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阿凡达:水之道》正式在国内上映,目前票房达到3亿,连续几天的票房占比超过95%,属实为年度票房王炸的地位了。
这个王炸不是“吹嘘”的。它一来拥有前作的“世界票房第一”的头衔助力,那就是在近13年前于国内掀起万人空巷热潮的《阿凡达1》,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买电影票比买春运火车票还要难”都会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
但13年前有多难以置信,那《阿凡达2》点映时的票价能够突破350就有多么的合情合理。只是碍于最近国内爆发的某些健康问题而不能重现13年前的排队奇观,这确实有点儿遗憾。
当然,遗憾仅体现在“现实”,也或者说,现实或缺的“奇观”已经在新作中得到了补齐。
年度奇观大作
13年前的《阿凡达》为啥能够万人空巷?那自然在于它的“划时代”属性。
在《阿凡达》中,卡梅隆将故事舞台搬到外太空的潘多拉星球,讲述人类前往此处挖掘珍贵矿产并与原住民厮杀对抗的故事。
全新的架空世界要想让观众去接受和信服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毕竟人人都想成为JK罗琳,但20多年过去了,《哈利波特》也仅此一部。但卡梅隆还是成功了,而他依靠的就是极致的影像呈现。
潘多拉星球上的各种奇形怪异的花草和动物。
哈利路亚山那一座又一座的悬浮巨物。
以及不同时分下的景色烘托等等,这一系列绚烂至极的场景全通过当年最最最顶级的3D特效在大银幕予以呈现,对当年的影迷来说,可谓是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了。
是的,对于当年的国内,乃至是世界民众来说,《阿凡达》就是带领人类进入新的银幕纪元的存在:《阿凡达》或许不是第一部3D电影,但绝对是第一个用最极致的画面将3D观影概念普及全球的作品。
自此之后人类电影院只有三种电影,一种是3D,一种是非3D,还有一种强蹭热度的伪3D。
作为《阿凡达》续作的《水之道》自然也承接了这一传统和使命,在影迷已经被以漫威为首的好莱坞爆米花大作,用成吨钞票堆砌出来的特效画面整整冲击13年后,《水之道》依然对得起“划时代”这三个字。
无论是苍翠欲滴的丛林花草和恢弘壮丽的悬浮山脉,亦或者是紧张刺激的战斗场景,在卡梅隆不惜成本加持的48帧IMAX技术的作用下,那是真叫一个身临其境。
同时区别于前作,新作再度开辟了新世界---全新的海洋环境。而对影视制作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清楚“水下拍摄和特效制作”的难度,传闻这也是续作一别13年的关键因素。
当然,这一切也都被卡梅隆完美搞定了。然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幕幕仿若隔着一扇光洁无瑕的巨幕玻璃欣赏海洋的五光十色,就像极了置身在海洋馆中。
如上就是《水之道》在视觉层面的传承和革新,而在这一系列银幕奇观的加持下,190多分钟的时长那是一点都没有难熬的滋味,在赏心悦目之中便悄然过去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皮囊”往往会迷惑制作人,让他们沉浸在视觉追求中,从而忘却作为一部电影最最最核心的部分---故事。
在过去多年以来“空有皮囊,故事一塌糊涂”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了。比如国漫界的《大鱼海棠》,也比如最近两年来的《变形金刚》和漫威系列电影,它们就像是一位位挥金如土的土豪试图用钞票在银幕来上一场“烟花竞逐”,看看谁能够烧出更为绚烂的特效。
那《阿凡达》能够打破如上桎梏吗?
在不少影迷眼中是失望的,他们从13年前就操起了喷腔,认为《阿凡达》就是一部“劣质食材+顶级厨艺”制作出来的纯视觉盛宴,不仅剧情过于老套,角色还极其脸谱化,压根就没有所谓的内涵深度可言。
那《阿凡达》的故事就真如网友说的一无是处?
