時交換庫拉寶物,交換次數越多,這個人在社會中就越有“信用”,地位也就越高。因此交換的重點在“流動”二字。
庫拉寶物只有在交換中才能提升交換者的信用,由此滿足各個群島居民的精神需求——可是馬林諾夫斯基已經解釋了,庫拉寶物幾乎沒有交換價值。那麼這種精神需求的滿足又是與庫拉寶物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呢?
(一)身為責任義務的送禮行為
庫拉寶物的“交換”,的確是以兩位庫拉夥伴之間的互相贈禮行為,但這並不是所謂的“禮尚往來”。這是一個曾幾何時流傳下來的,類似於責任義務的關係。
我國對於“禮尚往來”這個成語的定義是:在禮節層面的你來我往,也就是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反過來對待對方。[5]
但是這個群島的“送禮”環節的特點在於帶有“送禮者地位高”的感情色彩。送禮者炫耀自己的寶物如何珍貴,有時候會一臉不屑地丟在地上,讓收禮者的隨從去撿。收禮者則有苦說不出,但也不能拒絕(這麼做會影響到交換的進度)。不過他可以抱怨而取得他人的同情,用這種彆扭的方式填補了一部分的內心空虛[6]。因此從詞義解釋的角度解釋了不能用禮尚往來這個詞去形容庫拉。
“你說的都對,但我不能給你臂環。當你的祖先消亡,我們的聯繫也中斷了。現在,你的族人似乎並不在乎庫拉夥伴關係。”[3]
庫拉交換制度由傳統所支撐,也就是說群島居民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要無休止地進行這種活動,只能用“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則”來搪塞自己。
不過,從開頭提到的《日本遊戲批評文選》裡提到的“漂浮的能指”理論,我們能夠作出進一步的解釋。
(二)不斷增值但無意義的庫拉寶物
列維·斯特勞斯(Lévi-Strauss)將這種沒有實際內涵,光有“外殼”的符號稱為漂浮的能指,亦稱零符號。
那麼庫拉寶物就是一種“漂浮的能指”(floating signifier)——
  1. 身為代表了獨特交換系統的庫拉符號,只存在兩種能指/外在形式:紅色貝殼項鍊和白色貝殼臂鐲;
  2. 雖然將瓦古阿稱為“庫拉寶物”,但是這堆項鍊和臂鐲早已失去了“財富”本身具有的交換價值,也就缺乏了“寶物”應有的“價值連城”“寶貴”“愛不釋手”等價值高的所指/內在含義;
  3. 項鍊和臂鐲充斥著整個庫拉圈。群島居民還會下海開採貝殼,製造出更多的項鍊和臂鐲。因此能指的數量越是繁多,就越是突顯了其內在的匱乏。
在這種語境下,“財源滾滾來”似乎也不那麼具有吸引力了。(我能在《FGO》裡養活幾個從者,但我沒辦法用這QP養活我自己啊……而且聯繫上文的話,摩根似乎有著“送禮者炫耀自己的寶物如何珍貴,有時候會一臉不屑地丟在地上,讓收禮者的隨從去撿。”的感情色彩在裡面了orz)(圖源:微博用戶“高機動型黑鐵球”)

在這種語境下,“財源滾滾來”似乎也不那麼具有吸引力了。(我能在《FGO》裡養活幾個從者,但我沒辦法用這QP養活我自己啊……而且聯繫上文的話,摩根似乎有著“送禮者炫耀自己的寶物如何珍貴,有時候會一臉不屑地丟在地上,讓收禮者的隨從去撿。”的感情色彩在裡面了orz)(圖源:微博用戶“高機動型黑鐵球”)

(三)庫拉寶物與“寶物的奴隸”
“人們在面額的背面找不到金塊的光芒(只有交換面值所表示的數額)……用必死的‘信用’所掩埋……上述特徵早已存在於原始社會的經濟裡。” [8]
由此看來,庫拉寶物可以與電子遊戲領域產生符號學的聯繫——遊戲裡同樣也有這種無休止地賺取漂浮的能指的現象。
我們回顧一下本文的開頭——日本遊戲研究學者澤野雅樹提出過一些有意思的問題:
  • 為什麼怪物私藏的金錢流入市場後不會引發人類世界的經濟危機?
  • 遊戲世界發生災難,為什麼不會發生通貨膨脹?
  • 而且物資匱乏的戰亂之地與繁榮都市的市場價格幾乎一樣?
他通過“漂浮的能指”理論給出了答案:
  1. 遊戲中的“貨幣”只能帶給玩家金光閃閃的視覺衝擊;
  2. 這種視覺衝擊對於玩家而言沒有現實的市場交易價值;
  3. 因此不用將“戰亂”與“通貨膨脹”這些現實經濟現象聯繫在一起;
  4. 那麼遊戲裡發生的戰亂只是噱頭,吸引玩家樂此不疲地“賺錢”,買更多的裝備提升自己的角色能力,最後成為一位虛擬英雄;
  5. 總之,表面上是玩家在操控角色,實際上玩家是“遊戲為了積累數值而從外部招攬的媒介”。[8]
遊戲錢幣增值過程示例(《刺客教條·起源》——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問題,《起源》是我玩整個AC系列裡最最缺錢的一部)

