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棋類遊戲之一,以其簡約的規則和深邃的策略性,吸引了無數棋藝愛好者的青睞。
而《棋弈無限:圍棋》這款遊戲,則完美地將圍棋的魅力呈現在玩家面前。
如果有人跟我說,有一款有趣的圍棋買斷制遊戲需要近40元的價格,我肯定對此嗤之以鼻,因為圍棋無論是棋譜、人機對戰、玩家對戰、比賽解說等都能在網上找到免費的資源和平臺,為什麼還要花錢去買呢?
不過在體驗到《棋弈無限:圍棋》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
在這款遊戲中,你不僅可以探索從圍棋新手成長到職業棋手的過程,體驗頂級的圍棋聯賽,還可以重溫歷史上著名的圍棋棋局。全程的配音教程可以讓身為圍棋初學者的你輕鬆感受圍棋的魅力。
首先是遊戲極高的畫質和簡潔的UI設計,其逼真的視覺效果能為玩家帶來沉浸式的遊戲體驗,特別是不同棋子的位置略有不同,就像是和人類下棋一樣,彷彿置身於真實的圍棋賽場。
遊戲也提供了超過30個適合不同水平玩家的AI難度級別,讓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挑戰,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棋藝,從新手到頂級棋手的全過程,玩家都可以在遊戲中得到完美的體驗,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棋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挑戰和樂趣。(什麼時候細化一下九路和十三路的AI就更好了)
教程方面,雖然不能說面面俱到,但也是保姆級教學了,從基礎知識、吃子方法、棋型、佈局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教學,讓玩家能夠逐步掌握圍棋的精髓。
同時,遊戲還提供了重溫歷史上著名的圍棋比賽的功能,讓玩家可以欣賞到圍棋大師們的精彩對局,感受圍棋的博大精深。
此外,遊戲還加入了聯網對戰、排名(甚至Steam有一個排行榜)、成就係統等功能,每場比賽還會生成智能遊戲格式(SGF),讓玩家可以方便地保存和分享自己的對局,與棋友共同交流探討。
對於圍棋愛好者來說,這款遊戲無疑是一場盛宴。
無論是教學模式、生涯模式、AI對戰還是在線對戰,都應有盡有,遊戲還提供了棋譜棋局鑑賞、品鑑功能,以及多樣化的對局場景和出色的視覺效果,讓玩家在享受圍棋競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國風的韻味。
我個人認為,《棋弈無限:圍棋》是一款集視覺享受、策略挑戰、競技樂趣於一體的圍棋遊戲佳作,是圍棋愛好者和圍棋新手都不能錯過的作品。
迄今為止最精彩絕倫的圍棋遊戲
8.5 /10
—————————————
一些個人的思考(與遊戲本身相關度不高)
前幾天,我的朋友偶然間瞥見了我的遊戲截圖——那是我在圍棋盤上與AI對弈的定格。
大概是這副畫面點燃了他的熱情,他興奮地向我提出挑戰,希望能在棋盤上與我較量幾番,面對這份突如其來的戰意,我欣然應允。
我的遊戲截圖
實際上,這三年我頻繁地與圍棋AI切磋,理解了AI的策略與佈局,並將這些融會貫通,以至於大多數AI對手都已不再是我的難題,我自信滿滿,認為在棋盤上擊敗他是手到擒來的事。
於是,在那個充滿期待的夜晚,我們共赴了三局緊張刺激的圍棋對決,最終,一局以和棋告終,另兩局則是我略勝一籌。
然而,隨著比賽的落幕,我注意到朋友的興奮之情似乎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幾分落寞與沉思。
我便詢問他原因。
他緩緩道出,原本下棋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深度交流,棋路、棋風乃至下棋時的舉手投足,都蘊含著獨特的韻味。
然而,自大學期間重返圍棋道館探望老師,與小朋友們對弈幾局後,他感到那份曾經的感覺已然不再,每個人的下棋風格都似乎被AI同化,失去了原有的個性與交流的溫暖,就連今晚與我的對弈也不例外。
我不禁感嘆,他也是大學生,卻已在圍棋的世界裡悄然老去,找不回過去的那份純粹與激情。
其實,圍棋的本質始終如一,是一個考驗智慧與策略的遊戲,但如今,大家的棋藝似乎都被AI這一單一的影響源所塑造,失去了原有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聽完他的這番話,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學習AI的棋藝,再用它來與人類對弈,這樣的做法真的有意義嗎?是否在這過程中,我也失去了些什麼?
這幾天,我因此輾轉反側,連圍棋都無心觸碰,內心充滿了困惑與掙扎。
—————————————
AI時代的圍棋無聊透頂
我逐漸理解了柯潔為何評價AI時代的圍棋為“無聊透頂”,以及他說的“人類棋手喪失了存在的意義”。
我此前在圍棋上造詣不深,短時間內能取得顯著進步,得益於與KataGO等AI的對弈以及學習其下棋方式。
為了更直觀地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拿《英雄聯盟》作為例子。
韓國選手曾長期稱霸比賽,因為他們找到了遊戲的“最優解”,如今,遊戲內官方已明確規定五個固定位置,每個玩家各司其職。
但在遊戲早期的S3賽季,玩家們還能隨心所欲地遊戲,沒有固定的位置和打法。
另一個例子是《鬥陣特攻》,在競技模式推出之前,其熱度甚至超過了《英雄聯盟》。
然而,競技模式的出現卻導致遊戲迅速降溫,因為“最優解”的出現讓遊戲變得僵化,不再適合作為純粹的娛樂方式。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對電子競技持保留態度的原因。
回到柯潔的評價上,過去人們下圍棋都是憑藉自己的理解和風格,有的擅長開局,有的中盤穩健,有的收官超群,棋局往往跌宕起伏、精彩紛呈。
而現在,棋手們都像我一樣,都在學習AI的下法,越接近AI的棋風,贏面就越大。
2021年,申真諝幾乎無人能敵,多次戰勝柯潔,其關鍵就在於他的開局與AI的吻合度超過了70%,並因此一度被稱為“申工智能”。
這讓我感到,我鑽研AI棋法、玩這個遊戲的意義似乎變得模糊,圍棋彷彿已經找到了“最優解”,誰越接近這個解,誰就越容易獲勝。
我曾對李世石在與AI的對弈中贏得唯一一局(被譽為“神之一手”)後宣佈AI不可戰勝並退役感到困惑不解。
過去,我也認為柯潔對AI的評價有些偏頗,畢竟他曾是圍棋界的頂尖高手,如今卻被AI擊敗,必然是不甘心的。
但現在,我理解了他們的心境。
AI作為圍棋的“最優解”甚至“唯一解”,在某種程度上終結了圍棋的多樣性,使其變得像電子競技一樣,不再那麼適合作為娛樂方式,這失去了遊戲的初衷。
如今,我似乎也已經失去了繼續下圍棋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