抱歉,在这一点上我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它的故事同样有着值得称赞的内涵价值。
《阿凡达》的内涵
13年前的《阿凡达》讲述了一个人类为了矿产资源侵略潘多拉星球的故事,而作为主人公的杰克则从最开始的人类帮凶,到接触潘多拉居民后逐渐意识到人类恶行,并在最后率领潘多拉的各族群反击人类且获得终极胜利的故事。
作为续集的《水之道》自然是对前作剧情的接续,但区别于前作刻画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救世反击,续集走向了另一个方向,让杰克拾起“小家”的一面。
《水之道》一开始,描述了杰克成为潘多拉英雄后的十年,在该星球结婚生子并享受到此生最幸福的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在第10个年头人类再度重返潘多拉,且这一次的侵略规模和武器装备更为凶猛,仅用了一年就让潘多拉土著们认识到武力差距,而杰克率领的族人也只能够躲在哈利路亚山洞中苟活。
苟活还不是最糟糕的,不久后,人类阵营又来了一批强力帮手,他们个个拥有“人造阿凡达”躯体,而其中的领队就更是在第一部最后被杰克杀死的“迈尔斯”上校---他在当年出征对付杰克时曾做过“记忆上传”操作,如今的他则在新阿凡达躯体中重生。
重生后的迈尔斯自然对杰克满怀怨恨,他立下了不铲除杰克不罢休的flag,而杰克也在他的穷追猛打下,做出“举家逃离”的决定---他将族长位置转移给年轻一代的强者,自己则带上几位家人飞跃万里来到岛礁族居住地,并请求该地居民的接纳。
可以看到,第一部《阿凡达》是典型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的叙事,讲述男主英勇反抗强权的故事。至于第二部则讲述男主放弃大义,转而走向自我实现。
杰克的这一选择也让我想起了《源代码》的结局走向。
彼时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轮回”的男主终于阻止了列车爆炸,同时也协助警方逮捕了罪犯,但作为源代码计划工具人的男主是没有选择权的,他只能服从命令协助警方消灭罪恶,并一次又一次于不同犯罪现场承受灾难之苦。
庆幸的是,在最后的最后在女研究员的帮助下男主终于得到了解脱。
《源代码》的精彩就体现在它能向责任和权利的边界发起拷问,作为一名战士男主有责任参与源计划并遵循命令去阻止灾难。但作为一名拥有意识的躯体他也应该享有追逐自我的权利,不应该只沦为保家卫国的机器。
《水之道》就是围绕这一内核基础来叙事的,也让杰克从民族英雄变成好爸爸。同时,这个操作在被“主旋律”刷屏的国内影视圈是比较难看到的,而这个“难”也理应能给国内观众带来不少的新鲜感。
当然,或许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杰克弃族人而去的行为是相当自私的,但这个看法也只是没看懂卡梅隆的小心思。
正如前面说到,人类折返潘多拉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而在该一年里人类凭借先进科技割据一方,建立了庞大的机械城市,相反杰克统领的纳美族则走向了躲藏,只能依靠哈利路亚山脉的自然条件来抵御人类的进攻。
如此,此时的人类和潘多拉土著其实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均衡局面,人类不可能将土著赶尽杀绝,而土著也没有能力去和人类正面对抗,只在零星的局部地方会发生小打小闹,类似山贼拦路劫财---注意了,这个“均衡”可不只有纳美族,对潘多拉星球的所有族群来说(包括图鲲族和岛礁族等等)都是适用的,而该“均衡”也是理解后续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均衡”这一点,杰克捎家离开的行为也就不能说是“不顾族群”,因为纳美族此时已经处于新均衡下的和平。
不仅如此,针对“均衡” 这一点,我们还能够看到《阿凡达》一脉相承的最大内涵价值---对人类的讽刺。
讽刺人类
一般牵涉到外星人的科幻片通常都会以人类为主要对象,哪怕灾难是由人类族群的渣滓引发的,但也总会安排另一群人类行使拯救大义,用以表征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
但《阿凡达》不一样,对于13年前的第一部来说,它是为数不多且最为恢弘壮丽的一部“以非人类为中心叙事”的电影。在剧情中外星人不再是邪恶反派,而是一心贪图资源的人类成为了侵略者。
同时最关键的一点是,虽然杰克拥有人类底色,但他的“人性”却是在完全蜕变成纳美族人后才显现出来的。再加上杰克最终同化成纳美人,以及以人类军团被赶出潘多拉星球结束,可以看出《阿凡达1》就是一部全程在讴歌外星生物美好品性,嘲弄人类狂妄自大的作品,算是一种对人类歇斯底里的抨击了。
类似的内涵同样延续到《水之道》,如前面提到的均衡局面,其实自始至终都只存在于潘多拉土著以及极少部分人类的思想中。
这里需要强调一次“均衡局面”。从表面来说,那就是人类和潘多拉土著基于现有力量下的相互钳制。
是,人类是侵略者,但为了不再发生战乱,不再有同胞牺牲,潘多拉土著们也就默认了人类的存在,让他们割据一方板块。
而往深里说,均衡其实也是一种“契约”,依靠参与各方对某个不成文契约的遵守来达成的。