遊戲錢幣增值過程示例(《刺客教條·起源》——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問題,《起源》是我玩整個AC系列裡最最缺錢的一部)

因此,澤野雅樹將這些“沉溺在數值的增值過程”的玩家稱為“數值的奴隸”。相對應的,特羅布裡恩群島的土著居民同樣在無限次的庫拉交換中成為了“寶物的奴隸”。
其實筆者自己在編輯文章的時候也想到過:既然是跟遊戲相關的文章,澤野雅樹又在自己的文章裡把答案告訴咱們了,那為何還要花這麼大篇幅去介紹原始社會的居民呢?

三、一時的畫餅充飢,始終存在的空虛寂寞冷

無論是當代遊戲玩家還是土著居民,都樂此不疲地進行這種行為,就是因為其擁有的“漂浮的能指”——並不是財富的象徵,而是“財富缺席的符號”
熱戀中的人可以在嬌豔的玫瑰花中讀出專屬於玫瑰花符號的“愛情”的含義,因此得到了心靈的滿足感。
然而庫拉寶物僅有紅色和白色的貝殼組成,就算擁有了也沒辦法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派上用場,其裝飾價值也不會因為項鍊和臂鐲數量的增多而得到增強。失去了所指的庫拉符號只能為群島居民帶來心靈的債務,他們沒辦法通過佔有寶物獲得心靈的滿足感。
久而久之,他們開始了交換行為,給予對方自己擁有的庫拉寶物,以換取相反的庫拉寶物。
給出者趾高氣揚,彰顯自己禮物的珍貴,在交換的過程中用虛榮心、驕傲等情感填補了自己的內心,似乎是還清了心靈的債務。
而受贈的一方需要用同樣珍貴甚至更珍貴的禮物還給對方,不然就難以填補心靈的債務。
然後,這些居民會以更加高傲的心態去進行下一次的交換,並且去期待下一次的交換自己會收到什麼樣的特別的禮物——因此庫拉圈的交換期限不會超過一年,不然下一批人就會抱有內心的空虛而指責持有寶物的人拖慢了進度。
庫拉交換的意義就在於交換本身。任何的寶物都可以進入庫拉圈,交給下一個庫拉夥伴,群島居民得到的精神滿足源自交換的過程中——源於對方的窘迫、對於寶物價值的爭論、或者是對下一個寶物的期待。
庫拉具有排外性,群島外的文明人是很難進入這個圈子的——這也說明了這種交換活動帶來的精神慰藉具有很強的侷限性。(圖源 [3])

庫拉具有排外性,群島外的文明人是很難進入這個圈子的——這也說明了這種交換活動帶來的精神慰藉具有很強的侷限性。(圖源 [3])

而那些跳動不已的數值也像澤野雅樹所描述的那樣:
“儘管我們可以利用遊戲手柄操控遊戲主人公,但最後反而可能是我們變成了顯示屏上增值的數值的奴隸。”[8]
所以,玩遊戲從一開始的對這個遊戲世界產生好奇心,到之後的逐漸摸清清圖套路,到之後的練級點技能刷裝備,就只為讓自己角色的面板上的各項數字“好看些”。隨著級別數、HP數、攻擊數等的增長,玩家自己也能湧出短暫的快感。
但關掉遊戲後,這些打拼成果也跟著消失了。快樂源泉也沒了。
然後玩家就能以“玩遊戲讓我快樂”為由再打開遊戲,接著堆砌數值,去續寫自己虛擬的“奧德賽”。
各項數值的增長的確能帶來不小的成就感,可這就是一款遊戲的全部內容了嗎?

各項數值的增長的確能帶來不小的成就感,可這就是一款遊戲的全部內容了嗎?

