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1994:入圍柏林電影節的中國動畫,還沒上映就壞了口碑?
曾獲得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這部中國動畫電影雖然到現在還沒有在內地上映,不過對於動畫愛好者們來說,很多人可是早就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看到這部作品。然而就在今年7月23日FIRST青年電影展後,不少朋友也有幸看到了這部作品,出爐的口碑卻和所預料的大打折扣。
國內沒上映,口碑就壞了?
該片目前在豆瓣的評分只有6.3分,作為一部入圍過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作品來說,這個分數確實是叫人大跌眼鏡。並且給出低分的朋友,有很多的IP也都國外,換句話說,這部特色鮮明的作品,與地域劃分其實沒多大關係。更為關鍵的是,其實是導演站在藝術生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頗為主觀的故事。主要發生地是 90年代初發生在南方藝術大學美術系。
在浪漫又殘酷的青春歲月裡,現實生活交織著藝術追求,理想抱負,,展現出一幅不一樣的青春畫卷。實際上這個所謂的不一樣,就是聚焦在當年的一幫文藝青年身上,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影片中多次出現了“藝術”這樣的臺詞。就猶如許多藝術生一樣,進入到大學,總是暢想未來的藝術生涯,但事實上卻對當下的處境充滿了迷茫不安。是要對現實妥協,還是追求自己的藝術,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雖然說大多數人到最後還是在為油鹽醬醋奔波勞累,但對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藝術生們來說,可能那時候看東西的眼光並不比現如今這麼現實。因此片中大量的鏡頭語言,包括角色之間的互動都有一種莫名的空洞感,也就是能提出問題,卻沒有解決方案,到頭來說了一堆,就像是什麼都沒說一樣。有的可能只是用抽象的畫風,描繪出那時候的夕陽,那時候的青春迷茫而已。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表現手法也是從側面表現出了年輕時候他們的生活,那時候的眼高手低等等。換句話說,這真的是一種非常主觀的電影,主觀到你能與感悟,或是欣賞到導演眼中的景色,那麼你可能會喜歡這部影片,如果不能,那或許就是該片為什麼只有6.3分的原因。當然了,話又說回來,這與鑑賞能力沒多大關係,更何況這種本就突出個性的作品,往往就是要看人的。
以繪畫來說,有人就是喜歡馬蒂斯的作品,但在有的人眼裡,就宛如在塗鴉一般。可這些人卻又欣賞達利的作品,試問你能說出孰強孰弱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藝術作品雖說都是拿出來給人欣賞的,但創作者往往又是主觀的,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的,特別是在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前提下,像這樣的作品,基本上就可以說是創作者在尋找與自己靈魂相合的鑑賞者。而電影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它在誕生之初,就註定了擁有極大的商業價值。
因此,時至今日,電影作為大眾傳媒,作為大多數人的娛樂手段之一,它的商業價值被挖掘地淋漓盡致,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商業電影,好萊塢大片,類型片的原因。這些以娛樂為主的影片,主要目的就是掙錢,所以大多數故事都是富有共情的故事,儘可能的讓所有人都能順著主創人員的想法走。可同樣的是,電影也兼具個性化的藝術風格,創作者通過電影去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眼中的事物,像《藝術學院1994》顯然就是這樣的例子。
總結
結合以上內容,我們可以說,這部電影你喜不喜歡其實無所謂,喜歡不代表你有多麼文藝,不喜歡也不代表你審美不行。完全就是個人口味而已。並且話又說回來,這部影片雖說還沒有確定在內地的上映日期,但也請來了董子健、周冬雨、PAPI、 黃渤、仁科和大鵬等諸多影視藝人來擔當配音,試問是真的完全不考慮票房嗎?恐怕這些就只有主創們自己知道了。
好啦!關於這部影片,就說到這裡,大家有什麼想說的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話希望能關注我,點一個免費的贊,感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祝願大家每天都會有好事發生。