如我们的男主杰克,当他知道迈尔斯回归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反击和报仇,而是将责任推卸到自己身上,强调迈尔斯的破坏源于对自己的捕捉,认为只要自己和家人离开,那族人就能够再度回归均衡的和平之中。
也比如人类一方的“图鲲猎人”和岛礁族就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对契约的维护,岛礁族默许图鲲猎人在外海捕猎图鲲,而猎人们也将岛礁族边界视为禁忌。
但人类,尤其是掌握权力的人类是狂妄自大的,他们从未在意过同胞的牺牲,只是在想方设法去将土著居民打得不敢吭声,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底线冒犯。
如迈尔斯上校强令图鲲猎船驶进岛礁族领地进行捕捞、直接用烧房子的方式来强迫岛礁族交出杰克等等行为。
如上冒犯均得到岛礁族人的隐忍,该隐忍也体现出他们对契约的遵守。
但迈尔斯还不知足,他在狂妄的驱使下也作出了逮捕杰克和岛礁族长孩子的突破底线的恶行,并拉开了终极大战,最后以几乎团灭收场。
《水之道》对人类的讽刺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包括图鲲这种生物的存在,也是对人性的一次辛辣抨击。
图鲲虽然身形似鲸鱼,但它们却是一种智慧超越人类的生命体。而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图鲲大脑拥有更多的神经元连接上,这让它们拥有更庞大的思考力,也同时让它们具备人类遥不可及的“共情力”,而后者也让图鲲顿悟且坚守着“不管理由有多正义,都只是对同胞生命扼杀”的不战原则。
在该原则的驱使下,图鲲族就可谓是整个潘多拉星球中对“均衡局面”贯彻得最彻底的族群---面对人类的捕捞他们从不反抗“连一下鱼鳍也不会扇动”。而面对同族里的小图鲲集结同胞向人类反击的行为,则采取“开除族籍”的操作。
如上关于图鲲的事情人类也是知道的,但天生狂妄的人类也只懂得自傲一句:“我们有鱼枪”。
“智慧不如图鲲,人类有鱼枪”这本是一句富有达尔文《物种起源》精神的道理,用作说明人类的强大只是偶然,只是我们意外获得了能够灵活制作和使用各种工具的四肢所导致的,而这种偶然性也理应让人类虚心和平等面对大自然。
但狂妄的人类不以为然,偏要用天选之子来自视,并持着强大的科技工具来滥杀图鲲,而目的也只是为了提取图鲲大脑中的那一小管“不老精粹”,这个设定简直是对人类消费社会的莫大讽刺了。
当然,狂妄自大终究是会遭到报应的。拥有科学工具的人类有多强大,那在失去工具后的他们就有多么的软弱和不经打。
比如剧情末尾失去鱼枪的猎人只能沦为任由图鲲屠宰的存在,而能够与潘多拉生态互为关联的土著们,则能够利用各种地理条件和对生物的控制反杀人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潘多拉星球就喻指着人类的大自然,其上的土著和图鲲等生物则是大自然的人格化代表,至于人类对潘多拉的侵略则相当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纵观历史,人类是没有哪一次不被大自然打得头破血流的。只是前车之鉴再多,人类也依然徘徊在重蹈覆辙的囹圄中,属实愚昧和可笑了。
最后
如上就是我对《阿凡达》的解读,这绝不是一部无脑的爆米花爽片,而是在本世代最尖端的影视技术加持下,对人性狂妄和贪婪等卑劣点发起最强有力批判的佳作。
而目的自然是为了让银幕前的你我,以沉浸式的体验来反思和遏制住人性中的丑恶。
不过注意了,虽然《阿凡达》是一部以“非人类为中心”且对人类极尽批判的作品,但卡梅隆可没放弃过对人类的相信,而这就是他在《水之道》中留下的伏笔。
在第二部中人类侵略潘多拉的目的已经不再只有夺取矿产资源,而是为殖民做准备---那时候的地球已经濒临毁灭,人类需要整体移居到潘多拉星球了。
然后结合上前面说到的潘多拉土著通过联系和操控生态的能力与人类拥有的强大科技达成“均衡”的局面,可知未来人类能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一条:放下狂妄和贪婪,寻求和潘多拉土著们的和平共处。
当然,上述和平一般只会出现在终极大战,双方都承受到了惨痛损伤之后。也就是说,《阿凡达3》将会献上一场史诗级的战争。
但“和平的苗头”已经埋下了,如狂妄自大的迈尔斯上校,居然也在《水之道》的末尾,为了拯救儿子而放下杀戮。
这场戏绝不是某些大V吐槽的“狗血伦理剧”,而是对人类和潘多拉土著的“共性点”的一次树立---他们都拥有着对亲缘的在意。
众所周知,“共性”就是希望的源起了。
当然,遗憾点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剧末没有处理好戏份的编排。
为了突出“亲情”这个贯穿《阿凡达2》,以及将会在未来续集中成为人类和潘多拉土著共性点的特征,故意将图鲲以及一众岛礁族战士给隐藏起来了。但总的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
一同期待卡梅隆在后续故事中,给我们带来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