結語

在威爾·米拉德(Will Millard)的筆下,2016年的特羅布裡恩群島上,庫拉活動正在消亡。
現代文明將經濟市場引入群島中,但沒有讓群島居民準備好不需要面對面的人際交流。村裡的老人或許就是擁護庫拉傳統的最後一代,他們還堅守著庫拉寶物,用傳統的庫拉交換換取內心的慰藉。
村裡的孩子們出去上學或是賺錢。以往群島男人財富的象徵是薯蕷,儲藏薯蕷的倉庫修繕的比自己的居所還豪華。但是如今這個社會也面臨著嚴重流失年輕勞動力的問題,例如薯蕷產量不足以支持舉辦一次庫拉盛宴,為遠道而來的客人盡地主之誼。[3]
筆者沒有接觸這本著作之前,認為原始部落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是一件好事:村裡的孩子能夠接受現代教育,早日在現代社會實現更多樣的人生理想;老人們能夠接受現代醫療服務,不用再靠巫術儀式給予稀薄的心理安慰;原始村落也能夠引進電影院等文化設施,不需要依靠空洞的庫拉符號實現內心的滿足。但是讀過這本書,又結合威爾的遊記,來自現代文明的人的威爾與筆者,對這片陌生之地時的感情是一樣的:
我看著郵輪駛來,這種感覺真是奇異,巨輪彷彿會徑直開進島上、吞噬一切。特羅布裡安群島如今是一些郵輪航線中的一站,每當它們抵達,兩千餘島民就會聚到一起,站在船邊跳舞,或擺出手工藝品攤,等遊客付錢……這場景實在非常古怪,很難說清究竟是誰在剝削誰[3]
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稱庫拉交換活動為“高貴的遊戲形態”“勝過其他更高文明程度的民族習俗”。 [9]但庫拉在滿足精神需求的方面顯得空洞又無可奈何。
當然,筆者這篇文章的討論還是太粗淺了,不同面板的數值,不同場景出現的不同數字都是有著不同的內在含義的——今天就只聚焦在了“空洞的”,沒能帶來“精神慰藉”的遊戲數值。
這篇文章籠統地概括了空洞的數值,就先不談論有其內在含義的數值/數字了——比如《底特律:變人》中,筆者自己太在意這3%代表的康納線BE,就從頭玩到了另外的28%所代表的康納線後續劇情

這篇文章籠統地概括了空洞的數值,就先不談論有其內在含義的數值/數字了——比如《底特律:變人》中,筆者自己太在意這3%代表的康納線BE,就從頭玩到了另外的28%所代表的康納線後續劇情

遊戲是真的好玩,也對未來的社會發展很重要。
但想想看,我們好像關心那些數值,多過關心面前的親人。
0-9的數字結合讓我們硬是解讀出了數不清的含義,還永遠得不到精神上的滿足,玩家似乎一直在尋求下一個遊戲熱點、追求下一個偶(lao)像(po)、爭辯下一個輿論事件,而不求數字信息——這種漂浮的能指背後的意義——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精神意義。
我逐漸意識到,庫拉真正的意義並不只是交易貝殼,而是通過艱難的航程告訴對方:“你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值得這穿過汪洋的旅程;你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家族彼此相連。”要知道,庫拉的意義就在於交換故事、彼此交談,花時間與人相處。時間,才是彼此饋贈與收穫的。[3]
群島居民之所以不需要其他的,更高級的文化活動填補內心的空虛,就是因為庫拉寶物自始至終只是一個媒介而已,群島居民不會通過佔有的形式,讓這一堆貝殼給予自己什麼精神慰藉。
他們的交換活動其實隱含了一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是慰藉之本。我們或許應該警惕被五花八門的遊戲宣傳所迷惑,沒有意識到其中的一些遊戲其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現在的遊戲也有各種NPC,可以與我們進行虛擬的人際互動。如果以後的遊戲真正切斷了人際的交流,用各類數值堆砌整個遊戲,那我們內心的債務何時才能有還清的一天。
以後的遊戲,能否利用玩家與數值的關係,提供不是“漂浮的能指“,即能帶來較為深刻精神內涵的數值呢?(以《死亡擱淺》為例)

以後的遊戲,能否利用玩家與數值的關係,提供不是“漂浮的能指“,即能帶來較為深刻精神內涵的數值呢?(以《死亡擱淺》為例)

參考文獻
【1】 [英]馬林諾夫斯基著, 弓秀英譯.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群島土著人之事業及冒險活動的報告[M].商務印書館:北京,2016:95.
【2】 [英]馬林諾夫斯基著, 弓秀英譯.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群島土著人之事業及冒險活動的報告[M].商務印書館:北京,2016:183-193.
【3】 Will Millard, 他者others.庫拉圈串起的島嶼世界[EB/OL].https://www.douban.com/note/622224113/,2017-05-27.
【4】 長鋏, 韓鋒等.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M].中信出版社:北京,2016.
【5】 漢典網.禮尚往來[EB/OL].https://www.zdic.net/hans/%E7%A4%BC%E5%B0%9A%E5%BE%80%E6%9D%A5,.
【6】 [英]馬林諾夫斯基著, 弓秀英譯.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群島土著人之事業及冒險活動的報告[M].商務印書館:北京,2016:代譯序ix.
【7】 [英]馬林諾夫斯基著, 弓秀英譯.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群島土著人之事業及冒險活動的報告[M].商務印書館:北京,2016:493.
【8】 澤野雅樹.“商人特魯尼克”與怪物的經濟學[C].探尋遊戲王國裡的寶藏——日本遊戲批評文選.中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20.12.117-139.
【9】 [荷]約翰•赫伊津哈.遊戲的人:文化中游戲成分的研究[M].花城出版社:廣州,2007:64-65.
備註
[①]庫拉雖然說可以稱之為寶物,但是這種寶物不同於我們現代文明意義上的,需要鎖在櫃子裡,或是給遊客瞻仰的那種寶物。這種寶物需要及時地送出去給下一個人,不然別人就會嫌他太慢,擾亂了整個庫拉的秩序。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